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媒体集萃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媒体集萃

辽宁日报:虚拟生活要摆脱“匿名”烦恼


寄快递要带身份证、不实名无法发红包、不用真名电话被停机……随着一波实名制新规来袭,用户实名制正成为监管层规范行业发展的杀手锏。如今,互联网经济的快速发展让网络虚拟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以前以门槛低、操作简单、高效便捷而受到人们欢迎的支付工具或生活选择如今实行实名制,是徒增麻烦还是更多了份安全保障?

6月1日傍晚,住在沈阳市和平区的张敏下班回家,一到家门口她就看到门上贴着一张电费二次催缴单,并通知如在两天内不及时缴费,供电公司就会对她家停止供电。张敏进了家门后拿出手机,对照催缴单上的编号,通过微信支付仅用了1分钟就缴完了欠费。

40多岁的张敏使用微信支付功能仅有一年多时间,微信上的名字也并不是她本人的真实姓名。“7月1日起微信支付实名制的消息我听说了,按照这个要求可能我刚学会的这个技能就不一定能再用了。”她告诉记者,因为担心个人信息泄露,她不但微信账号没有进行实名认证,而且也一直没有在微信支付上绑定任何银行卡,账户里的余额都是她用现金和同事朋友互换而来,如今微信支付实名制的消息让她正苦恼自己该更改为实名,还是以后选择别的缴费方式。

许多网友对实名制还不习惯

事实上,张敏的苦恼也是大多数没有进行实名认证的微信用户的担忧。近日,微信方面称7月1日后,如果微信用户不实名,部分功能可能会受到限制。而支付宝官方也宣布“自7月1日起,没有绑定中国内地银行卡的用户将不能在支付宝账户中存钱,也不能使用账户中的余额”。

目前,不仅是网络支付,多个领域推行实名制的消息纷至沓来。据工信部消息,手机实名也将在明年7月前全部完成。而就在这个月初,邮寄快递、申请网络主播实名制已经开始实施,实名制正涉及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对此,辽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所长王磊表示,网络支付等多个领域的实名制,是互联网经济不断发展引发的变化之一。由于目前各种各样虚拟身份的交易已经成为一种习惯和趋势,并且变得日益重要,每个实名制新规的推行其实是各个机构加强管理和监控的手段之一,尽管会给人们生活带来一些不便,可最终目的是为了加强监管,保证社会经济生活正常有序运行。

遏制犯罪,实名制确实有效

尽管实名制带给张敏的是烦恼,但是在沈阳上大学的苏欢却对微信、手机等实名制的到来很是期待。“以前我和同学在朋友圈里发红包或转账出现转错对象、存话费输错号码的情况,只能怪自己马虎,没有补救办法,实名制后这样的问题如果可以找到具体的相关人,就有可能挽回损失,所以还是很有必要的。”苏欢告诉记者,他还希望手机实名制能让手机里的垃圾短信变少,骚扰电话和电信诈骗远离自己的生活。

据工信部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受理有效垃圾短信举报31411件次,同比上升49.4%。而随着微信、支付宝等网络支付被越来越多人使用,不法分子也盯上了这一媒介,代购诈骗、二维码诈骗、盗号诈骗等方式层出不穷;利用快递邮寄和电话进行诈骗、贩卖毒品等犯罪行为也十分猖獗。

“网络最吸引人的地方不是匿名,而是让人们沟通起来更方便、更快捷、更安全。实名制有利于清除网络上各种垃圾信息、诈骗和谣言,遏制犯罪活动,让彼此间的交流更安全高效”。省委党校法学教研部副教授左佳认为,人们尽管对突然而来的实名制变化不太适应,但实名认证的确具有积极意义,它不仅是一种隔绝网络诈骗的有效手段,而且对犯罪分子具有威慑作用,更能为警方提供查到罪犯的最便捷和高效的渠道。

信息二次泄露值得警惕

虽然实名制如今正被多个领域推行,但是对实名制的争议一直未断。有专家认为,在实行实名制的同时,对于个人信息的保护亟待加强,担心二次泄密的问题一直存在。据奇虎360公司的《2015年中国网站安全报告》,2015年共有1410个漏洞可能造成网站上的个人信息泄露,这些漏洞共涉及网站1282个,可能或已造成泄露的个人信息量高达55.3亿条。

“如果网站采取的信息保密措施不够好,实名制就很有可能导致大量用户个人隐私遭到泄露。”王磊表示,实名制是一种把个人信息放到公共平台来实现监控和管理的方式,尽管对一些违法犯罪或者网络乱象具有威慑作用,但推行实名制更应该注意个人信息的保护问题。

对此,左佳也表示,目前网络经济发展迅速,实名制的实施是为了保护更多人免遭伤害,但如果因此造成更多个人信息被泄露,就偏离了这一制度实施的初衷。她呼吁相关部门及早关注这一问题,制定相关法律对实名制的推行进行监督管控,防止造成个人信息的二次泄露,这样才能更有利于社会经济的正常发展,实名制的作用才能得到真正的发挥。(记者/张瑜)




文章纠错

邮箱
手机
纠错内容
验 证 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