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文苑撷英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苑撷英

 

探幽发微抉瑕疵 

——孙龙骅著《白玉微瑕——再读<红楼梦>•序二》 

宁殿弼 

民盟青岛大学师范学院支部前主委孙龙骅教授是一位我素所钦敬的资深《红楼梦》研究学者,其刳心呕血的研究结晶《白玉微瑕》即将付梓,嘱余作序。余能薄材谫,主要从事现当代戏剧研究,于红学涉览甚微,自知力所不胜。然承孙先生悃诚相托,高情难却,兼以拜读大作后胸臆洞开,为之一振,深感能为此作敬献浅见,乃是十分欣幸之事,故于此谨缀数语,不敢言作序,略书读后感而已矣。 

《红楼梦》是一部卓绝千古、震烁中外的伟大作品,研究者、批评家蜂起,论著甚夥,版本、续作、仿作繁多,读者万世相续,不可胜数。面对如此精深博大的“显学”——红学,没有学养功深的根底是不敢涉足其间的。孙教授幼读《红楼梦》,及长在多所高校教坛主讲并精钻细研红学,凡三十余年,发表多篇有影响的学术论文。《白玉微瑕》是其积经年研究成果的敛萃集成之作。当今,在红学研究发展历近三百年程途后,在卷帙浩繁的红学著述中倘能另辟蹊径,独抒己见,成一家之言,在学界产生一定反响,洵属难能可贵的了。窃以为《白玉微瑕》可谓是臻于(或曰近乎)此境的一部书。何以见得?答曰:此书的突出特点是不限于对《红楼梦》的局部内容、个别章节、元素的研究,而是以笼概古今、横贯中西的视阈、敏锐的艺术感知,从穷流溯源的维度、历史的、哲学、美学、比较文学的层面,在纵向与横向的联系中去审视、解读这部巨作。从作家曹雪芹的身世、生平、才华、著述,到作品的主题、结构、人物形象、艺术方法、语言、诗词,从版本、续书到改编影视剧,从评论的评论到探佚拾闕,对全书作了系统、全面、详贍地考证、诠释,这般广采博摭的整体研究,真如将一把钥匙交给读者,打开了索解全书奥旨之门,让读者对这一很难读懂的大部头达致全方位的整体的把握和理解。实际上起到了传播、普及《红楼梦》的助推作用,厥功可嘉。作者用有意味、流畅的语言、条分缕析、简明扼要而又钩隐剔奥的实证方法,涵盖了大书的全部要义,使读者一册在手,全书瑜瑕洞见。从这个意义上说,《白玉微瑕》可视为普及红学知识的可读性强的通俗读物。但该书的价值和品位绝不止此,从学术研究的高度衡量,它又秉具一部学术水平较高的学术研究专著特质,其学术价值和学术水平撮其要者,可概括为以下三端: 

一、既爬梳、厘清、汲取已有的红学研究成果,又不囿于传统旧说,步人后尘,能提出自己独到的创见,“发人所未发,申人所欲说而不能”。如考论《红楼梦》的哲学内涵,作者既不同于“主儒派”,又迥异于“主道派”,而提出“儒学为体,道学为用,佛学为助”的见解,这就避免了陷入主儒主道之争的偏执,而能较全面辩证地统摄全书哲学观的整体;探析《红楼梦》的美学特征,在真实美、性格美之外,且剖示了壮美、柔美、悲剧美,对其美学特征也作了多维度的透视;在人物分析中有关贾宝玉的评论多不胜数,各执一说,而孙先生仍能慧眼独识,发现研究贾宝玉的一个新视角,即不孤立起来看问题,放开眼界,从世界文学、世界文化的大背景下观察形成宝玉性格的外部诱因。他沉思考量影响宝玉性格的因子不仅有彼时国内社会文化思潮,同时也不排除国际社会文化思潮,即风靡全球的十四至十六世纪发生的欧洲文艺复兴运动思潮。鉴此,孙先生不独查阅了大量文艺复兴运动的典籍文献,还躬亲赴文艺复兴运动的发祥地意大利考察一番,找到贾宝玉性格与文艺复兴运动思潮之间若干契合点,从而提出中国明末亦出现一个小型的“准文艺复兴”的观点。如是,别解“准文艺复兴”精神在贾宝玉身上的折射、绽放,实证中西人种在思想性格方面可以“殊途同归,源出一理”。这样的阐析显然持之有故,言之成理,令人悦服。蔡元培大师说过:“多岐为贵,不敢苟同”孙教授的评断正显出治学的这种深思谨识的严肃态度。在诸多岐见纷出、争议不断的问题上,孙先生均能有理有据地表述出自己精到的看法,如关于曹雪芹之父二说,孙先生敢于同大家胡适唱反调,依据充足论据认定是曹颙而非曹頫。 

