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盟员心语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盟员心语

 

 

 

 

60年,光辉岁月

 

 

王  滨

 

 

 

60年,光辉岁月,60,弹指挥间。

1949101,新中国成立时,那年我12岁。我是个从战争中走过来的孩子,我没有童年,我的童年是在战争环境中熬磨过来的。那年夏天,我参加了少先队,愉快欢乐的唱着:“六月花儿香,六月好阳光,六一儿童节,歌儿到处唱……。与系着红领巾少先队员们一起,在山涧树阴下,欢度“六一国际儿童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国革命的喜悦,也是沂蒙人民用独轮车、单架队、火线桥……支援出来的。新中国成立的这天夜晚,莒南县三义口乡举行了隆重俭朴的庆祝活动,干部、群众和学校师生千余人参加.《解放区的天》、《团结就是力量》、《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等歌声、欢呼声、锣鼓声响成一片。父亲作为该乡驻地小学校长也参加了那次活动的筹备工作。我小小年纪,得到了激情,得到了无与伦比的欢乐。大会结束后,老师们回到学校,学校办公室是一个大庙堂,父亲与老师们一起练习唱《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父亲当兵时就会唱这支歌,因此,练习起来比较顺利,老师们边唱边根据报纸上要求的尺寸做国旗,这件事也难不倒父亲,他在115师被服厂(常驻莒南县延边区集西村一带),曾任生产股长,剪裁服装是把好手,根据报纸刊登的图样要求,比例尺寸,他剪剪画画,终于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在天亮前胜利的完成了。大家动手还把升旗杆埋上了,升旗的绳子也系上了,确定了两名老师为升旗手,并且认真地进行了升旗仪式演练。大家不知疲倦忙碌了一个通宵,沉浸在温馨、和平、幸福之中。

1948年,解放战争刚结束,沂蒙老区恢复教育。我叔、父亲从战场上走来,被安排到文教战线工作。叔在莒南县板泉完小任校长,校址在板泉镇村西一座庙宇里,战争使我推迟了上学时间,在该校插读小学二年级,晚上与老师们一起住在大庙堂里。当时各条战线干部匮乏,叔先后调临沂县太平乡任文教助理,驿县和临沂县任文化馆长,出席了山东省第一次文代会。那时不仅交通极为不便,还是一种战时状态,探亲回家徒步背着行李,干部配备短枪,长途跋涉几十里,几百里之遥。1949年春,叔调走了,我又去三义口小学跟着父亲就读三年级。

说起我家走上革命道路,是族人爷爷王任之同志(原名王复三),时任抗大一分校民运工作队二队队长,他刚从延安回沂蒙抗日根据地不久,194010月的一天,便到我家动员。我爷爷当时是演海区莒南县参议员,兼板泉区抗日民主政府优救会主任,他是一位开明人士,国难当头,匹夫有责,把保卫家宅的5支枪,要两个儿子拿着参加了八路军,这便是被传为佳话的“五支枪干革命”的故事。不久,大姑夫、大姨夫也都当了兵,后来大姨夫又当了志愿军赴朝作战。大姨去世早,两个孩子只靠其老母亲抚育。残酷的战争,在革命根据地,在解放区里也不太平,敌人扫荡,飞机轰炸……跑鬼子、躲国民党,枪淋弹雨,刀光血影,这些记忆至今还存留在我的心中。我的父辈及亲戚与千千万万个沂蒙儿女一样,为了民族的解放,为了新中国的建立,都毅然决然投入到那场血与火的战争中去。

家中所有的男人都上前线了,母亲、奶奶、大姑经常哭,奶奶几乎每天下午带着我去前庄上土地庙祷告,祈求保佑两个儿子平安,奶奶还要我一起给土地爷磕头。

60年,中华大地沧桑巨变,60年,伟大祖国从贫困落后走向繁荣富强。

在建国60年里,临沂已经旧象变新颜,走进了一个“大临沂、新临沂”快速发展的新时期。

1950年夏,临沂县只有一个由京剧爱好者票友组成的民间职业剧团,取名“胜利剧团”,搭建了简易露天剧场:“新新剧场”。该剧团就是后来临沂京剧团的前身。这年冬天,天寒地冻,由南关北街群众集资500余元,又借县工会500元,建成草棚剧院,仍叫“新新剧场”,设有板条座位,简易舞台等。我叔与临沂县文化馆的同志们推着独轮车,拉着地排车,带着汽灯,下乡演文艺节目、放幻灯,宣传土地改革、抗美援朝及婚姻法等。五十年代中期才建起了“临沂剧院”、“东方红影院”等。

