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八方才俊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八方才俊

 

 

 

 

悠悠寸草心  眷眷贫子情

 

——记山东烟台老盟员王式俊同志资助贫苦学生的几件事

 

张和玉   肖继福

 

 

 

 

王式俊,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小学老师,现已八十高龄,19864月加入中国民主同盟,是烟台盟员中入盟时间较长,年龄较大的前辈。他的右腿摔折过,行走有点跛,论工资也不算高,然而就是这么一位老盟员,从1996年至今,十几年如一日,节衣缩食,发挥专长,从经济、文化两个方面,义务资助了十几名贫苦学子,让他们读完初中、高中、大学……而他自己衣着简朴,生活勤俭,外出从来不舍得坐出租车,爱好喝酒却只买最便宜的散装酒。资助贫困学子,他无怨无悔,乐此不倦,多次被《齐鲁晚报》《烟台日报》《烟台晚报》等媒体报道表彰。

(一)

我们问他:“为什么要如此做?”

他颇有感触地说:“是贫穷,教我读懂了穷苦人读书的滋味。”

王式俊老师,11岁时丧父,母亲没有文化,带着八个子女,苦苦挣扎支撑着这个家。无奈之下,两个读高中的姐姐先后下了学,全家人省吃俭用让他读完初中,却再也供不下去。不甘心失学的他,自己偷偷报考了烟台师范,因为师范生食宿全免,在考取之后母亲才同意他继续读书。从那时起,他发誓,有朝一日自己经济宽裕了,一定拉一把像自己一样贫苦好学的孩子….可这个愿望一直难以实现。“反右”期间,他陷入右派之灾,时间一去22年。1979年平反后,生活条件好了,可老伴体弱多病加之没有工作,长年吃药打针,一切花费全靠王老师一人的工资,此时的他心有余而力不足。

1996年,老伴病逝,经济宽裕了,精神上也没有压力了,王老师又想起自己的誓愿,从此开始了他漫漫的义务扶贫助学路。

他资助的第一个学生,是牟平区莒格庄镇初三学生曲淑芹。《烟台晚报》登载了记者李小方写的一篇文章,题目《我要上学》,介绍了曲淑芹的事迹。曲淑芹的父亲因车祸身亡,母亲晒粮,又从房上摔下将颈脊骨摔坏,全身瘫痪。上初三的她,腿部患有严重的先天性关节炎,走路常摔跤,可她仍然天天坚持上学。放学后,就去捡碎纸、烂铁、塑料瓶等贴补生活,回家后还要做饭,做家务,照顾母亲。

老师被曲淑芹的精神所感动,十分同情她的遭遇,也佩服她的顽强,决定帮她解决生活费和学费。于是,老师就找到了记者李小方。

李小方开车送他到曲淑芹家。曲淑芹的家比王老师想象得还要差,三间旧屋内,锅碗、破板凳、一个木箱子,瘫痪在炕的母亲,阵阵的臭气,这一切让老师感到无比的压抑、心酸。当老师提出要资助曲淑芹时,她的母亲再三谢绝他的帮助,说这个孩子活不长了,不要再费心了。

当时,老师感到很奇怪。后来,他带曲淑芹去医院做了检查,才知道她是骨结核,她父亲就是肺结核,属于家族遗传疾病。曲淑芹的病灶已钙化,脊椎管变窄,压迫神经,走路腿瘸,医生都说这种病手术成功率很低。但老师仍没放弃医治,他四处打听偏方,从报纸广告上寻找治这种病的药,药用了无数,可效果并不明显。

老师资助曲淑芹读完初四后,这个家庭再也无法让她安心读下去了,她就踏上社会。又是老师,帮她在自己朋友开的商店找到一份工作,从此她开始独立顶起这个家。

在扶贫助学路上,他从孩子们称呼伯伯起,渐渐变成称呼爷爷……

(二)

“从那以后,贫困生的情况,长挂在我心头。我经常看报,寻找需要帮助的特困生。”王式俊望着窗外的瓦蓝碧空,绿树环绕的烟台山,沉入了往事的回忆中……

1999年,报上登载了福山区古现镇东龙夼村邹巧菲,考上大学,没钱读书一文,我决定了解清楚情况,资助她读完大学。”

