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文苑撷英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苑撷英

母亲教我如何面对人生

又是樱花盛开的时节。


这张照片是32年前的1989年,中山公园的樱花树下我与母亲尹左芬的合影。 那是母女二人生活中的亲热镜头画面,脸上洋溢的尽是甜蜜……

恍惚中仿佛妈妈真的又站在了樱花树下,面带微笑招呼着我们。笑容里有她一颗跳动的心和对生活的爱,也有她对我们人生的要求;微笑中饱含了她对儿女们人生的美好祝福和期盼.……

模糊的双眼看着照片里还算年轻的自己,心里明镜儿似的:时光早已流逝,亲人也已远去,场景早已不是当年,妈妈永远不可能再站在樱花树下,自己也早已不是当年与爸妈生活在一起的单身姑娘,他们都早已远离了我们……只有照片留住了我和妈妈在一起的身影和时光,留住了妈妈永远的微笑,也留给了我永久的美好且带有伤感的回忆。

面对照片我泪流满面。 脑中泛起的全都是思念,除了思念还是思念,无尽的思念带我回到了与爸妈共同生活的年代.....

我的妈妈尹左芬是国内著名的生物学家、水产教育学家,她从教的一生为祖国的水产教育事业贡献了毕生精力,为国家培养了大批的水产专业技术人才。她桃李满天下,是德高望重的科学家。她一生都在努力工作,直到离世。 她也为我们姐弟三人的成长付出了全部。多舛的命运,坎坷的一生,造就了她性格的坚韧,有男人一般的坚强。她一生磊落,为人善良,事业心极强,也称得上收获颇丰,幸福满满。她事业有成,受到尊重。生活中她还收获了以她的姓氏和名字得名的我们姐弟三人-—这是她和我爸的最大骄傲。妈妈人品正直,为人宽容坦诚,做事率真,从不懈怠,给人留下了不灭的记忆。她是学生、同事和友人们眼中的好师长、好领导、好朋友,父母口中的好女儿、家中孩子和晚辈们心中的好妈妈、好榜样。这样的好妈妈让我自豪。

妈妈教育我们要"严于责己宽于待人",对人对事都不可斤斤计较,患得患失。妈妈说,"严于责己"是要做事严格认真,对他人和自己负责,内心无愧且踏实,可以让自己更稳、更快地不断进步; "宽于待人"可以让别人体会到你做人的真实, 使其感到内心放松且无压力。要让他人感受到你做人磊落光明、不卑不亢的一面,还要有做事坚柔并存的另一面。与外人友好相处,与家人团结和睦,让自己的心胸开阔也能令别人的心情愉快,于人于己都有百利而无一害。妈妈的教导既深远且有意义,直接影响了我们的人生。

"文革"浩劫中她受到无端的迫害,身心受到严重摧残,但却丝毫没有撼动她对事业的孜孜追求和对美好生活向往的信念。逆境中她产生过悲观,也有过不良情绪,但最终还是靠着她坚强的性格和个性,笑着活出了真实的自己,走出了黑暗的逆境。她说过,你们面对的社会和人生会有多种不测,各种事情都有可能发生。不管是什么样的人生,出现了什么样的问题,你们都不可以退缩,要敢于迎面解决,无论结果如何你都要面对,尽管有些事情不是你自己选择的,结果更不是你想要的。她的这些教导不就是当下所谓的"直面人生"教育嘛,妈妈的教导正是契合了眼下的时代要求。她还说过,对那些你自己选择的事情的结果不要有分毫的埋怨,因为那是你自己决定的。怨天尤人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只能加深加重你对人生的不满和怨恨。

