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盟员心语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盟员心语

 

 

 

 

从教育的发展  看祖国的变化

 

 

 

赵素华

 

 

 

 

建国六十年,弹指一挥间,然而,它所带来的巨大变化却有目共睹。六十年间,我们的国家由贫穷走向了富裕,由落后走向了强大,由封闭走向了开放,九百六十万平方的土地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60年国家在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等方方面面发生变化有多大且不用多说,仅从我经历教育变化,就足以让人感受到建国60年的巨大变化。

五十年代初出生的三个姐姐见证了建国初期教育情况,我是六十年代出生的人,亲身经历文化大革命期间、结束文化大革命恢复高考、改革开放初期的我国教育情况,九十年代出生的女儿见证了市场经济、信息化时代我国教育情况。

建国初期,成年人大部分成年人是文盲,为成年人办了“扫盲班”,扫盲班桌椅很少,几个人挤在一张桌子上,有时座位不够,自己得从家里带板凳。成年人白天干完农活,晚上到集体办的“扫盲班”学习。学校的条件很差,桌子是土台子垒起来搭上木板,凳子是长条凳。适龄学儿童,家里条件好的可以上学,条件差的不能上学。由于家里穷,孩子多,大姐和二姐不得已帮助父母带弟弟、妹妹,没有上过学。能上大学的人更是寥寥无几,1949年高等教育在校生仅为12万人。新中国刚刚成立的时候,我国80%以上的人口是文盲,适龄儿童小学入学率不到20%初中入学率仅为6%1965年是“文革”之前的最后一批大学生,那年招生20万。

三姐有大姐、二姐的帮助,有机会上学。但在文化大革命期间,那年代讲“成份论”,由于我家里成份是地主,三姐在班里倍受老师的歧视,三姐个性倔强,不愿忍受如此不平等的待遇,初中没毕业就辍学了。即使三姐初中毕业也不可能升入高中,那时升高中、上大学是不按成绩的,必须出身根红苗正,贫下中农的孩子才能被推荐上高中或上大学。无论上什么学,上文化课也很少,一般上午上课,下午去劳动,学校一般都有试验田,学生到实验田或生产队区劳动。甚至有的学校直接搬到生产队里,为了能更好接收贫下中农再教育。优秀生的评比不是主要看成绩,而是看同地富反坏右分子斗争态度、劳动表现、文艺体育特长等。教室是土坯房,课桌陈旧长桌,坐的是长条木凳。学生用的铅笔用到很短时,也舍不得扔,用破旧笔筒套住继续用,直到完全用完为止。本子全是正反两面用。上高中一般不住校,记得同村上高中的学生,每天往返20公里外的公社上高中,早上四、五点就得从家里出发,走两个小时的路,中间还得过一条河,夏天可以趟过去,冬天可以从冰上走过去,初春、深秋的季节,河水很凉,只能穿雨靴趟过去。

1977年恢复了高考制度,教育走上正规轨道。1978年是文革第一批新大学生,当年招生27.3万。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经济发展飞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学生重视文化课的学习,评价学生的依据主要是成绩,我当时正上初中,本来我基础不错,再加上学习努力刻苦,1980考上县城重点高中。县城高中条件还算比较好,教室是半砖半土的平房,课桌是长桌,两人一张桌子,凳子是每人一个方凳。睡的是木板搭成的大通铺,三十多平方米的大房间住二十人左右,每人只能占单人床单的三分之二,很拥挤。一大间宿舍只点一个带烟筒的炉子,放学了才点着,屋子很冷,手和脚都冻了,晚上在被窝里奇痒无比。吃的主要是玉米面发糕,一星期两次馒头,菜基本上是汤,每份菜里只能有两口干的菜。八十年代中期考入大学,教室是五层大楼,还有图书馆、试验室,宿舍也是楼房,八个人一间宿舍,上下铺,楼上有公共卫生间上厕所、洗刷,公共澡堂洗澡,能独立打份饭的食堂,校园里绿树成荫,走入大学的校园,感觉从地下升到天堂里,简直像掉进蜜罐子里,幸福无比。那时收入低、物价低,上学也没学费,一学期花费200多元钱就可以了。当时大学生比较缺,能上入大学(包括专科、中专)和高中毕业生的比例为一比十,上了大学不愁就业的问题,国家安计划安排就业,上了大学就等于端了铁饭碗,也是农村孩子走出农村的唯一途径。吃的穿的和现在的孩子没法比,由于没有后顾之忧,毕业后就能就业,大学过得十分快乐。

到了九十年代和进入二十一世纪,人们的生活进入网络化、信息化年代,家用电器很普及,电话、手机、电脑、轿车等走入普通家庭。教育的观念,受教育条件环境、硬件设施、住宿条件等都发生根本的变化。学生的教育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孩子从小早期智力开发教育,培养音、体、美等兴趣。在小学、初中、高中假期参加各种课程培训班,甚至有的孩子还请家庭教师。教室是标准化教室,教学楼宽敞明亮,学校环境优美,食堂主食、副食花样繁多。初中、高中宿舍基本6人间、8人间,上下铺,有的有独立的卫生间,有的是公共卫生间。宿舍、教室里都有空调或暖气。教学设施也现代化,除使用传统黑板、粉笔外,多媒体设施应用到教学中,各学科的高水平试验器材投入使用。孩子上学轿车接送,住校学生周末家长带食品到学校看望,休息时家长带孩子下饭店改善。上大学条件更好,宿舍四人一间,下面是组合式家具,上面是床。有卫生间,空调、暖气,安装网线、电话。宽敞明亮的教室,塑胶操场,绿草成荫、树影婆娑、花团锦簇的校园环境,各显特色建筑,大学学子徜徉在优美的环境里。上大学不再是每个人的梦想,高中毕业有一半以上的人能走入大学的殿堂,但每年要收400010000不等的学费,对农村孩子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国家不再统一分配,大学生就业压力大大增大。到2008年,全国小学净入学率达到99.5%,初中毛入学率达到98.5%,青壮年文盲率降低到3.58%。我国高校招生已达600多万,全日制在校生达到2021万人,全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3.3%。2008年各种形式的高等教育在学人数达2907万人,为1949年的243倍。

从我国不同发展时期教育理念、教学设施、校舍环境等变化,以及小学入学率、初中入学率提高,高校的扩招等成就,这些成就取得是我国坚持改革开放的结果,体现新中国成立国六十年不断走向辉煌,改革开放的好政策让人们奔向小康。

 


作者:赵素华,民盟莱芜莱钢支部盟员 

 




文章纠错

邮箱
手机
纠错内容
验 证 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