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媒体集萃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媒体集萃

南方日报:“诺奖级”成果or学术造假?


近日,韩春雨被指造假事件继续发酵。来自北京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的13位学者实名发声,公开表示他们所在的实验室未能重复出韩春雨及其团队声称研发出的一种新的基因编辑技术——NgAgo的基因剪切实验结果,并呼吁启动第三方调查。

由此“韩春雨”事件进入舆论白热化阶段,不少媒体和网民纷纷聚焦于“学术造假”话题,还有不少人认为在国内外如此强烈的质疑声中,相关机构和部门没有任何调查行动,反而当事方频获奖励、荣誉及巨额资助,令人费解。

已有成功例子但不方便透露?

5月2日,河北科技大学副教授韩春雨课题组在国际顶级期刊《自然·生物技术》上发表了关于NgAgo基因编辑技术的论文,此文一经发表,便引来国内外关注,并被国内部分媒体誉为“诺奖级”学术成果。

然而,两个月后,事态发展急转直下,多家中外科研机构及生物学家尝试重复该实验,纷纷宣告失败。8月初,《自然·生物技术》发布声明称,数名研究人员报告不能重复韩春雨的实验结果,其将按照既定流程调查此事。不久该期刊又声明,论文调查尚无最终结果,不排除有造假或实验失误的可能。

面对各界质疑,8月2日,河北科技大学表示将在一个月内让韩春雨采取适当形式公开验证,届时将有权威的第三方作证。但一个多月后,河北科技大学却未能实现承诺,韩春雨团队也未有回应。

10月10日晚,国内13位学者实名发声,表示没能“重复”韩春雨的实验,并希望有关方面组织第三方介入调查。

10月11日,韩春雨回应称“别人重复不了,细胞污染的可能性最大。”韩春雨还表示,已有人成功重复了他的实验,但暂不方便透露相关信息。

10月14日,河北科技大学发布《关于舆论质疑韩春雨成果情况的回应》称,目前已经有独立于该校之外的机构运用韩春雨团队的NgAgo技术实现了基因编辑,该机构与韩春雨团队的合作正在洽谈中,具体信息会适时向社会公布。

但两个回应均遭到不少质疑。因为早前韩春雨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要是不能重复该实验的科研人员实名出来举证,自己就让重复实验成功的人实名出来。

质疑未消政府就大力扶持有欠考虑?

除了持续争议是否学术造假,舆论还将话题延伸至科学界如何处理学术争议的问题。不少科学家要求韩春雨拿出有说服力的证据以“自证清白”。

10月8日,在回答科技日报记者的问题“为什么不架起360度摄像头,在监控环境下将实验重复一遍呢”时,韩春雨答称“这是有罪推论,我觉得没必要”。10月11日,河北新闻网发表了一篇题为《“科研英雄”背后社会舆论的悲哀》的文章称,学者质疑韩春雨的科研成果操之过急,并指出韩春雨没有义务也没有必要向任何人透露核心技术。

10月12日,北京大学讲席教授饶毅和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副所长、中科院院士邵峰公开发布就韩春雨事件给河北科技大学校长的联合信,信中建议河北科技大学按照国际惯例成立由校内和校外相关专家组成的委员会,认真仔细核实韩春雨的研究成果。在对韩春雨研究的质疑声中,舆论也一直呼吁相关部门介入调查,给公众一个交代。

但据媒体的报道梳理得知,在越来越大的质疑声中,韩春雨当选河北省科协副主席、荣获“美丽河北最美教师”称号,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颁发的100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月底在河北科技大学官网上还公示了韩春雨作为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推荐人,河北科技大学也获得了河北省发改委给的2.24亿元财政拨款以推进相关研究。

对此,作为13名实名公开者之一,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魏文胜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到目前为止,在国内外如此强烈的质疑声中,没有任何调查行动,反而当事方频获奖励、荣誉及巨额资助,令人费解。”

目前面对“韩春雨事件”,舆论普遍认为最好的方式是尽快启动学术调查,不仅是保护处于争议漩涡的韩春雨团队,也是维护中国科学界声誉、促进科学研究进步的妥善做法。(记者 宋超)




文章纠错

邮箱
手机
纠错内容
验 证 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