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长堤路径直向东走,往南穿过一条100多米的巷道,便是位于海口中山路的天后宫。
天后宫的门口矗立着两尊铜像,引得游人纷纷合影。南面是一位背着孩子,满脸不舍的母亲。往北靠海一边,则是扶着栏杆,向岸上妻儿招手告别的年轻男子。铜像虽是近两年铸造的,却反映了过去海南人经常从这出海,向妈祖祈求消灾赐福,使这座庙宇香火兴盛不衰。
2013年,海口市文物局启动天后宫修缮保护计划,今年年初工程完工,重新对外开放。修缮工程中,施工人员无意中发现一块保存完整的石碑,上面刻有《天妃庙田记》。上面记录的碑文向世人披露了这座天后宫的过往历史。
历经劫难后修缮一新
木门石柱、新漆装扮,眼前刚刚修缮一新的天后宫气势恢宏。但回顾历史,这里一度尺椽片瓦,历经劫难。
海口天后宫也称天妃庙、天后庙。由于海南岛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必经之路,随着海上贸易航运的发展,妈祖信仰也流传到了海南。
民国《琼山县志》记载,元代时海口始建天妃庙。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商人谭海清等人捐款修建后寝屋,并筑观音山及供奉诸神像。清雍正七年(1729年),监生陈国安、生员杨凤翔等募捐建大门。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陈国安又募建庙前铺屋10间,岁收租银,以供香火。清成丰十年(1860年)再进行重修,天后宫经几次扩建修缮,已成为海南岛规模最大的妈祖庙,后在抗日战争时曾遭侵琼日军的轰炸损坏。
海口市文物局副局长蒙文雷介绍,2000年6月15日,海口将其遗址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天后宫被列为省级文保单位。2000年左右,海口市商贸企业改制时,将天后宫作价卖给原中山华侨商场职工,天后宫一度成为私人铺面和仓库。
2010年初,233名市民联名写信给海口市人大常委会要求尽快收回天后宫,还庙于民。2012年2月,天后宫产权划归海口市文物局,该局在2013年启动了天后宫的修缮保护规划。
“刚来的时候,整座房屋破败如同危楼,墙上爬满了青苔,厕所散发出阵阵恶臭,仓库里积了厚厚的灰尘。”蒙文雷回忆说,修缮前的天后宫完全是一幅残垣断壁的景象。
如今,新修的天后宫除专门从妈祖的故乡湄洲岛请来妈祖像,还将东厢房作为天后宫陈列馆,向大家介绍妈祖文化以及此次修缮过程中发现的石碑等珍贵器物。
石碑刻《天妃庙田记》
走进陈列馆,迎面是一扇红漆斑驳的3米高木门,上面排列着一列17颗的铜制门钉。“这曾是天后宫的一扇侧门。”蒙文雷说,古代对门钉的使用有严格的要求,九路门钉只有宫殿可以使用,亲王府用七路。天后宫的门钉达到一列有17颗,说明当时人们已经把妈祖奉为神灵。
陈列馆被分为左右两个展厅,左边展厅详细介绍了妈祖其人以及妈祖文化。妈祖不是杜撰出的偶像,而是被神化的历史人物。展板上记载,妈祖诞生于宋建隆元年(960年)农历三月二十三日,宋太宗雍熙四年(987年)九月初九逝世,年仅27岁。因她出生至满月从不啼哭,父亲给她取名曰“默”,全名为林默,又称林默娘。
在默娘短暂的一生中,救世济人,泽被一方,后成为历代渔民、船工、海员、旅客、商人及沿海百姓共同信奉的神祇。
妈祖文化影响深远,全世界约有5000座妈祖庙。随着航运经济的发展,福建、广东人也将妈祖文化带入海南,备受本地百姓崇奉和颂扬。
进入右边展厅,蒙文雷着重介绍了摆在最靠近门口的1米高石碑,上面用小篆清晰地刻着《天妃庙田记》。“这块完整记录天后宫历史的石碑,现在是我们的镇庙之宝。”
蒙文雷透露,这块珍贵的石碑曾经险被毁坏。“2013年天后宫修缮过程中,工人们发现了这块石碑,准备敲碎作石料、地基用。后来被人发现上面刻有文字,急忙制止,擦拭干净立于展厅之中。随后,用两周的时间进行拓片。”
《天妃庙田记》记录,书提督柳庆南宁军务,征讨蛮贼,为瘴疠所侵,病甚笃。付信于家,先妻马氏惊,诸祠登舟往任视之。予疾愈,次年而妇出。所许白金十两买民汪恕土,名黎田,付道士行疫疠……
按照落款,这段碑文设立于明弘治十五年(1502年),作者为广西按察司佥事,前监察御史致仕李廷珍。“我查阅史料,历史上确有其此人,籍贯河南。”蒙文雷说,碑文翻译过来就是:圣上任命我提督这个职务负责南宁军务,征讨蛮贼,被瘴气所侵害,病很厉害。写信给家里人,妻子马氏很惊讶,不知所措,乘船来此地看望我。我的病好后,第二年才回去。我承诺用黄金十两购买汪恕的一块土地,名字叫黎田,赠送给道士,感谢他治疗我的瘟疫。前往妈祖那里跪拜,果然很吉利,原来购买土地的符孙恭确定一亩两分田地赠送给天妃庙和加上我弟弟李瑗捐赠白银18两购买张吴的土地,共计14.7亩,还有所捐赠的钱财全部赠送给道士,世世代代传下去。
“按照14.7亩算,过去的天后宫面积是现在的10倍。”蒙文雷说碑文不仅记录了天后宫的历史,而且证明天后宫曾被道教人士管理。“现在,海口市民宗局在此成立了玉蟾庙中山路联络处,邀请文笔峰的道士管理天后宫。”
此外,陈列馆中还展出了30多块从明代到清代嘉庆、同治、光绪年间,商户给庙宇捐钱设立的流芳碑,也从侧面展示当时天后宫香火之旺盛。
群策群力挖掘历史
走进天后宫主殿,抬头可以看到横梁上刻有祥云、鲤鱼和山水画,鲤鱼的鳞片都清晰可见,惟妙惟肖,精湛的雕刻技艺让人叹为观止。
文物修复遵循的是修旧如旧的理念。主殿一边的横梁采取落架修复,另一边梁上的雕刻物已经脱落。据介绍,海口市文物局本想请人重新雕刻达到对称的效果,但找了很多木工,都说技艺无法达到,只能暂时作罢。
记者还注意到,天后宫两边的墙上有许多彩色壁画。既有仙鹤翠竹的“中国风”,也有西洋油画风格,充分体现了中西融合的骑楼文化。
壁画中间有些诗词,有宋朝诗人程颢的作品《秋月》,唐代诗人窦叔向的《夏夜宿表兄话旧》等。墙上还有两句非常通俗的话:做人没有诚实与真诚的礼仪,不是闹剧一场。“我一直觉得很费解,这句话和周围诗词风格不符,有可能是近几十年有人写上去的。”蒙文雷说。
因诗词都写在墙壁最高处,且字体潦草,海口市文物局的工作人员还在慢慢辨识、研究。
“国内很多天后宫都以现代新建建筑为主,就国内而言,海口天后宫的历史遗迹保存算较好的。”蒙文雷说,这座天后宫还有值得许多研究的地方。例如对《天妃庙田记》进行更为精确的翻译,把30多块流芳碑的内容都翻译出来,也许能挖据出这座天后宫背后更多的故事。(记者 计思佳 实习生 符续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