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八方才俊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八方才俊

 

十年磨一剑  为粮食安全做贡献 

——访民盟盟员、山东省农业科学院青年玉米栽培生理专家刘霞 

刘霞,青年玉米栽培生理专家,现为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研究生教育中心副主任。民盟山东省第九届妇女委员会委员,山东省青联第十二届委员会委员。 

自2005年7月到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工作,刘霞主要从事高产玉米淀粉合成与调控机制研究。先后主持或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高校博士点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农业部行业科技专项、山东省农业重大应用创新专项等课题10余项。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荣誉。 

“玉米是全球种植范围最广、产量最大的谷类作物,居三大粮食(玉米、小麦、大米)之首。我国是玉米生产和消费大国,播种面积、总产量、消费量仅次于美国,均居世界第二位。近年来,我国玉米发展势头良好,总体上保持了产需平衡的格局,但产量年际波动较大。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我国已进入玉米消费快速增长阶段。”刘霞说。 

面对记者的采访,作为一名青年专家,刘霞对我国的玉米生产从生理栽培的角度,做了详尽的阐述。“玉米生产是一个系统工程,离不开“水、肥、土、种、密、保、管、工”这八字方针,只有这八个方面协调统一,方能最大程度地获得高产。其中,“水、肥、土、种”主要指的是基础条件,可归属于自然资源的范畴。目前,我国农业资源环境已到了承载极限。土地重金属污染、地下水的过度开采、化肥农药的过度使用等问题使自然资源的可利用空间少之又少,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让那些“靠天吃饭”的老百姓有饭可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我们急需解决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在谈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时,她说:“农业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是一个事关千秋万代,必须认真严肃对待的课题。要遏制竭泽而渔、超载过牧、重用轻养等短期行为,必须强化全民环保意识。此外,光有意识还不够,还需要有切实可行的方法和配套措施来保障意识能落到实处,而这些方法和措施则是政府部门需要考虑的问题。农业资源要得到休养生息,政府必须要有配套措施来保证农民收入水平不降低。目前,国家已出台的强农惠农政策措施有几十项,例如种粮农民直接补贴政策、良种补贴政策、产粮(油)大县奖励政策等等,这些政策当中,与农业自然资源休养生息相关的政策相对较少,而且这些政策,不论是资金支持,还是技术支持,政府都在有意识地向大户倾斜,散户的积极性依然不高。因此,建议有关部门下一步在制定政策时,既要注重补贴力度,同时也要考虑补贴范围和补贴规模。” 

谈到我省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现状时,刘霞说:“我省在这一方面的工作起步还是比较早的,2007年就在全国率先提出并组织开展了粮食高产创建活动,打造了一大批吨粮市、县、乡,使我省粮食生产继续走在全国前列。但是,凡事有利有弊,老百姓为了获得高产,势必会加大水、化肥、农药的投入,从而忽略环境污染等问题。因此,建议政府部门在出台这些政策时,要充分考虑农业资源与产量的关系,既要注重产量,也要兼顾效益。不仅要树立高产创建典型,更要加强政策引导,打造一批环保、节约的高效生产典型,并加大宣传和奖励力度,以此来鼓励和倡导老百姓走农业可持续发展之路。 

针对当前农村劳动力不足的现状,刘霞认为,随着农业科研事业的快速发展,玉米耕作技术也取得了空前进步。但是,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在变,农业在变,农民的心理在变,对农业科技的要求更加多元。“密、保、管、工”主要是指耕作技术。但是由于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从事农业种植的基本上是老弱妇孺,接受新技术的动力和能力都不足;农业技术推广队伍老龄化现象严重,待遇差、上升空间小等,致使国内农技推广工作普遍存在 “肠梗阻”,难以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如何破解这些难题,使现有的新技术更“接地气”,实现农业科技与农户的“零距离”接触,也是值得农业科技人员思考的问题。从农业科技工作者的角度来讲,我认为应进一步加快推进公益性农业科技服务机构、信息化服务平台、“科技视频”系统等现代化农业推广服务体系建设,积极开展农民培训,培养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为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助力“老乡”早日实现小康之梦,同时让农民真正成为一个体面的职业。 

 

(本文摘自《联合日报》2014年4月11日第3版) 

 




文章纠错

邮箱
手机
纠错内容
验 证 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