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文苑撷英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苑撷英

 

百年树人 率意不得 

王令光 

退休多年,很少与外界接触,堪称一个老朽宅男。不过总还记得当年领袖的话,要关心国家大事!近来从媒体得知,教育方面有两件事让我关注: 

第一件,高考的英语听力测试,忽而取消,忽而恢复,令人费解。 

我自思忖,听力应该是语言的基础。天生耳聋的儿童,虽然发声器官的功能正常,但因听不见人们的语言就无从学习说话,如果不经特殊教育训练,其语言功能逐渐退化,必然致哑,而成为聋哑人。自古来“十聋九哑”此乃常识。听力的障碍大大影响了他们与别人交流的能力,难于融入正常的社会生活。 

可是,一进入英语的学习,常识就被扭曲了,往往把学习的重点局限在阅读,而忽视交流能力的培养。多年来“哑巴英语”的教育不断被人诟病,但仍然有坚持己见者,2014年高考公然取消听力测试就是一例。 

人看书时,嘴里虽然不出声,实际上心中在“默读”、在“自听”。上大学时我们试验过,某位同学看书报比你看得快,那你们二人一同念出声来,他也比你念得快。学外语更其如此。窃以为这就是“听读一体”的道理。听力不仅是听别人的,也是听自己的。一个人集中阅读时会听不见别人说话和其他声音,就因为他的耳朵在听自己。俗语说“一心不可二用”是有科学依据的,所谓“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多半是神话! 

把听和看截然分开是违背语言规律的。测试听力只是去掉了“看”的帮助,其实还是考验对单词和句子的认知能力。那位李阳教学生大声喊着读英语,“听自己”乃是他的方法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至于和外国朋友交谈,你听不懂就更无从谈起,光会说也没用。 

说来说去,听力测试不可或缺。那为什么就堂而皇之地取消了呢?现在改回来当然很好,知错就改善哉也!可是教育主管部门的如此轻率,是否应该问责呢?今后是否需要法律规范呢? 

第二件,有的地方把小学教科书里的历代古诗文一股脑给取消了,经习近平总书记批评才连忙改回来,我看也是一大新闻! 

话说远一点,我们住在泉城济南的人很幸运,地处北纬36°多,能享有大面积的丰沛的地下甘泉。今年第二届泉水节热闹非凡,花船巡游、泼水狂欢、龙舟竞渡、伴泉而歌、依泉起舞、空姐表演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娱乐了市民大众,也大大提升了济南的外向度、知名度和美誉度。此中,我最欣赏的一项是“名家名篇诗文咏诵会”,请来了乔榛、焦晃、丁建华、姚锡娟、张家声、肖雄、徐松子、任鲁豫等京沪著名艺术家,朗诵李白、杜甫、张若虚、李清照、戴望舒、徐志摩、老舍、舒婷以及契诃夫、托尔斯泰、歌德、雪莱等诸多精美篇章。他们不是表演,而是全身心的化入诗文之中,展现了崇高的意境。有记者问到他们如何达到这样的水平?答复都是从幼小熟读传统的脍炙人口的诗词名作,牢记我们炎黄文化之根,腹有诗书气自华嘛! 

回顾我们自己,李白、杜甫、白居易、苏子瞻的诗,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刘禹锡的《陋室铭》……不都是小学时的记忆吗?我们的祖辈早就发现、科学研究也已证明,人的最佳记忆能力在4—7岁幼年时期。教育部门的官员、学者难道不知道吗?在编纂、审定教科书时为什么就不理睬科学规律了呢?惊动了总书记才做出改正,那还要教育部、教育局干什么? 

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刚刚做出《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教育是百年树人的大计,绝对不能轻率举动。像教科书这类事情必须依法办理,编纂、审定应该有一套严格的科学的法律程序,不能由某官员、某领导轻易拍板,说改就改、说删就删。 

一言以蔽之,教育乃百年大计,必须纳入法治的轨道! 

 




文章纠错

邮箱
手机
纠错内容
验 证 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