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文苑撷英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苑撷英

 

 

 

 

 

 

魏义政

 

 

    这本是一篇游记,但为了附庸风雅,借张大导演的歌剧名来套用一下,以为《韶山印象》,聊作纪念。

在得知湖南学习即将成行之后,第一个想起的湖南人就是毛泽东同志。这位世纪伟人除了建立了新中国以外,还以其思与行影响了几代人,我也是其中一份子。正是他的一句“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让我在大学期间每日课余时间驰骋在足球场上,让我在近十二月的寒冬中狂洗冷水浴,那年的最后一次冰水灌顶后,隔着学校卫生间那扇破了玻璃的窗户,我高兴地看着窗外那漫天的雪花。毕竟我是个凡人,没有勇气继续下去这项挑战,终于选择了放弃,还是热水好啊。

但是,大学四年的体育和意志锻炼,毕竟还是给我留下了一个强健的身体,现在或是晚上加班,或是在家熬夜晚睡都能“胜任”,遇到困难压而不倒、打而不垮,全靠了吃当年攒下的老本,感谢毛主席!

这样一位一句话就能使人受益一生的伟人,应当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中成长的呢?想想这次有可能实现的发现之旅,我不由得悠然神往。

在前往长沙的火车上,我曾即兴涂鸦了一首《闻长沙学习有感》:忽闻明日下湖湘,遥想润之挑灯窗。岳麓山青人已老,新晋少年读书忙。

终于,99,在紧张的学习之余,我们得一空闲跟随长沙税专的导游车走往韶山。在导游对各种毛主席当年神异之事的娓娓讲述中,我看见了山。这山连绵不高,形式如笔架。此种山形在我去年自驾游去安徽时见到过,在绩溪,对!就是在那儿的龙川镇——胡锦涛总书记的老家。每一位伟人都有其不同的成就,但家乡山水种种形貌,总会有相同之处,这可能就是所谓“风水”?据导游所言,在毛主席家乡左近竟出了刘少奇、彭德怀等多位伟人,更引人对“风水”一说颇生遐思。

在铜像广场,我们向主席铜像敬献了花圈,绕像一周,缅怀老人家的丰功伟业,叹而折服,久久不离。在导游的声声催促中,方鱼贯而行,赶往滴水洞。

到得滴水洞,方知此“洞”非山洞之“洞”也,滴水洞位于韶山冲西南约5公里,是一个三面环山的幽深狭谷,它的南面是龙头山,西为书堂山,北为虎歇坪,东面豁口建有韶山水库。龙头山山脚有一股山泉流出,蜿蜒成溪。溪上曾建有小桥,桥头边有一石洞,洞内滴水,四时不竭,回声悠扬,其韵如琴,滴水洞由此得名。

也有一说,这是华国锋任湖南湘潭地委书记时为毛泽东修建的韶山别墅,滴水洞的名字是后来人起的,从两个由头引申而得:一是别墅外面有一股小山泉,当地人统称山泉为滴水;二是毛泽东唯一一次住在韶山别墅时曾给江青写过一封信,自称在一个“西方山洞”里。其实,这里原本并无山洞,只是在修建别墅时顺便掏了个能防核辐射的高级别的防空洞。上世纪八十年代末,韶山别墅对外开放成旅游景点,两个由头一凑,滴水洞由此而生。

行至“洞”口,一首诗跃然眼前:一钩流水一拳山、虎踞龙盘在此间,灵秀聚钟人莫识,石桥如锁几重关。好气势!“虎踞龙盘”让我忆起“天翻地覆慨而慷”,观文知人,不需提醒,肃然起敬。在导游的引领下,我们缓步入“洞”,虽平路如过重关。

一路走来,只见碧峰翠岭,茂林修竹,山花野草,舞蝶鸣禽,自然景观清雅绝伦。小导游见我们心情畅快,主动要求将门口的诗用湖南话念给我们听。虽听不懂方言,但实在佩服湖南话的抑扬顿挫,把一首诗念得如歌合韵。如此有韵律感,如何做不出好诗词呢?可见,文化是需要土壤的。

