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盟员心语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盟员心语


读书,是一辈子的事


孟迎新


有两件事情,促使我爱上了读书,并让我懂得读书对于教师是一件极重要的事。

第一件事情,发生在我读高一的时候。19859月初,升入高中的第一节语文课,我怀着好奇又激动的心情等待着语文老师的到来。伴随着上课铃声,一位中等个头、体态微胖的中年男教师进入了教室,他微笑着走上讲台,向我们鞠躬问好。他和蔼可亲,满脸慈祥,声音浑厚,语气温和,他的举手投足、一颦一笑都让我的心感到无比熨帖,让我想到了一个诗句“腹有诗书气自华”。那节课他讲的是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他对朱自清的介绍用语唯美典雅,他朗读课文时投入动情,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深刻独到,整节课滔滔不绝,口吐珠玑,成语典故、诗词歌赋信手拈来,让我听得如痴如醉,我随着他的讲述在文字国里沉迷,在文学园里遨游。从此,我对语文老师有了新的理解:优秀的语文老师应该是饱读诗书、学贯中西的人,语文老师有一种被诗书濡染的气质才会被学生发自肺腑地敬佩和仰望。从此,我也理解了读书的魅力,读书可以让一个人的气质与众不同,可以让他多才博学,可以让他透露出由内而外的谦逊和儒雅。从此,我爱上了读书,我也想做像语文老师那样的人。只可惜高中阶段学业紧张,我能用来读课外书的时间不多,只能把读书的渴望积压在心里,等到升入大学后像火山一样爆发。

第二件事情,发生在我读大一的时候。198810月,我升入大学已有两个月,那时的我消极、自卑、迷惘,没有明确的追求方向。原因其实很简单,和我同宿舍的七位同学都来自城市,她们的父母都是工作人员,家境殷实,我来自农村,生活拮据,吃穿用度自然和她们不在同一个水平线上。虽然她们都乐观阳光,对我很友好,但我总觉得她们的善意是一种伪装,她们的帮助是一种施舍,我总是摆脱不了自卑的感觉,总是独来独往,倍感孤独凄凉。10月底的一天,同宿舍老三把一本书递给我,说:“你也读读吧,我觉得这本书很好,可以帮助我们成长。”我接过来,是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我把书抱在怀里,感觉到一种温暖直抵我心,是老三的帮助让我感动,更是是书籍本身散发出的温暖。我想起了高中时代积压在心底的梦想,进入大学后,一定要与书籍为伴,用书香浸润心灵,丰盈生命,而我却陷入了空虚迷茫的泥潭。我想起了拿着大学录取通知书去和语文老师告别的情景,他鼓励我说:“祝贺你考取了师范院校,将来也要当老师了,大学里要多读书!”那天,我仿佛彻悟了,抱着《简·爱》,在自习室一隅坐下来,认真地阅读,那应该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真正意义的读书,我完全沉浸在书中的故事里,心魂和主人公的命运交织在一起,外面的一切全忘了,我的世界里只剩下美好的书页。这样的阅读持续了一个星期,我把书中的很多好句子摘抄下来,我和简·爱成了亲密无间的朋友,她用自尊、自爱、自立、自强的品格激励我,把我拉出了孤独自卑的泥潭,让我意识到衡量一个人价值的不是外在的物质,而是内在的精神厚度。从那以后,我改变了性情,变成了一个活泼开朗、积极向上、有大格局的女孩。我再次意识到读书的重要,读书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性情,可以把人引渡到健康正确的人生轨道上。从此,我把自己放置到书海,黄卷青灯,目不窥园,一发而不可收。我仿佛变成了一个书痴,每天早早地起床,上完课就去图书馆和阅览室,宿舍楼要关门时,才匆匆而返。每天沉浸在书的世界里,感觉四年时光转眼间就过去了,所在城市的风景还没有来得及领略,就毕业了。

