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系教坛播撒爱
——记民盟盟员、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孙晓颖
2014年孙晓颖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孙晓颖,现任教于枣庄三中,系民盟枣庄三中支部主委、山东省第十二届人大代表,曾荣获全国模范教师、山东省巾帼建功先进个人等荣誉,2014年荣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这个被公认为优秀教师的“半路”老师,用自己的创新、敬业、关爱画出一幅不平凡的“彩虹”画卷。
从风华正茂到青丝染霜,近30年执教岁月,她把青春、热情和理想全部奉献给了所钟爱的教育事业,在平凡的岗位上实现了自己孜孜以求的人生价值。
进取——让每一个脚步都坚实
教师这个职业与晓颖有着不解之缘。虽然因家境困难没能上大学,但她却在追求作一名优秀教师的过程中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也为成为优秀教师奠定了坚实基础。初中毕业,为减轻家庭生活负担,她选择了上中专,1986年中专毕业后,被分配到母校枣师附小任教。她深知“给人一瓢水,自己要有一桶水”的道理,因此更加发奋学习。在之后的六年时间里,她一边承担着每周20节课的繁重教学任务,一边坚持函授自学,每天批改作业、备课还要学习到深夜。正是凭着这种执着和努力,她先后完成了专科、本科学习,于1992年取得了曲师大本科学历。六年中,她没有缺过学生一节课,教学成绩也遥遥领先。但她并未就此止步,2001年她又参加了山师大研究生进修班的学习,不断充实自己、提升自己、完善自己。自执教以来,她先后教过小学、中专、高中,代过数学、音乐、体育、自然、社会、语文等近10个科目,每一次转校、每接手一个新科目,都是一个新挑战。但长期的积累、执着的进取,使她扎实迈出每一步,在挑战和超越中不断提升。
执着——让每一堂课都精彩
1996年晓颖被派到枣庄三中临时代课一年。她不仅没教过高中,也没上过高中,到这所省重点高中教课,做梦都没想过。别人怀疑的目光,更使她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压力。于是她每天5点钟起床阅读业务书籍,晚上备课到深夜。过度劳累使她的血压降到了50、80,只好上完课挂吊瓶,挂完吊瓶再备课。功夫不负有心人,第一学期全市统考,她所教的两个班分别名列全市第一、第二。第二年她被留在枣庄三中,成了三中的一名正式教师。
“每一节课都是唯一的,都应是精彩的”,这是她始终坚持的教学理念,既包含着对自己的要求,更多地是对学生的责任。因此,她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努力追求教学内容的广度、深度,追求授课方式的开放性、启发性,引导学生关注社会、思考生活,形成灵活多样、特色鲜明、学生喜爱的独特教学体系。培养出全省语文状元周思来等优秀人才,20多名学生考取了清华、北大;让每一堂课都精彩,不仅是她对自己的要求,也是她作为教研组长对每一位语文组老师的责任,她所辅导的米长艳、王忠英、李强等年轻教师,在全国和省、市教学比赛中屡获大奖;所在的语文教研组连年被评为优秀教研组,成为全市学习的榜样。
关爱——让每一名学生都进步
播洒爱的雨露,滋润学子心田,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不断进步、成就梦想,是她不懈的追求。为让每一位学生都进步,她不唯分数论英雄,多元评价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互动活动,鼓励他们展示才能、开拓视野、树立志向。一位家长在观看了班级的演出后,握着她的手,眼含热泪说:“谢谢你老师,我孩子学习不好,怎么看他都窝囊、没出息,我从来都不知道他朗诵得这么好。”张兴涛同学,神情忧郁,脸色发青,在花季少年中尤其显眼。晓颖仔细看了他的学生信息,家庭成员一栏没填,她专门把他叫到无人的地方,问他原因。原来他四岁丧父,五岁母亲改嫁,年幼的他与弟弟和年迈的爷爷、奶奶相依为命,靠几亩薄田维持生计,姑姑支付他的学费。长期营养缺乏,使他面黄肌瘦。晓颖既同情他的不幸,又担心他自卑压抑。当时和他促膝交谈了一个多小时,此后经常在精神上鼓励他,经济上帮助他。考入重点大学后,他写给晓颖的信中这样说:“我没有妈妈,不知妈妈怎样疼爱孩子,您对我的关心,让我很温暖。在我心里,您就是我的妈妈。” 晓颖还非常关心班级以外孩子的成长,经常到薛城区常庄镇参加“关爱留守儿童活动”,到山亭区三十一中开展送课下乡活动,组织全班学生徒步20里,和枣庄特殊教育学校的盲聋学生举行联谊活动,把爱的种子播进每一个孩子的心田。
在担任市中区人大代表、山东省人大代表、民盟三中支部主委期间,晓颖用行动积极履行着一个普通教师的社会责任,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为发展教育事业建言献策。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先后撰写了《关于加强青少年犯罪预防的建议》、《关于完善、开放社区公益设施,保障假期期间学生需求的建议》、《及时补充农村教师编制,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建议》、《关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议》等提案,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成绩——背后是艰辛的付出
成绩的背后是辛勤的付出和对亲情的辜负。晓颖刚到枣庄三中工作里,孩子才一岁,但她没有象别的母亲一样去时刻地关注孩子,甚至生病打针也不能相伴。有一次孩子得了肺炎,需要打十天的吊针,孩子的爸爸请假和奶奶一起去打针,一天两天,几天过去,护士终于憋不住了,问“这孩子有妈妈吗?”。1992年得过脑溢血的父亲又先后两次患脑血栓,一次落下了半身不遂,一次成了植物人,年迈的母亲和她的姊妹侍奉着,她却很少来到父亲的床边,虽然父亲最心疼她,虽然她继承了他的事业,虽然在教学道路上他领她走了很远很远。卧床不起一年后,父亲离开了人世,晓颖送走了老人,就又到了毕业班的三尺讲台上,她不能因为父亲的去世而耽误了学生的前程……每每回忆起这些,晓颖总是潸然泪下。由于连年工作在第一线,加班加点,身体变得虚弱,2002年晓颖代实验班,高考前一个月患了阑尾炎,她没有动手术,采用了保守疗法,与疼痛相伴了一个月。她醉心于教育事业,那支粉笔画出的是彩虹,洒下的是泪滴;那个讲台举起的是别人,奉献的是自己。
天道酬勤,晓颖无私的付出,得到了组织、社会、家长、学生全方位的肯定。她连年被市教委、学校评为“优秀教师”、“先进班主任”、“师德标兵”,2004年被国家人事部、教育部授予“全国优秀教师”称号,2014年又被全国总工会授予五一劳动奖章。面对荣誉,晓颖内心无比坦然:“我无愧于学校,无愧于莘莘学子,没有辜负每一位学生、每位家长。我对得起每一个光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