不觉间,前面便是以一号楼为中心的别墅系列,只顾赏景,发现已被导游落下,急忙快步跟随。进入一号楼,感觉和青岛的德式老建筑一般,房高近两人,相信伟人那高大的身躯在这里也不会嫌挤的。正赶上导游讲主席进门后的感受,“这里的窗户原来是门,只是因为主席怪这个门的位置正对山,所以改成了窗户”。呵呵,人同此理,主席他老人家这样的豪爽英雄也不愿意“开门见山”啊。

在参观了一号楼内的防空洞、主席故居和江青故居后,想起1966年主席所作的《七律•有所思》:正是神都有事时,又来南国踏芳枝。青松怒向苍天发,败叶纷随碧水驰。一阵风雷惊世界,满街红绿走旌旗。凭阑静听潇潇雨,故国人民有所思。每一诗文都似在讲述他的心情,在说什么?回去再看历史吧。

快要出门时,我偶然发现石壁之上藏诗一首:洞天潜虎下山林,啸傲神州霸业昕。滴水犹存先主去,千秋功过后人云。发人深思,无语。

我们匆匆前往毛家饭店。在这里,人人饥肠辘辘,只想尝一尝毛主席当年最爱吃的红烧肉。一阵风卷残云后,细数所吃米饭,已是“三碗不过岗了”。心满意足,直奔毛主席故居。

湘潭的乡村民居,往往独立地散布在青山绿水间,很少成集镇式地聚族而居,因此每个处所除了有一栋房屋,一定还有一片屋前的场地,本地人又叫坪。毛泽东故居在湘潭民居中开间是偏小的,这大概是处于山区的缘故。总之,这幢房屋代表了湘潭近代民居的典型特色。过去湘潭民居的建筑非常讲究方位,对方向的选择往往依山势、水位综合考虑予以决定,并不像平原地带按采光和背风的原则,多取坐北朝南的方向。这栋房屋就是坐南朝北而略偏东的,它与周围环境构成了一个和谐的整体。山环水绕,翠竹苍松,安谧恬静,是十分可人的乡居之所。似乎特别神奇的,是它所处的土地冲冲口,正迎着对面郁郁葱葱的“小韶山”。人们传说,舜帝就是在“小韶山”奏响韶乐的。而“小韶山”又呼应着高标出世的韶峰。它们一脉相承,送来了山水的灵气。

故居内给我印象最深是厨房,当地叫灶屋。“1920年冬,我们兄弟姊妹就围坐在炉子边烤火。我说服他们离开家乡。后来,他们都走上了革命道路。”毛主席所讲的就是广为流传的毛主席教育全家“舍小家,为大家”的旧事,它正发生在这个地火坑旁。

落日的余晖洒在毛泽东故居前的水塘里,一派田园景象。这水塘特别值得一提,水塘分两眼,左边莲右边荷,风景如醉。我们来时,花已过盛时,满塘只见绿色的托盘次第相连,间或只零星托着几朵,但娇艳欲滴。不由得想起北宋学者周敦颐《爱莲说》中的名句:“出淤泥而不染,濯青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这不正是润之先生的写照?

这次长沙之行,由于学业繁忙,所以既未去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也没能探幽岳麓书院,但我在长沙税专所住宿舍名为“望麓楼”,或许是老人家的一种美意安排吧!与主席韶山一晤足矣,又岂能面面俱到。

在青岛的家中,神游古今,遥想一下“书生意气,挥斥方遒”,追思自己十余载前也是“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当时是多么渴望能与主席携手并肩一起“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岂不快意人生?蓦地一痛,原来手上烟尽燃指惊梦。灯光下,主席身影难觅,一篇文章就此而成,不觉哂然一笑,写到这儿吧。韶山、印象,印象韶山。

 


作者简介:魏义政,青岛市地税局市南分局盟员

 




文章纠错

邮箱
手机
纠错内容
验 证 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