今天,临沂9大文化产业项目建设如火如荼。由临沂市策划建设的市文化艺术中心,今年5月初举行了开工奠基,该中心包括群众艺术馆、展览馆、美术馆及文化广场四大部分,是一个现代化公益性的综合文化场所。6月份进行内部功能装修,年底即将建成的市图书馆,文化大厦,是2008年至2009年,临沂市十大为民工程和重点文化设施建设项目。以银雀山汉墓竹简博物馆为中心兴建的孙子兵法竹简大遗址保护工程,扩展用地35亩,建设中国兵学博物馆,展示临沂作为世界古兵学圣地的地位。市博物馆新馆工程,已于3月下旬开工,各项工作在积极有序进行。沂蒙精神纪念馆的建立目前也正积极运作。市多功能广播电视发射塔,4月底已顺利安装完成。凯歌国际文化城二期工程,200812月底开工,将于2009年底竣工。近年来,临沂市委、市政府还加强了基层文化设施建设,不仅促进了文化事业的发展也改善了老区人民的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惯。临沂国际影视城,作为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山东十大影视拍摄地,临沂市十大文化产业基地,其二期工程——民国影视大观园,目前,已聘请韩国和北京电影制片厂专家规划设计,力争两年内建成。在“东方红影院”原址重建的“东方红影城”,是一座标志性建筑物。

迎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润育着沂蒙大地文化艺术百花争艳。书圣文化节,诸葛亮旅游文化节成功举办,吸引了国内外众多的专家学者前来研讨,极大地提升了临沂的城市文化品位。柳琴戏《王祥卧鱼》孝感天下。特别是史无前例的大型水上实景风情歌舞《蒙山沂水》上演和电影《沂蒙六姐妹》、电视连续剧《沂蒙》两部影视作品,它以穿越历史的美丽把沂蒙精神刻画的淋漓尽致,再次奏响了红色文化的强音,沂蒙精神再度感动中国。

古老的临沂城,有着两千五百年的悠久历史,在新中国成立后短暂的60年的时间里,特别是在改革开放的30年中,焕发了勃勃生机。从贫困落后,缺衣少食,舟车不入,四塞不通,到四通八达,车水马龙繁荣红火的全国第二商贸物流城,江北第一商贸物流城。

记得早在1956年,我去省文化干校(山东艺术学院前身)进修,去济南要到新沂坐火车至徐州(过夜)换车,次日到济南。现在火车直达济南和北京。汽车站总站规模之大在全省名列前茅。发往济南汽车流水线每30分钟一个班次,3个半小时即可到达。19997月下旬,受银雀山汉墓竹简博物馆委托,急于赴京请原中央工艺美院院长张仃(国徽创意者,政协会徽设计者)先生为该馆设计馆徽,在飞机上与竹简馆书记杜学民同志,一席话还没说完,就到了北京机场,只用了1小时10分钟。一次我应邀参加2006年中国云南国际民间工艺高层论坛会议,因我还要带着刚刚印完的由我主编的学会刊物《中国民间工艺通讯》在会议上散发,早上乘机(经济南)上午11点半到达昆明,只用了半天时间。商贸物流带动了临沂的交通大发展,给人们的出行带来极大的方便。“要致富、先修路”,全市实现了公路村村通,它加快了社会文明新农村建设,是沂蒙人民奔小康的幸福之路,在人们心中无法忘掉的老少边穷的贫瘠,当今沂蒙是全国革命老区中最先摆脱贫困的物质充盈,富饶美丽的“大临沂、新临沂。”

历史上,沂沭河洪水泛乱,两岸土地荒芜。据文史专家闫从舜介绍,历史上有记载的沂河洪水泛乱就有百余起。1562年明嘉靖5年和1634年明崇祯7年两次沂州大水,洪水淹没人畜无计其数,1927年至1928年(民国17年—18年)沂河大洪水,蝗虫吃没庄稼,民不聊生,饿死很多人。清末民谣:开了江凤口,水漫兰山走,两岸田园望不见,老婆孩子顺水流。1957710,临沂大暴雨,沂河水猛烈暴涨,带来大灾难,农业减产51%。建国前后,省水利部门进行了多年的导沭整沂工程,现在修建的刘家道口节制闸,既调节沂沭河水量,又是一道观光旅游亮丽风景线。现今沂河两岸水患根除,沂河上游建起岸堤水库,既灌溉农田,又供下游的群众唱上甘甜的自来水。沂河两岸金秋时节稻花香,水稻丰收喜洋洋。滨河大道,四季花开,车水马龙,灯光璀璨,似人间仙景。坐落在沂蒙湖上的小埠东拦河橡胶坝,全长1135,目前是亚洲最长的橡胶坝,是人们观光旅游的好去处。

民国时期(1933年至1934年),临沂县县长范筑先(竹仙),花了两年的时间修建一座沂河桥,来往汽车只能单行,不能会车。上世纪六十年代,一辆大客车由西向东行驶,突然河水迅猛暴涨,客车被洪水吞没,车上旅客全部遇难。八十年代中期,沂河上共四座桥(包括老桥和新建铁路桥)。2004年,沂河老桥重建,双向4车道。如今沂河公路桥20座,(包括郯城境内4座、沂水境内7座、沂南境内3座),其中双向4车道6座,铁路桥两座。临沂的汽车、火车和飞机;公路、铁路和航线的迅猛发展,给“大临沂、新临沂”带来了一片生机。

在建国60年里,临沂变化数也数不清,说也说不尽。笔者只能用阮若珊、李林创作的脍炙人口的红色革命歌曲:《沂蒙山小调》作为结束语:咱们的共产党哎,领导的好,沂蒙山的人民哎,喜洋洋。

 

 


作者:王滨,临沂市盟员

 




文章纠错

邮箱
手机
纠错内容
验 证 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