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各级组织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各级组织

 

 

 

 

追寻济南的历史

 

­——记济南市政协副主席、民盟济南市委主委崔大庸

                                   

 民盟济南市委

 

 

 

 

 

人物档案:

 

崔大庸, 19616月出生,山西省汾西县人,山东大学考古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省人大常委、民盟省委常委、济南市政协副主席、民盟济南市委主委、济南市文化局副局长、市文物局局长、济南市考古研究所所长、济南市文庙管理处主任。主持发掘各类墓葬遗址近百处,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主持或参与发掘的章丘洛庄汉王陵、章丘危山兵马俑坑、长清双乳山汉墓、长清仙人台周代墓地等被评为当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近些年来,带领市文物系统及市考古所的全体同仁,大面积发掘了济南古城区内的多处遗址,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使济南的“城市考古”工作有了突破性的进展。先后获“泉城十大杰出青年”、“济南市拔尖才”、“民盟中央先进个人”、全国文化遗产保护先进个人、山东省文物保护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被济南市政府记二等功一次。2004年被山东省人民政府评为首批100名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之一,同年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曾前往美国、日本、韩国、台湾、澳门等国家和地区进行学术交流。

 

崔大庸的考古生涯与济南有着不解的缘分,毕业后的第一个考古现场就在济南东郊的大辛庄遗址,1995年和1996年又先后与同事合作在长清仙人台和双乳山取得了重要考古发现,被评为当年度全国的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接下来的几年,他放弃山东大学舒适的教学科研环境,主动要求到环境相对比较艰苦的济南考古研究所工作。周围许多人纷纷投来讶异的目光,崔大庸坦然自若,用他的话说,作为一名考古工作者,只有深入基层、深入实践才能提高自己,也才能出成果,而济南这座积淀了几千年文化底蕴的城市,正是建功立业施展才华的地方。

    初到济南市考古研究所时,崔大庸面临的局面并不容乐观,考古所的实力相对比较弱,在业界几乎没有什么影响。新官上任,大庸没有“放火”,而是给大家泼了一盆凉水,冷静客观地分析了考古所的处境,和同事们一起确立了几年内在地市同类单位中占据领先地位的奋斗目标。目标确定了,接下来需要的是找到一个好的突破点,带动整个面上的工作,以扩大考古所的影响。“踏破铁鞋无觅处”,就在这时,洛庄汉墓的抢救性发掘工作摆在了崔大庸和他的同事们面前。在济南章丘洛庄村西,一辆取土修路的铲车不经意间挖出90余件鼎、盆、勺等2000多年前的青铜器。2000年春节刚过,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由崔大庸带队,以市考古研究所成员为主组成的洛庄汉王陵考古队冒着大雪急急奔赴洛庄汉墓工地,开始了对这座大型汉王陵的抢救性考古发掘。

    野外工作的条件是艰苦的,崔大庸带领的考古队就住在一个废弃的农场办公室里。白天劳累一天,晚上还要整理绘图、文字材料、处理数码照片,为将来写出科学的发掘报告作准备。作为考古队队长,大庸一直坚持与考古队员苦乐与共,在工地上从不搞特殊,和大家同吃同睡,不管是赤日炎炎的夏天还是冰天雪地的寒冬。为了及时汇总信息,他每天都要在电脑边工作到深夜。考古发现的大量遗迹都分布在地下,其中车马的清理可以说是最难的。在清理这些遗迹时,队员们不得不用各种各样的姿势去工作,或坐、或蹲、或趴、或卧,而且一工作就是几个小时,大庸因此落下了颈椎病和腰椎间盘突出症。功夫不负有心人,车马坑的清理工作取得了圆满成功,得到业内专家的充分肯定。

    2001年春节刚过,当大多数人还沉浸在节日的欢乐与休闲中时,崔大庸就带着他的考古队员悄悄上班了。也就在十几天后,中央电视台和山东电视台相继推出了出土编钟、编磬的测音和试奏的现场报道,一时间千年古音响彻了中华大地。来自国内南北两地最具权威的考古和音乐界专家,对出土编钟、编磬等乐器进行鉴定、测音后指出,这套编钟是迄今为止国内所发现的第一套西汉早期最好的实用编钟,堪称西汉第一编钟。不仅如此,洛庄汉王陵墓葬及出土文物在其学术上的价值,更是无法估量。20018月下旬,“2000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颁奖暨发掘成果报告会在济南召开,济南洛庄汉王陵陪葬坑、祭祀坑发掘名列其中。站在领奖台上,看到他和同事们付出的努力得到了认可和肯定,崔大庸脸上露出了惬意的笑容。他还陆续获得了 “济南市党外知识分子建功立业先进个人”、 “泉城十大杰出青年”、济南市“五一”劳动奖章、民盟中央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并被评为济南市第一批青年科技创新人才、济南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

