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文苑撷英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苑撷英

 

 

 

 

民盟先贤们铸就的一座丰碑

 

 

——恭读《山东民盟贤达》随想

 

 

 

 

 

 

正值举国欢庆中华人民共和国60华诞之际,民盟山东省委编纂的《山东民盟贤达》一书隆重出版发行了。这是对已逝的130位为民族的解放和祖国的振兴而殚精竭虑、奋斗终生的民盟先贤生前事迹的回顾,也是对他们的高风亮节和拳拳报国之心的缅怀与褒扬。这决不是一本普通的书,它是先贤们用自己的言行铸就的一座丰碑!

130位民盟前辈,其中有学者、教授、教育家;有诗人、艺术家;有科学家、医生和社会活动家。他们用不同的方式报效了自己心爱的祖国;在不同的岗位上彰显了自己的才华和智慧。他们的身影虽渐行渐远,但他们的名字和业绩却铭记在中华民族的史册上,历久而弥新,永远放射着璀璨的光芒。闻一多、梁漱溟、王统照、季羡林、任继愈、臧克家、童第周、方宗熙、田仲济、高兰、萧涤非……他们的道德文章,曾长期滋养和哺育过我们。他们的业绩、声望与名字,已经与中国的近代史连成了一体。面对他们,我们只觉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又何敢赞一言!

先贤们诞生的年代,正处于中华民族遭受内忧外患,国家积贫积弱、苦不堪言的历史时期。特殊的时代造就了他们特有的心理文化状态。忧乐观天下,是中国士君子所固有的传统;忧国忧民,更成为近代中国志士仁人的一个心结。宋儒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名言,经常成为中国有良知的知识分子的座右铭。民盟诸先贤不仅传承了士君子们的理想与愿景,而且更把这种理想与愿景变成了新时期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不已的顽强精神。他们用毕生感天动地的行动,实践并很好地实现了自己的报国宏愿。在他们的身后留下的是一笔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这就是矢志报国的热忱和忠心;威武不屈、贫贱不移的大丈夫气概;艰苦朴素、淡泊名利的高尚品德;渊博的学识与高深的造诣。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必将感召万代。

首先,忠心报国。著名内燃机专家丁履德,中国磁学奠基人郭贻诚,著名教育家吴富恒,克隆先驱童第周,著名海洋生物学家曾呈奎,中国海洋植物遗传学、科普专家方宗熙等,均曾留学海外且卓有成就,是魂牵梦绕的祖国,使他们放弃了国外优厚的物质待遇和优越的科研条件,毅然归来,报效国家。“只希望国家能战胜强寇,变成强国,能认真工作,努力钻研,把自己的一点技术知识直接地或间接地贡献给祖国。”(丁履德)“中国人不是笨人,应该拿出东西来,为我们的民族争光!”“无论如何,我应当回去,应当与我的同胞站到同一条战壕里。我相信,失去了祖国,科学就失去了它的价值。”(童第周)这些掷地有声的话语,今天读来,依然能使我们禁不住泪流满面。他们为了家国,为了民族,“虽九死其犹未悔”。他们有的在十年动乱中,遭受迫害,有的蒙冤而死,但他们对党仍然忠心不二,对祖国美好的未来充满了希望,无怨无悔。

同样是放弃国外优越条件毅然回国的著名医学教育专家沈福彭先生,不但立志“用这一生来解除别人的痛苦”,临终前还决定把遗体献给祖国的医学教育事业,并亲手写下了《我的解剖重点》,详细记载了他一生的病史和各器官的病变;在遗嘱中写道:“我希望在我有生之年能做到鞠躬尽瘁,死后亦能死而不已。我已与家人商定,将遗体奉献给我亲手一点一滴创建起来的教研室……如能做成标本,串成骨架,我便能在我所倾心的岗位上继续站岗了”。这是一种何等高尚的情怀!这是名副其实的“鞠躬尽瘁,死而不已”呵!