分配到一所师范学校,成了一名语文教师,我很想像高中语文老师那样带给学生“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感觉,但事实证明,大学里读的几本书,是远远不够用的。我第一堂课要讲郭沫若的《石榴》,但我对这篇文章一无所知。我翻出大学里的《中国现代文学》,重读与郭沫若有关的内容,才了解到一点他创作《石榴》的背景。课文中还有很多疑问,我只好向我的大学老师写信求助,恳请他为我答疑解惑。他在回信中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在卷帙浩繁的文化典籍面前,我们仅是略知一二的孩子,读书是一辈子的事,任重而道远。”《石榴》为我的教师生涯开启了一扇门,让我明白教师在教书育人的路上永远不能停下读书的脚步,只有饱读诗书,才能减少“书到用时方恨少”的遗憾,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感觉,是需要时间来积淀的。于是,我继续以书为友,发愤忘食,孜孜不倦,用书籍充实我的生活。

书读得多了,便能在讲课时旁征博引,在文学里融进哲学、历史、地理等元素;便能得心应手地引用古典诗词,把教学语言组织得像诗一样美好;便能吟诗作文,写给学生看,读给学生听,与他们共享“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的乐趣。学生喜欢上我的课,他们看到我在课堂上旁征博引,口吐珠玑,常常惊讶又佩服地说:“您的内心里潜藏着知识的小宇宙啊,每一节课都会爆发!”我笑言:“是啊,这是读书的结果,这就是厚积薄发!”

就像当年语文老师激发了我的读书欲望一样,我也在我的学生心里播下了喜欢读书的种子,他们是师范学校的学生,是未来的人民教师,将来要用学识、人品和气质影响他们的学生,我必须让他们意识到读书的重要。我努力用娴静、优雅、仁爱、宽厚、睿智、知性的气质影响他们,让他们也意识到读书是一件美好的事,可以把一个人修炼得与众不同。上课的时候,开班会的时候,和学生促膝谈心的时候,发现学生陷入思想或性格误区需要引导的时候,我总是对他们说:“读书吧,同学们,书籍是我们最好的朋友,可以引领我们走出眼前的苟且,走向诗和远方。”“孩子们,少吃一次肯德基,就可以多买一本书,书籍是最好吃的食物,吃得多了,会让未来的你与别人不一样。”为了让学生爱上读书,我把自己的藏书拿到教室里,放在讲台旁边的角落里,设立“读书角”。为了给学生做榜样,他们去阅览室上阅读课的时候,我也一同前往,精心选一本书或杂志坐下来,安静地阅读,认真地做笔记。看到我如此,学生也都有模有样地读,慢慢地就摆脱了浮躁,停止了嬉戏打闹,沉浸到书的世界里。我偷偷打量着他们,心里感到无比惬意。

当下的世界,很多人被网络控制了,被智能手机挟持了,聊天、购物、抢红包、看视频、刷微信、晒朋友圈,乐此不疲。如果还有阅读在,也只是碎片化、娱乐化的,一目十行、浮光掠影的阅读,散发着墨香的书籍被束之高阁了,古今中外的经典名著更是被遗忘了。对此,我感到无比心痛,以我的微弱之力,难以扭转这种社会现象,但我要保持一位教师对书籍的情怀,对文化的信仰。我坚信很多美好的东西都蕴藏在书籍里,沉下心来,气定神闲,和书籍相依相伴,并引领我的学生喜欢它,亲近它,欣赏它,帮助他们走出性格的狭隘、知识的浅薄,走向丰盈高尚的自我;引领他们走出眼前的苟且,走向诗和远方,走向文化深处,我就心满意足了。

捧一本书,坐于窗前,带一份或闲适或激进的心情去读,是一种无与伦比的美好,颇有《菜根谭》中“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的意味。这样的读书生活,我要当做一辈子的事,持续到生命的尽头。

 

 


作者简介:

孟迎新,菏泽学院单县分校教师。




文章纠错

邮箱
手机
纠错内容
验 证 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