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文苑撷英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苑撷英

铮铮铁骨塑忠魂  一心向党籍平生

——追忆民盟威海市委原主委、我国功勋水产养殖专家邱铁铠先生


姜茂林



邱铁铠先生工作照


送别邱老是在他去世的第二天——2020515日。

一大早就下起了雨,天气潮湿阴冷,使本来悲伤的心情格外沉重。一起赶到荣成殡仪馆的,还有威海市政协领导、荣成市领导。由于在疫情期间,遗体告别仪式从简,除了邱老儿女家人,一共只有十几个人。

十天之后,我跟邱老的长子长瑜大哥约好,去荣成邱老家里收拾一下他的遗物。我以为邱老可能没留下多少东西,想去看看情况再说。一进门,发现大哥已经整整齐齐摆了几箱东西,还有几摞纸质的材料、几盒照片。粗略看了一下,纸质材料多为邱老的工作笔记、发言材料、自身工作生活经历回忆,有他入党的经过、小传、海带养殖二三事、个人履历表等等,字迹清晰、字体隽秀。有几盒照片,拍的是看似海蜇之类的浮游生物,还有一些珍贵的国家领导人视察时的照片。另外两个盒子分别盛满荣誉证书和他作为全国人大代表时的参会报到卡、出席证。可以看出来邱老对待工作生活很细心,对每一份荣誉都很尊重,有一本1994年民盟市委颁发优秀盟员表彰证书就能说明问题。长瑜大哥最后又拿过来一些手绘图纸,线条刚劲,笔迹工整,让我这个学过机械制图的理科生惊叹:没有很深的功底很难画出这么好的图纸!

从邱老家里出来不久,邱大哥又来电话,说忘了几样东西,我们又返回去取。随后,直奔东部滨海新城的市档案馆,我想请专家看看这些物品如何整理保存。当得知2015年市档案馆曾经整理过邱老的个人档案时,我提出查阅一下的要求,想看看与我拿到的这些物品有何区别,好查漏补缺。

邱老的档案共6盒,其中3盒是文字材料和书籍,3盒是照片文档。照片多数是科研记录的照片,跟我拿到的应该是同一个底片洗的,不同的是,每个照片下面都在白纸上用中英文备注了说明。中文应该是邱老的笔迹,一笔一画一丝不苟。但是如此漂亮的英文手写体还是我第一次亲眼所见,即使我认为英文板书最好的初中老师与之相比也不过尔尔。我疑惑地问李科长,这是你们馆里的翻译写的?回答:不是。那是谁写的?难道邱老会英语?

带着疑问,我拨通了长瑜大哥的电话。大哥说肯定是他自己写的,他的英语非常好,翻译过好多英文资料,书柜里好几本专业英语字典。我问:他还出国留学了么?没有,都是在学校学的。我感觉我的手在抖,眼泪就要流下来了。放下电话,我激动地对大家说:千真万确是邱老的手迹!大家又仔细翻看照片,一边欣赏一边发出由衷的赞叹。后来在他1988年填写的履历表中,此事得到验证。在懂何种外语一栏中,写着英语,可译本专业论文和技术资料

邱老,我们对您了解得太少太少了!我曾经只感觉您作为领导和长辈是如此和蔼可亲,今天我才知道,您的才能和许许多多方面都是我高山仰止的偶像!

1996年刚到盟市委机关工作,那时候邱老还在职。但是,我只知道他是我们的主委、市政协副主席、市科协主席,知道他是海带养殖专家,其它的一概不知,看他平和的样子也感觉不是个厉害角色。他退休后,差不多每年都会去荣成看望他,他总是操着一口乡音客气地握着我们的手说:哎呀,你们这么忙,还得跑这么老远,给你们添麻烦了,谢谢,谢谢。他心胸豁达,平易近人,生活简朴,身板硬朗,一直到90岁还能骑自行车上街。2016年因骑车不小心摔了一跤,把腰椎摔坏了,近三年基本上是在沙发和床上度过的。最后一次见他,是在春节前,当时他半开玩笑地说:“我耳朵听不见了,有什么事你就跟我的翻译(用手一指长瑜大哥)说吧,他全权代理我的事务。”大哥悄悄对我说,邱老情况不大好,估计时间不会太长。我就叮嘱他留心把邱老的一些有价值的东西收拾一下,我们可能有用处。几个月过去了,尽管有心理准备,但是邱老的离世还是让我感到突然。

回到办公室,我就迫不及待拿起邱老留下的那些材料细细阅读起来。边看边感慨,边看边落泪。他对自己的每一件事都记录得清清楚楚,对于他在意的身世和科研最细致。通过这些记录,我才知道,邱老说的“背负了将近二十年沉重的政治包袱”是什么,知道了他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的理想和抱负,知道了他是在如何艰难的境遇下完成了那么多的创造发明,知道了他为什么在50多岁的时候像换了个人一样拼命地工作,知道了他为什么入盟后在70多岁时入党……

