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文苑撷英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苑撷英

 

 

那个爱微笑的老人

 

——想起离去两年的朱铭主委

 

田中元

 

 

今天立春,却突然冷了下来,寒意逼人。这有点像两年前的腊月。

两年前的腊月,冷风劲吹,到哪儿都能找着包裹着身体的衣缝,到哪儿都能吹走残存的暖意,就算有太阳,也只是惨淡的白光,感觉不到温热的气息,哪怕连一丝心理上抚慰的效果也没有。

这个腊月的二十二,是朱铭主委辞世的日子。从1937年到2011年,走过路过的时代和岁月层层叠叠,却也挽留不住终究要离去的智者。就那么去了,干干瘦瘦的,一个小老头。

手里有四本老人的书,一本《舌外品味》,是从单位的旧书废报堆里淘出来的;一本《缝隙里的面孔》,是领导送的;一套两本的《如是我思》,是冬青老哥送的,他为老人忙前忙后,还没忘我是学文科的,热心为我讨了一套。

这四本书,第一本看了多遍,没事就翻翻,感觉挺有趣,像菜谱,像故事,更像阅尽人生之后的淡然感悟。第二本书,老人写了很多亲朋故交——确实是亲朋故交,没多少新朋,多是故友,且是隐藏在宏大的艺术和醉人的美的背后的名人大家。里面也有为数不多的写亲人的文章,带着凄婉的思念——想想老人在晚年病重之时,还时时想起这些过往旧事,唏嘘之余更多的是替老人觉得累。《如是我思》上下两卷,挺厚实,只是翻了翻,一直没舍得打开来细读——一是怕读不懂,二是怕弄污了书页。

文如其人。老人的文章就像老人的画作和画作旁边点缀着的妙言趣语,了了数笔绘就一个笑容可掬的老人和老人妙趣横生的世界。

实话实说,老人的世界离我很远。无论老人当政之时还是离任之后,我都没有近前了解过这位老人,偶尔有几次到他家里,也都是搬花弄草,替老人收拾收拾,做完就走,不多一言、不加一语。听过不少对老人的评价,都夸赞他的睿智和幽默。在文章里,这种睿智和幽默不是通过华丽的词藻、高深的表述、俏皮的话语来表现。翻遍这些文章,也找不出一句高高在上或者硬搔痒式的逗笑,平平淡淡,情趣就在生活化的长短句子里显露无遗。尤其值得佩服的是,老人对特有历史时期的那段生活,也是以这样的心态和手法来呈现的,看不到一句在社会上肆虐的那种对旧时时代的怀念、对彼时苦难的抱怨、对今日生活的不满。在老人的心里、眼里和书本里,全是有趣的人、有趣的事儿,即便是有艰难岁月,描摹的也全是岁月长河里那些可爱的人、可敬的人、可亲的人以及这些人给予他的细微的、重大的支持和帮助。能这么平淡地诉说那段生活,回忆那些在当前看来仍然可以称得上苦难的生活,把那些在他人心中和笔下被魔鬼化的时代、生活和人群,全放在一个平和的心境里娓娓道来,不沾一丝仇恨,不染一缕阴暗,不带一星点儿哀怨,甚至还有那么点苦中作乐的超然意味,这或许就是所谓的心中有佛的境界吧。

老人离任之际还曾做了首诗,于老迈之年亲笔题写后赠给机关,意与同仁共勉。老人和这里的大多数人相处都超过十年,作为主政者,肯定也是看遍是非、尝尽恩怨。离别之际,一首诗,几句话,就把这些是非恩怨以及被其遮掩了、覆盖了、显露不多的开心和愉悦,全说出来了。从从容容的微笑,坦坦荡荡的数言,就和过往挥手作别再也不相见了。留下的妙言趣语,就像语带平缓的画外音,轻悠悠地飘散在后继者众、冲锋者盛的崭新岁月里。而今,又是十年过去。十年间,岁月更迭,事业进展,早已不再是旧时容颜。新的大幕开启,就有新的弄潮儿在这里顺着时代的和风,踏着汹涌的波浪,书写新的篇章。

两年前,挽联上的浓墨写不尽深情厚意的怀念,寒风中的白菊道不尽新朋故交的离别,再多的花圈没有雨雪相伴也掩饰不住老人故去的哀伤和寂寞。在那个冬天,那个马上迎来新春佳节的时段,一群人无奈地和一位老人告别。

告别的时候,我印象是深的是两张照片:一张是摆放在家中的老人背着小孙儿的照片,含饴弄孙,其乐融融——这让我在今后的岁月里,每一次看到祖孙逗趣的场景,就总会想起这张照片。没有沉沉的人生积淀,恐怕不会有对新人新生命的浓浓的爱,也不会展现的那么和谐融洽、感动人心。另一张是老人的遗像,满面皱纹,笑意盈春……

隔着窗户向不远处的千佛山望去,老人曾经居住的地方就在视线所及之处。远远地站在这里,就像远远地看着老人在这样的环境里生活、然后离去,我看到的只是一个不怎么清晰的身影和了解不多的人生。在新春将至、烟花待放的时节,我想起并零零落落地怀念一下这个给我感觉会冷幽默且始终微笑着的老者。

 

作者介绍:

田中元,民盟山东省委参政议政部主任科员。




文章纠错

邮箱
手机
纠错内容
验 证 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