还有的先贤,为了抗击日寇,把自己刚满16岁的爱子送往抗日的部队;爱子翌年便牺牲在抗日的战场上。待到自己爱子的烈士称号确定下来时,先生已逝世多年矣。

其次,坚贞与无畏。说到先贤们的坚贞和气节,我们不会不首先想到闻一多和梁漱溟两位先生。闻一多,这位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位置的著名诗人,更是一名光荣的斗士。面对国民党特务的手枪,拍案而起,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在他身上,我们读懂了什么叫舍生取义,什么叫杀身成仁。而一生坚守“以天下为己任,表里如一”的大学问家梁漱溟先生,作为中共的著名诤友,不仅敢于大义凛然地怒斥国民党的特务们:“特务们!你们有第三颗子弹吗?我在这里等着它!”而且,在解放后依然直言敢谏。1953年为农民请命的“廷争面折”;“文革”中坚持的“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的信念,至今均为世人传为佳话。

第三,朴素、淡泊。学贯中西的一代宗师季羡林,其朴素和淡泊是有名的。他一直是身着旧中山装,出入于北大校园。入学新生把他误认为是“老大爷”,并委托他代看行李两个多小时的故事,感动着北大的代代学子。他在晚年坚辞“国学大师”、“学界泰斗”与“国宝”这“三顶桂冠”的行为,成为知识界的一代风标。季老凭着自己的“言有物,行有格,贫贱不移,宠辱不惊”感动了整个中国。一流著名学者任继愈先生,一生为人低调,刻意远离公众视线;不为外物所左右,不为荣辱所干扰,从不急躁发火,也少有慷慨激昂。他说:“不能用一时的行时或冷落来评量学术上的是非。有了这样的认识,心胸可以放得开一些,不至于追逐时尚,陷入庸俗。”这些从心底溢出的忠言,在市场经济大潮奔涌的当代中国,对于容易浮躁的青年学人们来说无异于一剂清醒的良药。

生活俭朴、淡泊名利的典型举不胜举,像白衡教授,马克先先生,李奇瑞先生等多位前辈,都是一生节俭,家无长物。他们的风范长存,是后人学习的榜样。

最后,博学与厚积。民盟的诸位先贤,大都是饱学之士。他们在学海泛槎(“槎”,是木筏,比“舟”要差许多,乘坐更辛苦。季羡林常用此语),不畏风雨,不知疲倦,自甘寂寞。他们坚守着“板凳坐得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的信条,厚积薄发,写出了一篇篇极富原创性的大作。有的著作等身,但虚怀若谷;学习了多门外语,还嫌自己的学术目光褊狭。他们的著作,为中国的学术和文化增添了异彩。如郭贻诚先生的《铁磁学》;梁漱溟的《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中国文化要义》、《人心与人生》、《乡村建设理论》;闻一多的《伏羲考》、《姜履大人迹考》、《神仙考》、《匡斋尺牍》、《唐诗人生卒年考》;季羡林的《印度古代语言论集》、《原始佛教的语言问题》、《东方语言学史》、《印度古代文学史》、《糖史》(87岁时完成,73万余字)等等(篇幅所限,难以尽举),都是享誉中外的学术名著。

总之,民盟的先贤们,用他们的心血,用他们的智慧,用他们的才艺,用他们不倦的劳作,为新生的共和国奠基,为共和国的大厦添砖加瓦、竭尽绵薄。难怪毛泽东主席把统一战线视为中国革命胜利的“三大法宝”之第一大法宝,读过《山东民盟贤达》后,对此就更加彻悟了。

先贤臧克家有诗曰:“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民盟的诸位先贤永远活在中国人民的心中。

国庆激动未已,又读到《山东民盟贤达》,心潮难以平静,遂赋得《浪淘沙》一首,以作本文之结束语:

复兴路何长,百年凄凉!红旗举处露朝阳。碧血丹心惊天地,慷慨悲壮。

国耻莫相忘,发奋图强。先贤以身立榜样。践行科学发展观,再创辉煌。

 

                                              2009-10-24于山东师大

 




文章纠错

邮箱
手机
纠错内容
验 证 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