邹巧菲、邹小菲是一对双胞胎,她和妹妹同时考上大学,她考的是泰安医学院,妹妹考的是青岛大学,母亲再婚,继父是一位农民,无力供姊妹双双读书。《晚报》为她们向社会发出呼吁:资助这对姊妹读书。

老师对她母亲说:“自己只能帮助一个人读完全部大学。”这样,他开始了资助邹巧菲漫长的大学之路。

第一学期,老师资助她二千元学费。在去泰安前,又给她购买了衣服等生活用品。以后每学期资助一千元(因为学院免了她学费),每个假期回来,再为她添置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具。他视小邹如自己的亲生女儿,关心呵护着她,此外还常写信鼓励她努力学习。

小邹也很争气,学习刻苦努力。2003年,她以优异的成绩毕业返回家乡,想为建设家乡烟台出份力,作为对社会关爱的汇报。在老师的奔走下,小邹终于在烟台山医院实现了她的愿望,现在已经成为烟台山医院的骨干医生之一。

2000年,烟台市妇联开展“红蕾”计划,帮助失学女孩重返校园。王老师见报后,去市妇联,二话没说,要求资助两个失学孩子的学杂费、书本费、日用费,直到小学毕业。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他常抽时间去看望她们,了解她们的学习情况,她们很用心学习,终于读完了小学。

《今晨六点》和《烟台晚报》等媒体,每年都要刊登一些需要帮助的贫困学生,老师只要了解到,总要为他们中的几个尽点绵薄之力。

2002年春,他得知家居西炮台的一个初三女孩,父亲病逝后,欠下许多外债,母亲下岗后靠卖包子为生,她无法再学习下去。王老师亲自找到女孩家,正赶上娘俩在家吃饭,卖包子的却吃不上包子,锅里熬的是从市场上捡来的菜叶粥,窗台上晾的是酱园子扔的咸菜萝卜,一股股难闻的气味扑鼻而来,直冲脑门,他心里很不是滋味,认为孩子太苦了。王老师当场掏出500元钱,资助这对母女,母亲很坚强,坚决不收这笔钱。王式俊老师再三说明,这是帮助孩子的学习费,今后每学期500元,直到她初四毕业,她才勉强收下。得知女孩爱好画画,王老师让她每个星期天,免费到自己办的学习班里学习,孩子愉快地答应了。

谁知这位坚强的母亲,为还清欠债,竟将住房卖了,带女儿去租住小棚。暑假后,女孩也不来学习版画了。老师四处打听,也不知她们的下落,他心里非常的不安,不知这对母女出了什么事。

终于有一天,女孩的母亲给他打来电话:“老师,原谅我和孩子不辞而别吧!我真不忍心接受一位七十多岁的残疾老人用省吃俭用节约下来的钱,资助我们身体健全的母女,用您的钱,我每时每刻都不安!您多保重吧,不要为我们母女担忧,我会带孩子顽强的生活下去,闯过难关……”

这位母亲的坚强,震撼了老师的心,他伫立那里,久久没有放下电话……

 

(三)

王式俊老师资助贫苦学生,不仅仅从经济上,还从学业上对这些学生予以帮助。

老师是个多才多艺、乐观开朗的人。他不仅擅长书法、绘画,还懂音乐和乐理。开始为了多攒点钱,帮助贫困生,他办了两个业余班:书法和绘画班、音乐班。在教学中,他渐渐发现,有的学生因家庭经济有困难,交不上学费,就不来学了。为了不耽误他们的学习,他反复动员这些学生回来,无偿地培养他们。

王式俊老师培养的第一个免费生叫周洁,是烟台一中高一的学生,她擅长乐器—长笛,演奏得相当好,是她舅舅教的。由于舅舅是位民间艺人,没进过正规学校,不懂得乐理。老师就答应教周洁乐理、视听练唱,每周两次,假期增加次数。因为周洁父亲下岗,经济困难,老师不仅免其学费,还出钱帮她治好了甲亢病。

