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媒体集萃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媒体集萃

北京日报:无现金社会现实吗?


今年全国“两会”上,有代表委员呼吁中国全面进入无现金社会。他们认为,无现金社会是一种技术进步,中国正在迈向无现金大国的“最后一公里”。

 
    放眼全球,无现金的电子支付已成为互联网时代技术改变生活的一种趋势,也成为“互联网+”的一种模式。但是,无现金社会是否能成为现实?
 
    人工智能、信息技术代替人力


    国内已减掉几十万银行柜员
 
    无现金社会的基础是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这两种技术催生的信息文明不仅可以促成无现金社会的到来,而且将从各个方面改变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已有专家预测,未来10年,约50%的工作将被人工智能和信息技术代替,其中金融行业就首当其冲,因为人工智能和信息技术简捷,能节省大量人力。仅仅是在节省劳动力上,实现无现金社会就有最大的理由。
 
    电子支付其实是弱人工智能的体现,在互联网的支撑下,手机银行正大行其道,每个银行只要有一款通用软件,就可以让手机使用者无需现金完成日常的所有消费和交易。手机银行软件的功能就是一个个人电子银行,包括个人开户、个人贷款、转账汇款、个人外汇、信用卡、投资理财、产品签约、综合查询与打印、生活服务、公司业务、挂失、换卡、激活新卡、个人信息修改、申请优惠、睡眠户激活、修改密码、手机号码维护等19大类100余项个人非现金业务,用户可根据需求,按照提示操作。
 
    这些不用现金的金融业务,在方便公众的同时自然而然节省了金融业的劳动力。据中国银行业协会的最新统计数据,2016年工行、农行、建行减少柜员近6万人,而且在过去4年,33家大中型银行减员超出32万人,占全国银行业全体从业者的近1/10。在这些减掉的人员中,大部分是过去银行中传统的柜台操作员。
 
    金融业另一个需要较强的人工智能和互联网技术的领域是股票证券交易。美国《麻省理工科技评论》提供的信息是,在2000年顶峰时期,高盛在总部的现金股票交易柜台雇用了600名交易员,但今天只需两名交易员就可以照管所有柜台。其实,股票交易最能体现从有纸化到无纸化,从过去的交易市场万头攒动、人声鼎沸,到今天交易市场缩小,电子交易快捷安静运行,都依赖的是互联网和人工智能。
 
    今天,中国人的无现金支付主要依赖支付宝和微信支付,95%的网友选择这两种电子支付。现在,支付宝有超过4.5亿实名用户,排名无现金支付第一位;其次是微信支付,用户达4亿。
 
    节约资源、安全卫生


    无现金好处还有很多
 
    采用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的电子金融交易和流通,当然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多益处和方便,除了上述的节省人力外,还有多个方面。
 
    首先,无现金社会节约社会资源,降低成本。货币作为交换的等价物,其本身也需要制作和材料,无论是古代的金锭、银锭、铜板,还是今日的硬币和纸币,都需要资源、材料和制作手段及技术。
 
    美联储公布的美元制作成本是:1美元和2美元钞票,成本是5.4美分;5美元钞票,成本是9.8美分;10美元钞票,成本是9美分;20和50美元钞票,成本是9.8美分;100美元钞票,成本是12.7美分。
 
    世界上钞票防伪技术最先进的是瑞士法郎,后者集世界先进防伪技术之大成,由于技术含量高,成本也高。据测算,一张1000元瑞士法郎的生产成本需3.4元人民币。中国没有公布过印制人民币的成本,但据估计,新版100元的成本大约是1元左右。
 
    如果实现无现金社会,则印制钞票的成本和资源就会大大节约。
 
    无现金社会还会减少疾病传播。纸币上的微生物不仅数量多,而且种类繁杂,包括细菌、病毒、寄生虫、支原体、衣原体等大约上百种,其中细菌有20-30种,如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毛霉菌等。这些钞票上的细菌都成为传播疾病的重要途径。
 
