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文苑撷英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苑撷英


“战疫”随笔(之八):流调

 

李丹平

 

29日凌晨230分,宜东、建辉、成杰从人民医院回到疾控中心,这是他们刚刚结束从昨天晚上9点多开始的工作。对核酸检测阳性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对密切接触者集中隔离点实施消毒,整整忙活了6个多小时。

凌晨3点,建辉拨通了海云书记的电话,汇报了流调情况,确定数十人进入医学观察视野,另有多人推送外地流调。

至此,需要进行流调的密接人员增至81人。

至此,疾控中心共组织46次流调,5个小分队出动129人次,出动车辆100多台次,对线索追踪到的可疑人员、重点人员、密接人员、疑似病例、确诊病例全部实施了“流行病学调查”。

“流调”过程就是一个渐进的、动态的过程,数字每天都在变化。幸有公安、镇街等部门机构联手作战,才取得了“保卫战”“围歼战”的一次次胜利。

29日早上8点多,海云书记参加市委常委会议,上午940分回到疾控中心,立即召集流调、消杀、采样、宣传、后勤各组组长和技术骨干会议,传达卞汉林书记、王文琦市长指示精神,要求“早、快、狠、实”斩断魔掌,迅速分头落实。

紧接着,宜东召集5个流调队和2个消杀队布置任务,有去井沟的,有去集中隔离点的,有去人民医院、中医院的。

各队出发后,宜东回到办公室,用陶瓷杯泡了几页青岛钙奶饼干。昨天中午,在人民医院上班的妻子,给宜东送来了午饭,已近下午1点。

从密接人员到可疑发热者,流调队员撒开大网,在公安部门配合下,挖出了一个个“定时炸弹”。

抗击疫情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就是早发现、早隔离。我们的流行病学调查队员,就是一群追寻病毒踪迹的人,就是一群与“新冠病毒”赛跑的人。你跑在病毒携带者前面,将其与他人隔离,切断传播途径,你就赢了。否则,病毒就会继续传播、继续肆虐。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不分白天黑夜,流调队员奔波于定点医院、集中隔离点、密切接触者和发热患者的家中,进行采样、送检,快速检测出病毒携带者,了解重点人员的行动轨迹和接触史,争分夺秒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

简单说,病人就是传染源,密接者的飞沫等就是传播途径。有了“流调”,才会有其他参战队伍主攻的方向和阵地。

有人说,流调队员就像猎狗、就像警犬,嗅到敏感的疑点,他们就扑上去,不顾一切地扑上去,与对手展开搏斗、展开厮杀。他们不就是这场“战疫”中的猛士吗?忽然想起鲁迅《记念刘和珍君》:“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下午2点,潍坊市疾控中心副主任瞿建俊、传防科长周健等迅速赶来,在高密疾控中心三楼会议室,与魏征副市长、郇海云书记以及有关人员就病例流调进行了分析研判,并要求做好流调,找到源头,控制传播。

傍晚,第二个集中隔离点入住密接人员。

从全国总的疫情形势看,第一阶段是武汉传播,第二阶段是聚集传播,第三阶段是社区传播。目前正处在第二阶段,非常关键,必须把每一个密接人员挖出来,必须控住,防止像武汉那样的社区传播在我们这里发生。

流调队员要对病人、密接人员等第一时间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整个过程需要不停地进行沟通,帮助他们回忆起近14天内的生活轨迹、接触史、疾病史等重要情况。还要深入他们的居住环境,询问他们所接触的人,寻找蛛丝马迹,反复侦察摸排,确定疫情藏匿范围。

第一时间摸排出病人的家人、朋友、同事,一起聚餐的人,同乘汽车、火车、飞机等公共交通的人,虽是大海捞针,但一个也不能少。声音嘶哑了,嘴唇干裂了,遇到不配合者更要耐心,不管时间多长,也不放过一丝细节。

想想就累,不去多说,只把5个流调组列在这里,像泰山石一样立在这里。

一组:谭成杰、刘宗晓、陈淑霞;

二组:黄伟超、别娜、孙萍;

三组:周晓杰、徐伟嘉、解志红;

四组:孙少华、谢珍、宋立苹;

五组:黄一峰、杜凯、赵晋宇;

技术指导:张宜东、张树其、范建辉。

不去多说,但愿瞿建俊三条建议真能外防输入,内防扩散。一是打好提前量,把密接的密接控制住;二是充实流调人员,提前做好准备,汲取某县教训,防止流调队员两三天不睡觉;三是圈尽量划大,不要有圈外的人出现。

又是一个不眠夜,疾控中心办公楼灯火依旧,流调队员们随时等待着出发的命令。在这场战役中,没有谁可以例外,没有谁能够逃避,我们必须挺身而出,赴汤蹈火,冲锋陷阵,炸掉碉堡,夺下山头,如此,我们才无愧于疾控战士,我们才无愧于健康卫士。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国人与武汉同在,我们与高密同在。一场“新冠肺炎”瘟疫,给了我们重大的教训,这是中国的教训,这是人类的教训。

天地间,几人醒?宇宙间,几人痴?读经、读史、读易者,谁人能解?读梦、读心、读灵者,何时能解?自私自利,自取灭亡;公信公道,功德无量。所谓大师哪里去了?所谓神通哪里去了?

这是一场遭遇战,这是一场生死战,这是一场洪荒之力大决战!有疾控战士与您同在,胜利一定不会属于魔鬼,胜利一定属于我们!

我们已经到了关键时期,已经到了紧要关头。面对从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过渡,从家庭聚集性传播向社区传播过渡,只要早、快、狠、实,就一定赢得时间,赢得胜利。

 


作者简介:

李丹平,笔名老丹,民盟盟员,高密市疾控中心主任助理,潍坊市人大代表、高密市政协常委。中国网络诗歌学会理事、中国楹联学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散文学会理事,曾任高密市作家协会副主席、高密诗派研究会会长。在《人民日报》《人民文学》《诗刊》《读者》以及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百余家报刊发表诗歌3000余首。出版诗集《思想树》等17部。诗歌《祝福祖国》入选中学语文拓展教材。

 




文章纠错

邮箱
手机
纠错内容
验 证 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