年轻时的我很不听话,我行我素,总是把爸妈的话当成耳旁风,特别是在"女大当嫁"的问题上尤为突出。最终悲剧酿成,体悟了"吃亏在眼前"的千年古训。

1991年初妈妈骤然离世,年迈的爸爸也已近暮年。"吃亏"后的我还是一个单身姑娘。那之后,我心里真的是着急了,眼看着“嫁不出去”的我直奔40岁而去,心里别提多焦虑了。想想妈妈在世时说过的话,面对我自己选择的人生,心里满是悔恨,可是自己要对此负责啊,更要对垂暮的爸爸负责啊,说穿了就是自酿的苦酒要自己喝啊。我爸对此更是心急如焚。眼看年近九十的他身体日渐衰弱,我内心倍感愧疚,悔恨交加。1994年暑假,经人介绍认识了我的丈夫,我爸更是特别高兴。1995年3 月在我妈生日那天我们领了结婚证。没有仪式没办酒席,我们在报纸和电视台上发消息宣布结婚,与亲朋好友分享新婚的快乐。一个与他和他10岁儿子的四口之家组成了。我在因"不听老人言"而自选的生活道路上正式上路了。


路上的一切都很陌生。我要面对的是新生活和新家庭成员,内心其实很没有底儿……年近不惑的我开始了自己选择的"新生活"。心里牢记着妈妈的教导,正确面对这不称心但却是自己决定的事情,迫使自己变得没有怨恨,只有乐观向上。妈妈说过要对自己负责。

面对迟到的婚姻我很看重也很珍惜。丈夫时在部队医院工作,他为人厚道,工作踏实肯干,业务水平高工作能力强;有耐心能吃苦,善于学习,勤于动手,有爱心对我爸也好,我很感激他。婚后我爸与我们共同生活了近三年。这期间丈夫边工作边帮我照顾年迈生病的爸爸,直到1997年10月我爸过世。

在对待家庭上,特别是这样一个非正常的家庭,我谨记妈妈的教导"严于责己宽于待人",用敞开的心胸包容他的老人和家人。我曾为公婆购置新房,添置新物,使他们的晚年生活条件得以改善,彻底改变了老人的原生活环境,家人们都感到了生活条件的改变带来的满足和满意; 我也用智慧巧妙地处理家里家外的各种关系,使得我这不同一般家庭的家人们生活在明媚的阳光里、满盈的幸福中。

我做到了孝敬公婆,善待孩子。对待继子我更是尽心尽力,视为己出。 我设法为他转学到离我家最近的小学,接受优质学校的教育。从他小学到中学直至完成大学学业的12年里,再到毕业后谋得工作,我全程不遗余力地投入精力体力财力培养他,曾被同事们戏称为“两战女英雄”(小学、中学阶段为“抗日战争”,大学本科阶段为“解放战争”)。最终将其培养成材,完成了他求学、求职和娶妻生子人生三部曲的谱写,对国、对家都算有了圆满的交代。2003年在学校评选"校园十佳优秀母亲和家庭"活动中,我榜上有名,光荣地成为十佳之一。荣誉的获得是我对家庭和孩子付出的充分肯定。

1998年元旦我的儿子出生,取小名元元,学名张十工。希望他将来能投入"十"倍的精力去"工"作。二十四年后的今天他已然是一个身高1.84米的大小伙子了,研究生即将毕业。 沉浸在幸福中的我仍然记得妈妈的话,帮助他引导他也要以"严于责己宽于待人"的标准做人做事。期盼他能正确选择他自己的人生道路,不做让自己后悔的事情,做勇于担当的男子汉。

   妈妈的教导一直伴在我的耳边。不知不觉中我不如意的坡路人生走过了花甲之年。虽然生活中有各种的不如意,但在有苦有甜的生活道路上我没有迷失方向,我依旧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上辛苦地"爬坡"。尽管一路上荆棘遍地,困难重重且难以应对,但我牢记妈妈对我们的人生教诲,秉承着爸妈留下的优良家风,依照和把握着"责己"和"待人"的分寸,正确处理好与外人和家人的关系。

二十七年的婚姻生活里,我先后送走了自己的父亲和丈夫的父母,养育了自己的孩子和他的孩子。只可惜我的爸妈没能见到我的儿子,迟来的外孙没有让姥姥姥爷满意,不知泉下的二老是不是还在怨我这个“不听老人言”的无知女儿?内心的悔恨和痛楚一直让我感觉对不起爸妈,我妈没能看到我嫁人成家,我没能让他们享受到外孙绕膝的幸福晚年,这种痛感至今我也没能真正放下……我多么希望睡在天堂的爸妈能看到今天的我,能放宽心护佑我和我的孩子,在天堂过着他们的幸福生活,也让我们安心。亲爱的爸妈,我们好想你们呀!太想你们了……              