    此外,没有现金的社会让那些抢劫现金的不法分子无从下手,相应的犯罪将消除。并且,无现金社会还能杜绝假币坑人。
 
    目前,丹麦正走在世界无现金社会的最前列。早在2012年,丹麦84.2%的交易都是通过银行卡完成。丹麦政府也已宣布,从2016年1月开始,服装店、餐馆以及加油站等商户可以拒绝接受现金。
 
    难以全面覆盖、网络瘫痪威胁


    无现金社会也有很多困难
 
    当然,无现金的电子支付也存在很多问题。
 
    电子支付并非对所有人都是便捷的,例如,没有联网的地区、不会使用的老人等。即便是基本可以实现无现金的丹麦,也存在很大问题。丹麦很多乡村地区的退休老人不使用银行卡,更无法使用电子支付,他们希望政府放慢建设无现金社会的步伐。无现金社会可能让老年人感觉被排斥在社会体系之外。
 
    此外,电子支付在解决现金遗失、被抢盗等安全问题之外,又产生了另一方面的安全问题。电子支付和流通的安全常常遭遇两个方面的挑战,一是人为的漏洞和恶意诈骗,黑客攻击和技术诈骗已经让电子金融的流通和支付遭受很多损失,并且催生了无数电子诈骗案。不容忽视的是,丹麦的现金抢劫案的确减少了,但同时,信用卡盗刷、欺诈等犯罪行为却在增多。
 
    电子金融面临的另一个问题是,可能遭遇系统崩盘而无法进行金融流通和支付。例如,在灾害发生时(包括自然灾害如地震,人为灾害如战争),光纤和终端设施遭到破坏,电子支付就会陷于瘫痪,一个社会的正常生活也随之瘫痪。同样,黑客攻击也会让网络瘫痪,从而让消费和支付无法进行。
 
    即便这样的事件很极端,也可能多年不遇,但是从安全的角度,即从信息技术确保安全和灾难控制与救援的思维来看,人类也很难只实行一种没有备份的系统,在生活和金融领域全部取消钞票。
 
    延伸阅读


    德国人仍然最爱用现金
 
    尽管以丹麦、瑞典、芬兰、英国为代表的西北欧国家现在的非现金支付使用方式普遍超过了80%,现金已经在很多应用场合开始消失,但是,在大部分欧美发达国家和世界其他国家,现金支付还是买卖和消费的主流方式。
 
    一项对德国、奥地利、澳大利亚、加拿大、法国、荷兰和美国7个国家的18000名普通民众的消费支付调查发现,尽管这些国家的居民消费习惯有很大不同,但普遍喜欢使用现金支付,并且现金支付占了大部分比例。调查结果显示,低收入群体相对更喜欢使用现金。即便在7个国家中,美国人使用现金频率最低,但也达到了46%。
 
    不过,在这些国家,奥地利和德国的现金可用于大额和小额支付,其他国家公众的现金大多用于小额支付,因此在支付额度中的比例不高。
 
    在欧盟国家中,德国人是最喜欢使用现金的。截至2016年底,在流通中的1.1万亿欧元现金中,有5920亿欧元是由德国央行发行,德国央行的欧元现金发行规模在欧元区各成员国央行中位列第一。在流通欧元中,德国央行发行的规模比其他所有成员国发行规模之和还要大。
 
    很多欧美人特别是德国人,为何还是喜欢使用现金呢?
 
    总体而言,使用现金支付不仅可以避税、免去透支费用等,还可以让消费者真实感受到每笔钱的流向。
 
    现金让人有安全感。大部分德国人愿意把钱存在家中,有44%的德国受访者表示,在恐怖袭击和经济低迷的社会状况下,用现金和在家里储存现金更安全。
 
    大部分德国人认为用现金更方便。只要家里放着钱,随时需要随时可取,直接使用,不必去银行。调查表明,有近一半的德国人喜欢现金支付,他们的家中放着较多的现金,他们的钱包中也装着大量现金。
 
    由于上述原因和人们的习惯力量,在“互联网+”更发达和方便的国家并没有提消灭钞票和实现无现金社会,而是提倡减少使用钞票,并且采取的是渐进的方法,以克服和降低钞票使用带来的弊端。(作者:张田勘)




文章纠错

邮箱
手机
纠错内容
验 证 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