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文苑撷英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苑撷英


我的良师益友


——一名文史研究员心中的人民政协


孔伟建


作为一名宣传工作者,在干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我喜欢搞点文学创作,尤其喜欢散文这一文体。近年来,陆续在全国各类报刊杂志上发表了部分作品。201253日,中共梁山县委机关报《今日梁山》创刊后,我写了大量反映家乡风物的小文,先后在《今日梁山》副刊发表了200余篇文章。在用纸和笔记录下我洞察到的一切的同时,我体会到了驾驭文字和体悟情感的快乐。

没想到,就因为这点爱好,让我跟人民政协结下了不解之缘。

记得好像是2015年暑假里的一天,我收到县政协文史委办公室的电话,说是文史委领导想找我谈谈,去时带一份个人简历。当时,我工作的单位和县政协距离很近,放下电话后,我就带着简历怀着忐忑的心情步行去了。接待我的是一位带着眼睛的瘦瘦高高的同志,见了面,寒暄了几句,才知道他是文史委李主任。很快,他便直奔主题,说是看了我近期在报纸上刊发的部分文章,觉得文字基本功还可以,问我是否有兴趣参加县政协文史研究,当一名文史研究员。

“文史研究员?我够格么?”我问了李主任一句。当时,我还有些怀疑自己的耳朵,觉得是不是听错了。这是我第一次听说县政协还下设文史研究员。

“对,文史研究员。”李主任斩钉截铁地说。

我一阵激动,当即答应了下来。“感谢领导信任,我一定加强学习,迅速融入这个角色。”

接着,李主任又给我介绍了文史委和文史研究员的职责任务,我逐一记下。

通过李主任的介绍,我了解到,人民政协设立专门文史委员会,撰写文史资料作为政协履行职能的一项特殊使命,任务光荣。

不久后,文史委给我颁发了一纸鲜红的聘书。从此,我的个人履历中又多了一重身份,多了一方参政议政的平台,我非常珍视这一政治身份和这个平台。

从那以后,在一年一度的县“两会”上、在热衷于广泛搜集整理文史资料的队伍之中多了我的存在。尽管,文史研究员每年只是列席县政协会议,但每次县领导到特邀文史研究员组座谈时,我都积极主动发表对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政协工作和文化建设等方面的建议意见。我觉得,每年一度的县“两会”作为全县政治生活之中的大事,能置身其中,本身即是一种难忘经历和莫大的政治荣誉。

县政协非常重视文史资料搜集整理编纂工作,近年来,基本都是每年一选题,每年出版一本专辑。从确定选题到搜集资料,只要有活动,我都积极参加。多年创作实践让我深深体会到:文史资料的广度和深度,取决于文史研究员的思想广度和深度。对文史资料,同样需要增强脚力、眼力、脑力和笔力。有情怀有担当,深情拥抱,真情表达,才能整理出准确翔实经得起时间检验的好文史资料。

近年来,县政协文史委共编撰文史资料30余册,总计700余万字。其中《梁山文史资料》12册,《梁山验方荟萃》2册,《水泊梁山》《梁山运河文化寻踪》《梁山武林》《水泊梁山酒文化》《梁山与水浒传》《史话梁山》《梁山历史名村》《梁山之水》《梁山文化概览》《大义梁山》《梁山改革开放四十年》《梁山老照片》等文史资料专辑17册。这些文史资料,忠实记录了梁山的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历程,讲述的是“梁山好故事”,传递的是“梁山好声音”,充分发挥了文史资料“存史资政、团结育人”和在服务大局中的重要作用,功在当代,惠及后人。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梁山建县70周年。作为共和国的同龄者,70年来,梁山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为忠实记录这一沧桑巨变,县政协拟定出版一本《梁山老照片》,旨在编纂一部影像式的梁山志。此书选材主要定位为老照片,从时间下限来说指1978年之前的老照片。因梁山建县晚,本来留下的照片就少,有价值的老照片更少。因此,当真正开始着手搜集时,才意识到这项工作远没想象的那样顺利。期间,为顺利完成这项工作,我随部分文史委员下基层、跑单位,拜访老同志,查阅老档案,先后到北京、天津、郑州、成都、济南、泰安及周边县市档案馆、博物馆、图书馆、纪念馆等寻访查找,然后精心甄选、去粗存精、数易其稿,终于在当年年底顺利完成这套两卷本的厚重文史资料,当装帧精美的沉甸甸的《梁山老照片》捧在我手中时,当我陆续听到社会各界对这部文史资料真实客观的评价时,我意识到自己的精力和心血一点都没白费。

《梁山老照片》分为旧时风物、烽火春秋、火红年代、大地诗篇、百业印记、人物风采等6个部分36个小标题,实事求是地记录了1978年前梁山大地上发生的历史事件,涵盖面广,资料翔实,内容生动,为传统教育和县情教育提供了借鉴,可以说开了梁山以照片形式全面反映历史文化的先河。

政协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几年来,身为一名文史研究员,我觉得自己距离人民政协是如此之近,我就身处其中。每年“两会”期间,当我步入会场时,当我看到高悬在主席台正上方那枚庄严肃穆的人民政协会徽时,当我听到那雄壮激昂的国歌奏响时,心中总会涌起一种神圣的使命感和强烈的自豪感。

几年来,我走了不少地方,搜集了不少文史资料,每次调研,我都会为脚下这方大地的厚重历史所折服。每次座谈,我都会从那些亲历者身上得到历史中得不到的知识。每次看到编纂出版的文史资料编委会中自己的名字时,我心中都会涌起一种当仁不让的“责任感”和义不容辞的“主场感”。不会忘记,参观嘉祥武氏祠汉画像博物馆后,我写了《寻访武氏祠》发表在《济宁晚报》上;参观了“五四”运动前毛泽东登梁山时住过的马家祠堂后,我写了《那一袭青衫》发表在《山东教育》上;拜谒了青山寺,我写了《青山寺寻幽》发表在《济宁晚报》上;鱼山闻梵后,我写了《寂寞子建》发表在《今日梁山》上……

一篇篇文章记录下我的行迹,一段段文字记录下我的思索。可以说,我心中的人民政协是与我的成长密不可分的,是可感可触的,是带有体温的。

时间日久,我对政协文史资料工作的重要性认识越高。文史资料工作是一项传承历史、有益当代、惠及后世的文化事业,具有补史之遗、匡史之谈、补档案之缺、辅史学之证的独特功能,它的价值和作用主要表现在“存史、资政、团结、育人”四个方面。

而今,人民政协已走过70余年的峥嵘岁月。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今天,对文史资料的质量要求更高,社会各界人士对文史资料的期望值也更高。特别是随着科技进步,“互联网+”和“5G”现代传播手段已进入人们的现实生活与精神需求,这就要求广大文史资料工作者必须学习掌握文史资料征集传播的现代化手段。

人民政协,既是我的良师,也是我的益友。有师如斯,有友如斯,既感恩又有幸。我觉得,作为一名文史研究员,必须按照新时代新要求,充分发挥新时代政协文史资料作用,传播正能量,坚持文化自信,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更好发挥文史资料的社会功能。唯有勇敢前行,方不负时代不负心,不负火热生活,不负期望!

 

 


作者简介:

孔伟建,梁山县公安局宣传科干部,梁山县政协文史研究员。




文章纠错

邮箱
手机
纠错内容
验 证 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