执着忘我的科学精神、一心向党的忠诚信仰正是邱老留给我们最珍贵的东西


邱老手绘海蜇图纸

邱老生于19269月,河北省河间市人,父亲原为国民党军官,从小跟随父母辗转迁移。1941年他在西北农学院附属高级职业学校森林科学习,也就是说他原本是学林业的。因为不喜欢林业,后来他又考入河北省立水产专科学校(网上查阅到此校前身是直隶水产讲习所,前前后后近20次更名重组,2000年并入河北农业大学)改学水产。据他在荣成市政协2016年出版的荣成记忆系列丛书《旗帜——纪念建党九十五周年专辑》的口述资料里讲,是因为随父亲在陕西居住时,第一次吃到一种名叫海带丝的小食品,因为这种食品能治当地的大脖子病(甲状腺肿大),遂萌生学养海带的想法。在水专,邱老的学习一直名列前茅。他自己讲,是因为他负责给老师刻钢板印讲义,提前学一遍再上课听一遍,知识就记得牢。难怪他的中英文书法都那么好,那是他刻钢板必备的功底啊。19497月,刚刚从水产学校毕业的他参加了华北各大学毕业生暑期学习团,中央领导给他们上课时讲到:你们已经坐上了这趟社会主义列车,就要在这趟车上坐稳,对党对人民要忠诚,千万不要掉队,掉队只能自取灭亡。领导的讲话对他影响很大,他的思想发生了以前奋斗是为个人,今后我要为国家奋斗的转变。11月,在新中国成立的喜庆氛围中,他和好几位同学一起来到山东从事水产工作,一干就是几十年。

毕业初期,他在烟台水产试验场,在一位日本名叫大槻洋四郎、中国名叫杨殖昆的技师带领下试养海带。海带又名昆布,从名字上看,这位日本老师是要立志在海带养殖上有所建树。可惜他虽然在大连和烟台都有成功案例,但是在大规模养殖方面一直没找到成功的办法。在邱老的《海带养殖二三事》一文中这样记述:海带原产于日本、朝鲜沿海,我国过去的海带全靠进口。解放后,为了使这种有益民生的海藻在我国沿海安家落户,党和国家先后在山东、辽宁建起了水产养殖场和试验场。烟台就是当时全国唯一的人工养殖海带试验场。

在日本老师的带领下,试验场花了三年的时间先后试用了“沉绳繁殖法”“绑苗投石法”“采苗投石法”,均以失败告终。后来日本老师调到总场,依然用原来的方法,依然没有成功。邱铁铠在日本老师走后就跟一帮年轻人继续着试验。为了弄清失败的原因,他想从学习潜水入手,把海底的情况搞明白。第一次学潜水,师傅不愿意教,故意想给他个教训,直接让他下潜到10多米的深水。深秋时节的海水冰凉,邱铁铠第一次下水,感到双眼鼓涨、两耳刺痛,忍着巨痛在水下练习行走。十多分钟后,师傅怕出意外把他拖上来时,他已经脸色蜡黄,两眼红胀,鼻孔冒血。师傅被这个小伙子感动了,在他的认真指导下,邱铁铠练得一身过硬的潜水本领,为研究海带在水下生长状况打下了基础。经过长时间研究,他终于找到了大槻失败的原因:光照不够。于是他萌生了在浅海养殖海带的想法。之后,他从一根倒挂生长的海带得到启发,与伙伴们一起创造了根在上、茎朝下的新式海带养殖方法。从1951年冬天起,经过两年试验,海带筏式全人工养殖获得成功,这是我国第一种用全人工的方法养殖海水生物。这段历史,在山东省情网《烟台早期的海带养殖与发展》一文中有详细记载:大槻及索玉瑛、田畴平等一批技术人员调到总场工作,烟台分场的海带养殖试验技术工作则由邱铁铠、牟永庆等人负担起来。在邱老的自述中,也详细地说明了当时的情况,其他几位技术人员在山东省水产养殖场设立后,基本都去了青岛的总场,是他独自担起了烟台分场的海带人工养殖工作。


