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文苑撷英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苑撷英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我从自发走向自觉

张长峰 (省政协委员、民盟省委委员)

    10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以中华民族大团结促进中国式现代化”。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路径,而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广泛开展又离不开各民族相互嵌入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的支撑。我想结合个人的经历和思想认识变化谈谈在这方面的体会。

一、走出大山前:熏陶和孕育

我出生在湖北五峰,那是鄂西南边陲少数民族聚居地。境内除了土家族和汉族两大民族外,还居住有苗、回、满、蒙古、侗、壮、维吾尔、白、朝鲜、瑶、黎、哈萨克等12个民族。土家族分布在湘鄂渝黔四省交界的武陵山区一带,人数接近1000万。土家族是巴人的后裔,有自己的民族语言和民族风俗,没有文字。由于是交错杂居,各民族同胞长期在一起生活、学习和劳作,我们并没有感觉到之间有什么差别。我现在还能背诵中学时代学过的乡土教材中《五峰土家族自治县烈士纪念碑碑文》,里面这样写道: “五峰山高谷深,土汉杂居,民勤风淳,勇于斗争。1927年,共产党员邓宗禹奉命进山,传播马列,建立组织,发动群众,点燃大革命烈火。迨至土地革命,五峰人民高举红旗,追随贺龙,革命斗争风气云涌,苏维埃政权遍及全县,五峰遂成湘鄂边红色根据地重要组成部分……”。

我的曾祖父曾任当地苏维埃红军主席、赤卫队长和财粮委员,1932年与敌交战失利,牺牲时只有34岁。我家里现在还保存有一张国家民政部颁发的烈士证书,上面写到:“张圣贤同志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中壮烈牺牲,经批准为革命烈士,特发此证,以资褒扬。”关于他的英勇事迹,《湖北省革命烈士英名录》、《五峰英烈》中这样写道:“在革命政权尚不稳固的情况下,他积极从事革命活动,打土豪,分田地,为红军筹备粮款,还数次配合红军与清乡队作战。19327月他随王炳南部队到外地游击,部队开到长阳黄柏山一带与敌刘云道相遇,交战失利,与部队失去联系,不料在中坪被捕,敌人用各种酷刑对他进行折磨,但他始终不屈,敌人又用刀一块块割他身上的肉,还把他的下阴割下喂在他嘴里,最后砍头惨死。”

优秀的汉族同胞也是我们当地各族儿女共同学习的榜样。从大山走出的现任全国政协副主席胡春华就深深地影响了我们当时那一代青年学子。1979年夏,胡春华以全县文科状元考取北京大学,1983年大学后他主动要求选择远赴西藏建功立业。当年,他在人民大会堂召开的首都高校应届毕业生大会上发言:“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自治区域占国土总面积的60%,且大部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是一个大有作为的天地。我的家乡,也是内陆的一个少数民族地区,如果没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飞速发展,我可能至今还在封闭的大山里,从事刀耕火种的生产劳动。所以说,只有汉民族实现了现代化,不等于中华民族实现了现代化,不等于中国实现了现代化!”

所以我从小看到的听到的就是土家族等少数民族与汉族同胞同舟共济、携手并进的故事,见证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守望相助,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生动场景。我们少数民族和汉族同胞已经结合成相互依存、统一而不能分割的整体,一道为了求生存并肩战斗,具有民族认同意识,就是共休戚、共存亡、共荣辱、共命运的感情和道义。

二、走出大山来到山东: 融合与成长

得益于国家对老少边穷地区的好政策,我18岁那年走出大山,先后完成了大学本科、硕士、博士阶段的学习,2010年来到山东济南入职现在单位。山东56个民族成份齐全,全省少数民族常住人口90.5万人,有泰山、黄河、孔子等中华民族文化符号和形象,在齐鲁大地上发生过很多很多民族团结融合故事,我与大家生活在一起、学习在一起、工作在一起,大家共居、共学、共事、共乐。我现在负责的这个团队总共有19人,除了我,其他都是汉族同事,我们在一起工作,“立足需求,勇于创新,迎难而上,有所作为”。这些年来,在水产品无水活运技术集成应用、蒙阴蜜桃跨境物流技术集成应用、冷链物流基础性标准制定等各个领域做出了一系列开拓性工作,不仅得到了学术界的认可,更是得到了产业界的好评。2014年以来,我们成功实现蒙阴蜜桃跨境出口迪拜“零突破”。相继开拓了新加坡、泰国、俄罗斯等“一带一路”国家,最远达坦桑尼亚,累计出口蜜桃等水果1.6万余吨,增加利润8000余万元,累计创汇约1亿美元,带动当地就业2000余人,全方位带动蜜桃产业结构升级,助力蒙阴乡村振兴,为我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注入新动力,带动了县域经济发展。我本人也获得2020年山东省直机关最美职工称号,被民盟中央授予参政议政先进个人,被民盟山东省委授予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等。

三、当选政协委员:从自发转变为自觉

当选为省政协委员后,作为民族和宗教委员会委员通过理论学习和实地调研,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今年的上半年,我参与到省政协组织的去我省民族村镇的调研,了解到一些实实在在的问题,对如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了一些自己的看法。我们了解到基层组织反映少数民族发展任务资金在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方面作用发挥不够明显。我发现,我国南方和西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一般都处在大山之中,与非民族村镇相比,生存条件相对落后和封闭,但对于我国北方如山东等省份的民族村镇在民生保障、村容村貌、群众收入等方面与周边非民族村相差不大,各民族群众生产和生活水平相近。因此,对于后者,政府支持的少数民族发展任务资金如果只用于民族村,一定程度上会让非民族村老百姓感觉到不公平,这样不利于增进共同性,也不利于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我们应该进一步完善资金的差别化区域支持政策。国家民委联合财政部、农业农村部、乡村振兴局、发展改革委、国家林草局等部门,将部门少数民族发展任务资金用于支持建设互嵌式社会环境,打破只能用于民族村的惯例,发挥资金导向作用,实现民族村与非民族村各族群众“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式的空间互嵌、资源互享、优势互补、信息互通、产业互联,推进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

当然,通过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并不意味着消除民族界限、取消民族差异和更大程度的汉化,而是在尊重差异的基础上增进共同性,在求同存异的基础上追求共同繁荣发展。比如,我们民族一种舞蹈-巴山舞,2006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就是在传统的跳丧舞,土家语叫“撒叶尔嗬”基础上形成的。土家人办丧事,要又唱又跳才算悲哀,叫做跳丧。人死后,四山五岭、左邻右舍的乡亲,聚集在丧家堂屋里,在亡人的灵柩前,踏着鼓点载歌载舞,场面气氛欢快热烈,通宵达旦。这也是展现了土家族人丧事喜办,哀而不悲,笑看生死的达观态度。

中华民族是多元一体的格局,只有整个社会发展了,作为成员个体发展其个性的机会就越多,各民族凭借各自的优势去发展民族特点的机会才越大。事成于和睦,力生于团结。只要我们高举中华民族大团结的旗帜,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一定能进一步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汇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伟力!




文章纠错

邮箱
手机
纠错内容
验 证 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