我学着妈妈的方式笑着面对人生,十二万分地珍惜这迟到的婚姻,尽全力经营好生活,像爸妈爱我们那样全力爱我的孩子,爱丈夫和家人。

我的生活道路上虽然有些沟沟坎坎,走过不少弯路。我的婚姻生活就像崎岖不平的山路,使我没有像普通人那样行进在正常的生活道路上,但这都对我影响不大,我生活的幸福指数仍然不低。我很感恩爸妈遗传给我的优秀健康基因,使我有好的身体,有超出同龄人的体能和体力。我现在坚持运动,每天骑自行车上下班,争取每周游泳三次,始终保持良好的生活状态和健康的生活方式,过高质量的日子。          

我以坚柔并存的方式行走在内心开满鲜花的路上,生活在阳光明媚充满希望的世上,那是我爸妈希望看到的,也是我必须做到的。

         中国海洋大学退休盟员 曾左     

附:

尹左芬1913-1991),女,山东日照海洋水产学家。中国民主同盟盟员,曾任山东海洋学院水产系系主任,教授。

尹左芬出生于医学世家。1937年毕业于国立山东大学生物系,获理学学士学位。同年七月“卢沟桥事变”发生,其父尹莘农奉命率山东省立医专全体人员赴四川万县,改制为“国民党第十重伤医院”,在后方展开工作,协助抗战。尹左芬随其父在当地从事教育工作8年,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出川回到青岛。同年正值山东大学筹备组建水产系,由童第周、曾成奎等人推荐加入组建工作,并留任于山东大学水产系。后任国立山东大学讲师;建国后,历任山东大学讲师、副教授、水产系副主任;山东海洋学院(青岛海洋大学)副教授、教授、水产系副主任、主任;中国水产学会第二届常务理事,山东水产学会第一、二届副理事长,中国水产学会海水养殖专业委员会第二、三届副主任。专于海洋无脊椎动物学,对纽形动物形态分类、对虾养殖、山东沿海常见海蜇形态构造及生活史深有研究。曾参与中国大百科全书海洋动物篇的编纂工作;著有高等院校使用教材《无脊椎动物学》;应《中国动物志》编委会之邀,主编《中国动物志·纽形动物门分册》。1977年暑假起,连续3年,她带领科研小组,南起海南岛,北至鸭绿江口,沿海岸线走遍9省1市,调查、采集大量纽形动物标本进行科学研究,并先后在国内外有影响的刊物上发表学术价值较高的论文5篇,其中的两新属、三新种分枝吻纽虫,奠定了我国纽形动物门研究的基础,为世界海洋生物学所瞩目。

1971年,原山东海洋学院水产系接上级指示并入烟台水产专科学校,使得人力和物力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失。在受损后最艰苦的条件与环境中,她仍与大家共同奋战在教学第一线,不遗余力地为国家培养水产科技人才,历时7年。7年中她从未间断过水产系回归山东海洋学院的归建工作,为发展壮大祖国的水产事业,她呕心沥血与同志们一起,据理力争、多方求援,后经高教部及山东省教育厅等部门批准,终于在1978年初结束了7年的专科教学工作,水产系得以回归山东海洋学院,完成了水产系的归建工作。时年65岁的她继续担任水产系主任,除主持日常工作外,还兼任繁重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直至1983年圆满完成了任系主任工作,历时17年之久,为水产事业贡献了毕生的精力。

历经40多年的辛勤工作,她培养出了如管华诗、麦康森等中国工程院院士、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宋微波等著名科学家及众多水产界的专家、教授。1985年她光荣退休,1990年12月国家教委授予她“从事高校教学、科研40年老教授荣誉证书”,为她坎坷的人生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文章纠错

邮箱
手机
纠错内容
验 证 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