    纷至沓来的荣誉就像一份又一份沉甸甸的责任,驱使崔大庸继续不停地穿梭于城市和乡村之间,为济南的文物保护工作忙碌奔波着。随着济南市城市建设进程的加快推进,一些不和谐的音符也随之产生。很多古街老巷被拆除,许多有地域特色的古建筑被推平,文物保护的形势异常严峻。崔大庸带领所在文物部门的同事,克服重重困难,先后在古城区抢救发掘了高都司巷遗址、旧军门巷遗址和县西巷、按察司街、运署街、卫巷等一大批文化遗址,维修了华阳宫、府学文庙等古建筑群,保护迁移了老洋行、九华楼、经一路电报楼等一批古代建筑和近代建筑,为济南市城市古建筑和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文化遗产保护是艰苦而长远的工作,有人说文化遗产保护的春天来到了,我并不那么乐观。因为我们的欠帐太多了,不可能在短时期还清,而且随着建设规模和速度加快,新的考古发现将会不断涌现,用‘任重而道远’来鞭策自己一点也不过分。”

    数年来,崔大庸就是这样在自己心爱的岗位上脚踏实地、默默耕耘着,为济南市考古和文物保护工作倾注了满腔的挚爱和心血。在繁忙的本职工作之余,崔大庸时刻不忘自己身为党派负责人的光荣使命和神圣职责,认真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责。多年来,他紧密结合本职工作,认真做好调查研究、提案撰写工作,参政议政成果卓著。为了摸清济南的古建筑,他率领同事们利用近一年的时间,跑遍了济南的大街小巷,普查了几百处古代建筑和民居,由他主笔撰写的《让济南的优秀建筑“靓”起来》作为民盟济南市委大会发言材料,提交市政协会议,为市政决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围绕济南古建筑的修复工作,崔大庸又向市政协会议提交了《关于迁出大明湖小学等单位修复府学文庙的建议》和《题壁堂移交文物部门维修管理的建议》两份提案,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在他及多方专家的呼吁和推动下,经过一年多的充分准备, 府学文庙千年大修工程已于2005年正式启动,在它之后,兴福寺等古建筑的修复工作也相继展开。崔大庸说,府学文庙“千年大修”有利于传统文化精髓的延续和发扬光大,有利于推进构建诚信、和谐的现代社会,其价值已远远超过修复一座文物建筑本身。20074月,崔大庸当选为民盟济南市十一届委员会主委,在08年的市政协会议上,他又光荣当选为济南市政协副主席,他深感肩上又增加了更多沉甸甸的责任。民盟事业的召唤、党派工作的职责促使他把更多的热情倾注在了济南民盟工作当中,努力为加强多党合作事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他带领市委会主委班子成员,把加强市民盟自身建设放在首位,继承和发扬民盟老一辈优良传统,创造性地开展参政议政、社会服务工作,济南民盟各项工作稳步健康向前发展。市民盟各项成绩的取得,无不凝聚着崔大庸的心血与汗水、智慧和奉献。而新的政治身份和角色,也给崔大庸发挥专业特长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平台和更大的推动力。在参加中国民盟城市文化论坛期间,他再次呼吁政府加强文化责任感,放弃狭隘的地方经济利益,从长远着眼,用协调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来处理文化遗产保护和经济建设之间的矛盾,把历史文化名城的历史传统、建筑精华、文化风韵保护好,发展好,传承好。在新的人生岗位上,他实现了政治身份与本职工作的完美结合。

    以前曾有人说考古是“半农业半旅游业”,也有人说“远看是刨红薯的,近看是挖土的,仔细一看是考古的”,对这些,大庸只是淡淡一笑,因为他知道,也了解自己所从事事业的价值。“默默无闻算不了什么,忠于事业是我们无悔的选择。考古学的魅力外人无从体会,我们是寂寞清苦的,我们也是充实快乐的。”

    现在,面对接踵而至的成绩和荣誉,崔大庸同样也是淡淡的一笑,并坚决拒绝对个人的过分宣扬,时常回避记者的拍照,并谢绝了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面对面》等栏目的专题采访,因为他深知,功劳是大家的,自己所做的也只不过是职责所在。

    历史会渐渐远去,而崔大庸却会让济南的历史越来越清晰,他将与所有热爱济南历史和文化的人一起,继续书写这个城市的历史传奇。

 

 

 




文章纠错

邮箱
手机
纠错内容
验 证 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