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媒体集萃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媒体集萃

北京日报:照片不是用来发朋友圈的


今天,手机已进化为许多人的“器官”,24小时online,随时随地刷朋友圈。而晒图,则是朋友圈的标配。晒娃、晒大餐、晒旅游,随手拍、修图上传、坐等点赞……日子久了,面对触目皆是的“九宫格”,真心点赞的人渐渐减少,个别晒个没完的人还常常被昔日好友屏蔽甚至拉黑——这是为什么呢?

 
    有人评论说,无论你多么善用美颜、多么用心排版,都不能忘了,我们为何要拿起手机拍拍拍。拍照不是为了让别人围观我们的生活,而是要为自己和家人保存好记忆的底片。整天为晒而拍、晒完即止,所谓记忆成了堆积如山的低像素碎片,最终恐怕连你都不会再去翻。
 
    不梳理何谈珍藏
 
    两年前的春晚,一首《时间都去哪儿了》成为泪点,背景屏滚动的大萌子和父亲30年来的合影,戳中了许多人心中最柔软的地方。大萌子是80后,她小时候拍照都要用胶卷,照片会洗出来、放在相册里,边上标注年月地点。她发的组照就是这样,每张片子都有“备案”,最后梳理起来比较简单,也很有纵深感。
 
    现在大家的照片大多囤在手机、电脑和云端,来不及分类整理,甚至还没删除虚晃的片子。连整理都没有,又何谈珍藏呢?
 
    很多人怕整理照片,特别是现在人人拿着手机、背着“长枪短炮”,出门一趟再回来,绝对会被照片数量吓倒,同样的场景、类似的画面,连篇累牍令人眼晕。
 
    如何整理?首先,我们需要初步筛选,对那些失焦抖动、背景庞杂、表情不佳的照片,毫不犹豫摁下删除键。
 
    接下来留下的照片大多没什么硬伤,但仍有很多雷同,不舍得删除,又懒得翻看。该怎么办?有个小窍门,从网上找到制作GIF动画的网页,直接添加照片,把相似或连拍的照片制作成GIF格式保存,既节省空间,又方便检索。当然,你可以先选一两张最满意的保存下来,其他的就让它们动起来吧。
 
    最后被你精选出来的照片,需要按年份设置文件夹,里面再按具体日期和类别设置子文件夹,如“20161117故宫一日游”,这样排序时可以按照时间排列,也可以很方便搜索文件名。
 
    此外,对于每一张照片,还可以重命名或添加关键词,以供日后对同一题材、相似内容进行检索。很多人喜欢使用的Lightroom,就能给一个文件夹内所有照片重命名,你只需要将目录导入Lightroom软件,选中照片按F2设置重命名即可。Lightroom还可以给每张照片添加若干关键词,可谓麻烦一次终生有用,先选中照片,在元数据中选择关键字集,之后选择编辑,添加关键字。建议每张照片至少添加两项,例如按地点、人物、具体事件、特殊主题进行分类。
 
    为照片加载故事
 
    一位摄影大哥曾提醒,拍照一定要拍raw格式,“肉”格式?乍听令人迷茫,多数人只知道JPEG。
 
    raw格式,像是胶卷的底片,它是没有经过影像处理的原始数据。倘若将经过相机影像处理器的JPEG档案视为一道可以上桌的菜肴,那么raw就是尚未处理的食材,由于JPEG档案已经完成料理的关系,几乎没有变形的余地。不过,raw档案却可以重新诞生为符合自身口味的各式各样的料理。设置raw格式,只是拍照的一个好习惯,方便之后修图。
 
    专业咖的修图太高深,对一般网友来说,最近大热的APP时光相册就容易上手多了,不过,这个APP不太适合没有云朵的小场景拍摄。相比之下,Becasso这个油画APP比较适合小场景,有几种画风可以选择,下方图示还有适合图片的推荐,风景或人像或宠物都可以有合适的滤镜,最关键的是右上角可以擦除和补画。
 
    除了玩APP打磨照片本身,我们还大可以制作微信照片书、DIY画册、照片墙、手账等等照片周边。不依靠手机、电脑、云端,为照片加载更多故事和信息,以另一种方式展示出来,与我们朝夕相伴。有些骨灰级爱好者做的手账,精致得就像一本设计师草图,包含随笔、插画、地图种种元素,我们可以把平日拍的照片冲洗出来,放进手账里,也可以把出游门票、火车票都贴上去,图文并茂、很有质感。而制作微信照片书则更加快捷,定期把朋友圈里发的原创图片和文字一次性读取,去粗取精,自动排版,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充实润色,一本书很快就可以做完,把珍贵回忆留在纸面上认真翻阅,和在手机上匆匆浏览,感觉一定大不一样。
 
    晒娃影响你陪娃了吗
 
    “宝宝,别动,先拍一张!”
 
    “好了,玩儿你的去吧!”
 
    不知类似场景你是否熟悉?当晒娃成为一种习惯,拍完照,把孩子交给老人或是保姆,自己低头修图晒图,坐等点赞评论,再忙着一一回复。如此陪伴,是孩子想要的吗?
 
    只陪不伴,不是陪伴。几乎所有的育儿指南,都强调陪伴,陪孩子读绘本,陪孩子玩豆子、沙子、面团……这些陪伴,通过拍照的方式可以部分记录,却是拍照无法取代的。时下网络热搜的带有晒娃标签的文章,大都围绕一个主题,就是如何晒娃才能不被反感乃至大受欢迎,有人说创意和技术才是第一位的,有人讲解怎样捕捉孩子的萌态,还有人介绍巧用活用日常道具等等,这些也许都不无用处,但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陪伴的本意,是为他/她留出更多私密时间,对孩子是这样,对家人也是这样,与其挖空心思大费周章琢磨要定格和展示什么,倒不如真的塌下心来完全享受和孩子、家人共处的时间。有句话说得好,“学会精力管理、时间管理,才能做最好的自己”,在一个热衷于拍摄和分享的时代,约束自己、少拍少晒,未尝不是一种有效的管理。(丛林)



文章纠错

邮箱
手机
纠错内容
验 证 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