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文苑撷英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苑撷英

老小区记

百度词条上对小区是这样解释的:指在城市一定区域内、具有相对独立居住环境的大片居民住宅,同时配有成套的生活服务设施

我住的小区,在整个县城来说,算是比较老旧的小区之一。小区2003年交房,至今楼房里镶嵌的施工铭牌上还有清楚印记,距今已20个年头了。我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入住的,也十几年了。

小区地处北关,用地是破产的化肥厂。直到现在,还有不少人不知道小区名字,对老化肥厂却有清晰印象。问起你来,一说住老化肥厂那里,他就知道具体位置了。

1994年,我刚参加工作时,化肥厂还在生产,效益还可以。高大的烟囱,气派的厂房,身着工作服的工人来来往往,一些拉货的车辆从厂子里轰隆进出。当时,单位院里有一方池塘,领导看着闲置可惜,就养了些鱼。池塘直通化肥厂,工人将剩饭剩菜倒进下水道,再流进鱼塘,不经意间就成了鱼食。每年春节之前,人人都会分到几条。鱼很肥硕,大家从心里感谢化肥厂职工。

之所以在这里买房,主要看重的是距离我的单位近,直线距离不足500米,上下班方便。小区附近有几个村庄,阡陌纵横,周围有不少农田和平房,小区院墙之外就是马庄村的一片麦田,有十几亩的样子。1998年4月,我儿子出生时,我还拉着地排车带着他妈从麦田里抄近路去的保健站,绿油油的麦田一派生机。当年,我还在单位里的最前面一排平房居住。

小区紧邻县城唯一的一条中心大道,距离北关转盘路也很近,交通很便利,特别是通了公交车后,便捷性进一步凸显,小区里的房价随之飞速上涨。

那时,大道两边的下水道还没完全封盖,一到夏天,味道刺鼻。每到晚上,附近村民或商贩便会搭起帐篷,开启路边快餐店模式,夏天烧烤啤酒小菜,冬天水饺炒菜,价钱便宜,生意不错。

小区共16栋楼房,南北走向3排,临街一排高五层,其余高六层,无电梯,无地下停车场。上下只能爬楼,年轻人尚可,老年人就很费劲,特别是住顶层的。无地下停车场,除数量有限的车库之外,大多数机动车只能停在院子里,横的,竖的,哪里有空闲,就停在哪里,并不规矩。

暖气是那种暖气片式的,室内温度没那么高。天气一冷,物业公司和暖气公司便常常接到小区居民打来的电话,接下来就是一遍遍的解释工作。路灯总是那样昏暗,地面到处是补丁,高低不平。

物业公司的一位老者,每天早晨起来第一件事就是在院子里到处转悠,看哪辆车挡住了去路和来路,他会按照车主留下的电话用老年机拨打过去,老者听力不太好,说话声音大如喇叭。遇见不好说话的主儿,有时一个电话打半天,难免着急上火。

小区附近有几所学校,小学、初中,因此,吸引了不少乡下来城里读书的孩子。无意之间,催生了租房热。有钱的主儿,一下子买几套房,自己住一套,剩下的租出去。我对门邻居就是这样,十几年间,对门邻居换了好几家,有时还没来得及混熟就换了人。

小区大门口,常见周边菜农骑着三轮车售卖自家产的新鲜蔬菜,多是些老头老太太。开始在马路边摆摊,后来城管撵得厉害,就藏进了小区,都是些时令蔬菜,价钱比超市便宜。近年来,时兴微信收款,这些老头老太太们也赶时髦,有的玩起了智能手机,三轮车上挂着喇叭,每成一单生意喇叭里就报一次收款,老远就能听见。有的让孩子做了收款二维码挂在车上或脖子里,扫码付款之后,还要买主打开付款码看看才放心。

小区门口,有个修鞋的老宋,家住距离小区十几里的某村,每天骑着辆电动自行车,来回就像上班一样准时。让我惊奇的是他对电车的改装,后座两边箱子里装下的东西,简直让人叹为观止,不光有修鞋机器,还有修理自行车、电动车、雨伞的工具,百宝箱似的,看得出,老宋是个能人。老宋,在东北长大,说话一口东北音,为人热情,价格公道,干活认真,小区里的人都认识他。

一些利用租来的或自家车库改造成的理发店、小商店、服装店、按摩店,低调的小招牌,混杂而喧闹,那种市井气,让人陶醉。小区大门两侧都是两层高的门市房,下面是门面,二层住人。快餐店、熟食店、蛋糕店、早点铺、理发店、小百货,干啥的都有。不少店铺已伴随小区度过十几个年头,特别是那家早点铺,不少小区居民的早晨都是在热气腾腾的包子、油条和糊粥之间度过的。

小区里几株樱花树,一到夏天,满树繁花。还有几棵高大的塔松,像撑开的一把把巨伞,四季里枝丫之间洒下点点日光。不少法桐树上常常看见喜鹊搭建的巢穴。

据说,我住的这个小区已被列入老旧小区改造项目,估计不久,它的样貌将会大为改观。

近三十年了我的工作和生活始终围绕在小区周围,我不敢说见证历史,起码看到一些急速变化中的小区面貌还有这座城市小貌

(民盟济宁梁山总支   孔伟建)

 

 

 

 




文章纠错

邮箱
手机
纠错内容
验 证 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