弹指间,三年过去了,周洁的乐器乐理突飞猛进。2002年,她终于实现了自己的夙愿,踏进了宁夏音乐学院的大门。

不收教授的孩子究竟有多少,他自己也记不清了,小学、初中、高中的都有。他说,在艺术上,不是人人都能成才的,这既有天赋,又要有兴趣和爱好,特别重要的是刻苦好学。许多家长往往不了解这个道理,硬逼孩子学音乐、书法、绘画,他们兴趣不高,或不肯吃苦,常半途而废。他说自己辛辛苦苦培养学生这么多年,把一部分学生送进了艺术学校,培养了一大批绘画、书法和音乐爱好者,陶冶了孩子们的思想情操。

除周洁外,老师还为艺术院校培养了两个优秀的学生:一个是单亲家庭的孩子,老师从小学、初中、高中辅导她音乐课,手把手教她乐器,直到2007年,她考入了河南音乐学院;另一个是下岗家庭的孩子,她非常喜欢音乐,爱好唱歌,嗓子甜美,她请不起辅导教师,朋友介绍老师那里,老师免费培养她,业余教学整整七年!2006年,她终于被重庆音乐学院录取,当她接到录取通知书那一刻,激动地趴在老师身上,泪如雨下……老师眼圈也红了,动情地说:“孩子,七年啊!苍天不负苦心人,今后路更长,全靠你自己了……”

孩子们有了困难,报社的人总会想起老师,因为他一定会来。

2001年,《烟台晚报》报道南通路小学的一个学生,患有白血病,美国一家慈善医院愿为他免费治疗,可去美国要花几万元的路费和生活费,这可难坏了这位下岗的母亲。

两天后,老师从外地探亲返回,刚得知这一消息,就赶往报社。记者李小方老远见着就咯咯地笑。

老师看她神秘的样子,忍不住便问她。李小方一本正经地说:“我说这事,你一定来,他们不相信,过去两天了,怎么还不来,正在争论,你就来了。”老师也笑了,他将剩余的500元当场捐上。

还有的人,是主动找上门来,求他帮助。我们问他是谁,怎么回事?

他淡淡地说道:“这件事,我应该做,不值得宣传。”我们再三地催问,他才说了实情。

老师儿子的前妻,在同他儿子结婚时,带有一个一岁多的孩子,婚后仅一年,因为老师的儿子酗酒打人,两人便离婚了,之后两家再没往来。

时隔多年,2002年夏天,离婚的儿媳妇,突然给他打来电话,泣不成声地说,自己单位效益不好,每月仅发生活费,无法供上四年级的孩子读书了,能否帮她一把,让孩子读完初中。老师毫不犹豫地说:“行!每月帮你们500元,直到孩子读完大学。”

而今,六年已经过去,孩子秋天就升高中了。老师每月悄悄地将500元打入她的工资卡。他既不张扬,也不图回报,总是这么无声无息地奉献着自己的爱心,这是一种多么高尚无私的大爱!

我们听后,肃然起敬,希望知道他默默地做这些没有回报的好事,是怎么想的。

“我做这点点滴滴小事,既不图报答,也不为荣誉,但社会却给了我极多的关爱和荣誉。我是烟台民盟的一名老盟员,组织培养教育了我,我曾被民盟山东省委评为优秀盟员,被民盟烟台市委多次表扬过,《烟台晚报》《生活周报》《齐鲁晚报》《民主与法制》等都对我作过介绍,有的曾连续报道过多次。我资助过的学生,给我来过近上百封感谢信。我认为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在晚年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愿望。”他略加思索,继续说,“你们别那么看重我,我只是棵路边的小草,没被践踏死,活过来,变成棵老草了。这棵老草,只想再遮护一下周围的小草,让他们长大而已……”

多么好的比喻!人人都是棵小草,如果小草连成片,铺满天涯路,又是何其壮观的景象!

悠悠寸草心,眷眷贫子情!正是有了像王式俊老师这样无私奉献、关注公益事业的慈善之人,广大的贫困学子才能继续求学之路,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

寸草之心,大爱无边。在其平凡的人生道路上,王式俊老师以其不平凡的爱心与善举践行着民盟元老——丁石孙主席“要把好事做实,把实事做好”服务社会建设的宗旨。他的事迹激励与感动着我们每一个民盟人,他既是我们民盟的骄傲,也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文章纠错

邮箱
手机
纠错内容
验 证 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