1954年,为解决海带筏式人工养殖在推广上面临的困难,他和新婚不久的妻子被派到条件更为艰苦、谁都不爱去的俚岛水产养殖场。养殖场从1950年起,花了大量的资金,费了大量人力物力,都颗粒无收。邱铁铠来了之后,白天划着船去海里采集水样,夜晚点着灯计算数据、查找资料,终于找出俚岛养殖失败的原因:海水贫瘠,含氮量低。如何解决?海带喜低温,他就在严寒中进行试验,把粪干、硝酸氨、硫酸氨等4种含氮高的原料分别装进竹筒中,分区域进行对比试验。数九寒天,手被冻得像发面馒头,晚上在昏暗的油灯下只能由妻子协助完成资料整理。近两年的试验,1957年,终于试验成功海带施肥养殖法,俚岛最终不仅能养殖海带,而且比不施肥养殖产量提高了5倍。1957年国家水产部派人来场总结,并在南北海域推广试验成果。从此,我国沿海无论水质肥贫,都能养殖海带了。1958年,为发挥海带的作用,防治地方性疾病甲状腺肿,国家决定开展大规模的海带养殖,从此海带养殖进入高速发展期。


但此时的邱铁铠正在经历人生的第一次磨难。1958年后,俚岛分场下放荣成,全体人员划归荣成管理。因为在一次学习班上说实话,他被定为右派,八十几元的工资减为三十几元,调离养殖场去劈山修路。后来,一场海带白烂病使养殖场不得不请回了邱铁铠,因为只有他能治。

治完白烂病,邱铁铠就被留下来继续从事技术工作。头上戴着右派帽子的邱铁铠干得兴起,不停地进行发明创造。他用几个通宵发明了一种“海带倒置勾”,不仅解决筏式养殖翻海带劳动强度大的问题,还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1962年他因为改造较好而被摘帽,后来他又发明了一种气动喷肥船,这种船无桨无舵,只用一根橡胶管既能喷肥又能喷水,大大提高了劳动效率。

但是好景不长。1966年,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开始了,由于邱铁铠的恩师——河北水专教授郑紫辰被诬陷为特务,郑紫辰教授当年学生骨干200多人受到株连,邱铁铠也被当作日本特务进行批斗。身体的摧残还能忍受,最令他痛心的是,他近20年积累的30多本、70多万字科研资料被付之一炬。

在交接遗物的时候,长瑜大哥含着泪跟我讲了件事。他说,我父亲有件事很少提,他曾经自杀过两次。一次是在俚岛的大棚里,他想上吊,但是绳子断了,被人发现没死成。一次是我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我在东炕上趴着看书,我父亲回家了,跟我说了很多话,主要是一些对不起我和我妈之类的话,然后就去西边屋了。我那时小,听不懂他说这些话的意思。过了一会我就听到西边屋里父亲发出类似呕吐的声音,我去一看父亲掐着脖子连喘带咳。我吓得跑去养殖场找我妈,我妈回来一看叫我去村里找医生。医生来了后,知道父亲喝了镪水(硫酸或者盐酸之类的强酸水的俗称),就用高锰酸钾洗胃,亏了救得早,要不命就没了。

根据长瑜大哥年龄推算,四年级应该是1967—1968年,时间与资料被毁吻合。我推测,以邱老的性格绝不会因为批斗受罪而想死,应该是因科研成果的被焚而万念俱灰。这一推断在邱老的自述中得到确认,他说自杀的原因就是因为资料被毁。平常人很难理解他为什么把科研看得比生命还重要。

被从死亡道路上拽回来的邱铁铠没有消沉。他冒着被扣上“偷越国境”罪名的风险偷偷进行海带平养法试验,这种方法把垂养的夹苗绳平挂在两排架绳之间,使所有海带排列在同一个适光层上。试验三年终于成功了,从垂养到平养,管理环节少了一半,产量却大幅提升三分之一。但是场里并不认可,他就偷偷传授给两个渔业队,结果获得大丰收。

在《誓为四化献余热》一文中,邱老写到“有一段长时间是在坎坷的道路上度过的,可以说,往事多辛酸。但我没有消极颓废、蹉跎岁月,忘记自己的职责、一个科技人员应尽的义务”。他牢记知识分子的使命,可从来没把知识分子同人民群众隔离开来。装粪脏、施肥累、打橛苦、下水凉……工人都嫌脏嫌累,他就带头领着干。他体谅工人疾苦,同情他们的艰难。这成为他不断改进工艺、减轻工人劳动强度的动力。海带打橛全凭体力,十六个人抱住沉重的橛杆打十几下甚至上百下才能完成。为解决这一问题,邱铁铠成功研发了打橛机,一小时能打30多个橛。他发明的洒肥机、钻橛机、海带筏打桩机、理芽机、多用拖头等,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虽然有的发明并没有写他的名字,但是“我没有计较那些,只要技术被承认,我就高兴了。”