二、在揄扬、盛评巨著的同时,平心而论,不为尊者讳,敢于剔抉、指证书中存在的残缺讹乱、瑜中之瑕,因之将书名定为“白玉微瑕”表现了严谨的治学态度、极大的理论勇气。书的最后特辟专章论列《红楼梦》的作家主观缺失和传抄、流传中造成的客观缺失,穷流溯源地批陈人物描写如妙玉等的败笔、人物年龄上的错乱、情节的不合情理、逻辑以及回目缺失、诗词《姽婳词》等败笔、赘瘤、“炫才”之作……这些斗胆找茬揭短的笔墨是经一再查勘、核实后认定的,确凿可信,看出孙先生的良知良能和学术立场的客观、公正。 

三、直面当下《红楼梦》演绎现状,评骘原作各种改编、移植、二度创作,为正在进行时的文艺创作实践服务,体现了文学研究关注现实、“古为今用”、研究的当代性、即时性。书中第七章专门列述了有关《红楼梦》的影视剧,逐一评点建国前特别是建国后根据小说原作改编上演的诸多影视作品。对于社会反响强烈、人气较旺的剧目详尽地批陈其编剧取舍、导、表演的优劣、二度创作的得失,不乏精湛的见地。适足引领观众品赏这些《红楼梦》变种形态的艺术魅力,参悟解味,提高审美鉴赏力。 

概言之,《白玉微瑕》内容包罗广泛,既通俗易懂,余味不尽,又宏博深致,含金量匪小,堪称我省盟员红学研究难得的新收获。相信无论你是普通读者,抑是红学学者专家,读后都会感到获益良多,饱饫所望。 

 


作者介绍: 

宁殿弼,笔名“霁晨”,1941年出生,汉族,辽宁省瓦房店市人,民盟盟员。先后毕业于甘肃财经学院政治经济学系、东北师范大学中文系。长期在沈阳工作,曾任《辽宁戏剧》理论编辑、《社会科学辑刊》文学编辑、辽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特邀研究员、辽宁文学院客座教授、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辽宁省戏剧家协会理事、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民主同盟辽宁省委文化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民主同盟辽宁社会科学院支部主任委员。1993年调任青岛大学师范学院中文系教授、督学、中国民主同盟青岛大学师范学院支部主任委员、莆田学院中文系特聘教授、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近代文学学会理事、山东省当代文学研究会理事、青岛市现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青岛市影视文化研究会秘书长、青岛市戏剧家协会理事。著有专著:《唐韵笙评传》、《戏林拾薪》、《当代中国戏剧家论谭》、《关东奇伶唐韵笙》、《新时期探索戏剧研究》;译著:日本长篇小说《海誓山盟》(合译);合著合编:《中华百科要览》、《中国烹饪文化与京剧艺术》、《文艺美学辞典》、《古代爱情诗词鉴赏辞典》、《古典文学鉴赏集》(三)、《电影艺术欣赏》、《中国现代文化名人爱国故事》、《中国现代文化名人爱国诗选》、《当代中国文学名作选读》等书。研究主攻方向为现当代戏剧。发表研究梅兰芳、夏衍、曹禺、丁玲、李健吾、吴祖光、塞克、慕柯夫、崔德志、陈玙、代路等戏剧家的学术论文,《论灵感》、《再论灵感》等研究灵感学论文,《雨果美学思想略论》、《艺术家审美趣味摭谈》等研究美学论文,以及研究电影学的论文共30多篇。还发表书评、影评、电视剧评、文艺随笔、散文、杂文、诗词等百余篇。学术论著获国家、省、市各级优秀学术成果或优秀论文奖多项。总著述三百余万字。业绩被中共青岛市委组织部、青岛高级专家协会选入“中国•青岛高级专家信息库”(编号:0697),并收入《中国戏剧家大辞典》(北京)、《世界名人录•中国卷•1》(香港)、《世界华人杰出文化名人•第三卷》(中国国际交流出版社)等十多部辞书中。 

 




文章纠错

邮箱
手机
纠错内容
验 证 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