阴霾过去,晴空万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拨乱反正,1978年,邱铁铠终于平反了,压在他身上二十年的政治包袱被卸掉了。他写到:党的英明伟大实事求是的政策深入人心,特别是落实知识分子政策,更进一步鼓舞了我这行将进入暮年的人。怎样才能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实现委以的重任呢?唯一的是兢兢业业,为四化献余热。”1978年在他主持设计、施工、技术指导下,荣成县海珍品育苗场经过九个月艰苦奋战建成投产,当年就育上对虾苗、扇贝苗。他历经三年呕心沥血研制成的单胞藻封闭式气控生产工艺使大批量机械化生产单胞藻取得首次重大突破。

他的发明成果陆续得到国家承认,各种荣誉纷至沓来。1981海带筏式全人工养殖法获国家科技发明二等奖;1982年他荣获山东省劳动模范称号,单胞藻封闭式气控生产工艺获山东省科技成果二等奖;1986黄渤海海蜇人工育苗技术研究获烟台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987年他被威海市授予科技专长拔尖人才称号。工程师、高级工程师、场长、全国人大代表、烟台市政协副主席、威海市政协副主席、威海市科协主席……一个个光鲜的头衔并没有改变邱铁铠谦逊低调的风格。在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名单上,他列第七位,而实际上,他在科研中起了决定性作用,但是他从不计较。

在查阅与海带养殖有关资料的时候,我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我国历史上对海带养殖起到关键作用的几个人,竟然都在山东,并且都是民盟的。这些人中只有邱老一直在生产一线,他是科研与实践结合最紧密的一位,也是对海带大规模养殖贡献最大的一位。有实事为证:在他的直接参与下,荣成是闻名国内外的“中国海带之乡”,海带产量约占全国的50%,占山东的80%,养殖面积和产量多年一直居全国第一。他总结了自己对荣成水产的四个贡献:一是开发桑沟湾,二是抓培训和技术指导,三是创新海带平养法,四是提高深海大流养殖。

在《海带养殖二三事》的最后,邱老写到:“没有中国共产党和她领导的社会主义新中国,就没有海水养殖业的今天。海水养殖业的发展、壮大,也是我国各行各业、各条战线的一个缩影。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一切利国、强国和益民、裕民的事业都会得到关怀、帮助。”

这就是邱铁铠的胸怀!他的心里只有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从未计较个人的得失!

在整理他留下来的材料时,从纸张中掉出几张手绘的小图纸。画的是一个个小生物,精致程度令人叹为观止。如果不知道是科研图片,我一定会当成一件精美的艺术品,而绘制它的人一定是位绘画界的高手。

在众多的材料中,有一封198628日的来信,是在北京工作的侄女从报纸上知道他在荣成后给他写的。也就是说,有二三十年的时间邱老没有跟在北京、天津的亲戚联系,他一直在困境中专心搞自己的事业。

我到机关工作不久,在威海日报上看到一则消息:市政协原副主席邱铁铠光荣入党。我当时很是不解,为什么70多岁了还要入党?邱老的一份《回顾我入党申请的经过》,解了我心头疑惑。

邱老一生写过三次入党申请。分别是1953年、1954年、1984年。前两次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没有批准,最后一次是组织认为留在党外能发挥更大的作用。1987年,邱老加入了民盟,随后烟台威海分家,民盟威海市委会成立,他任第一届、第二届主任委员。1998年后邱老虽退到二线,但是还发挥自己的专长,帮助荣成建起5处育苗场,并试验养殖海蜇、海胆获得成功,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我至今记得他还提过一个建议,大意是在海洋资源面临枯竭的情况下,应加大海水养殖的力度,保证人民生活需要。这份建议得到当时市领导的批示。


他在回顾中写到:现在民盟就要换届了。我想曾经作为联系纽带的我,是否此时应该考虑一下自己终生所欲实现的愿望。所以在国家两大喜庆之日即将来临之际,向部里提出请求,让我这个“党外老兵”成为“党内新兵”,如果有可能,需要通过哪个渠道、手续,肯请部里为我安排。199891日,党组织批准他为预备党员,次年91日转正。在自述中,邱老说:我终于实现了自己曾经的坐稳了社会主义列车的誓言,光荣地被接纳为一名共产党员。

当我多方查阅资料,用一个多周时间断断续续写下这些文字的时候,泪水无数次模糊了我的双眼。邱老留下的每一个文字,和着他的音容笑貌不断映现在我面前,他的精神品格令我汗颜。相比于邱老,我们所谓的事业心是多么卑微渺小;相比于邱老,我们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只能算鞋底沙砾;相比于邱老,我们的那点才能也只能称作雕虫小技;相比于邱老,我们对于名利的斤斤计较,显得那么庸俗不堪……

历尽磨难,未忘作为科技工作者的职责;起起伏伏,未改热爱中国共产党的初心——这是我对邱老一生的评价。

先生精神永在!先生风骨长青!

 


作者简介:

姜茂林,威海市政协委员,民盟威海市委秘书长。




文章纠错

邮箱
手机
纠错内容
验 证 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