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八方才俊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八方才俊

 

六十九年剪纸生涯剪出“终身成就奖” 

——记民盟盟员、沂蒙民间剪纸艺人王滨 

 

羊年来临之际,家家户户贴窗花的时候,这两天,有位老人很忙碌。他,10岁那年看到母亲的刺绣,花朵、小草跃然布上,栩栩如生。好奇的他竟随手用铅笔在废纸上临摹刺绣的花样,剪起来…… 

一晃69年过去了,现如今的他已是白发婆娑,从事了69年剪纸艺术的他刚刚荣获由中华文化促进会颁发的中华剪纸“终身成就奖”。在他的剪刀下,只见一张张纸上妙趣横生,从单幅的小动物、花卉到以组图表达“王祥卧鱼”、“沂蒙红嫂”等沂蒙人文故事的剪纸,一次次参加全国性的展览,被观众连连称赞。他就是剪纸艺人王滨。 

10岁跟着母亲临摹,学剪鞋头花、枕头花 

2015年2月2日13时许,记者来到沂州路北段王滨的家,屋里随处可见泥塑、花布、挂门笺、剪纸等极具沂蒙特色的作品。王滨正拿着剪刀修剪他的最新剪纸作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组剪纸作品共分6幅,核心价值观中的24个汉字被依次体现在剪纸上。 

“这件作品从构思,直到剪到满意,花了我接近一个月时间。”王滨说,用典型的沂蒙挂门笺的方式体现,24个汉字均用篆体剪出来。 

聊起剪纸,王滨回忆说,他清楚地记得10岁那年,临摹母亲的刺绣花样,用剪刀剪着玩,就是这么一剪不要紧,一辈子跟剪纸结下了缘。当时的剪纸还谈不上作品,主要以金鱼荷花、石榴花、喜鹊梅花等枕头花为主。 

1950年,就读于山东省立莒县师范时的王滨开始专业学习剪纸,“当时有先前跟母亲临摹、剪纸的基础,学习剪纸自然也比其他同学快。于是,校报的报头、报花全由我来剪。”毕业后,王滨在老家莒南的一所小学当美术老师,教学生们剪纸。不久后,正是由于出色的剪纸水平,王滨被调任市群众艺术馆专业从事剪纸、工艺美术创作。 

“剪直线时,为了避免出现小豁口,剪刀要一直开到最大角然后再缓缓闭合。剪圆时,剪刀动,拿纸的手也要跟着旋转。”这么多年下来,随便一张纸在王滨手里,动物、植物、建筑,只有你能想到的,他都能很快剪出型来。 

年轻时,遍访齐鲁各地民间工艺 

王滨说,在众多剪纸作品中当属人物肖像最难剪,剪得栩栩如生,让人一看就能知道剪得是谁,这绝非一朝之功所能达到。 

1962年,省艺术馆副馆长王朝中到临沂调研,一眼就相中了王滨的剪纸,于是推荐他参加省剪纸创作研究班,“这个班当时全省只招了16个人,可以说集合了省内各地的剪纸能手。”也就是从这时起,王滨才真正找到剪纸的感觉,可以随心所欲剪出各种人物肖像。他的结业作品《夏耕》也被刊登到了《大众日报》上。 

结业后的王滨紧跟着被选调到省艺术馆,为国家级对外民间剪纸巡回艺术展进行作品筹备,“当时省艺术馆搜集了全省各地的剪纸作品,由我们来批量复制剪出来,很短的时间内我便熟悉了省内各地的剪纸风格,尤其是对胶东一带的窗花剪纸工艺,驾轻就熟。”此时的王滨,剪刀下的作品线条流畅,玲珑剔透。 

同时,王滨参加了《山东省民间美术晋京展》筹备工作,跟着著名民间工艺美术专家鲍家虎赴省内各地征集民间工艺美术品,这使得王滨有机会了解了全省民间工艺美术品的基本面貌,对各地的画布、挂门笺等工艺都有了一个详实了解,这也使得他的剪纸作品中融入有其他民间工艺元素。 

王滨说,正是由于当年他的这些经历为日后推出沂蒙特色剪纸打下了基础。 

79岁荣获剪纸“终身成就奖” 

《王祥卧鱼》这组剪纸共9幅,作品中孝友村、孝河、卧冰求鲤等均有体现,一看便知剪纸所反映的故事内容。“王祥卧鱼”的故事通过王滨的剪纸也变得更加直观、生动。这件作品在第五届中国剪纸艺术节全国剪纸展上荣获金奖;红嫂乳汁救伤员、红嫂做军鞋……一个个有关红嫂的故事在《沂蒙红嫂》这组剪纸中都有体现,这组剪纸在中国剪纸世纪回顾展中曾获得银奖。 

此外,《沂蒙山上》、《沂蒙颂》、《巍巍孟良崮》等很多都极具沂蒙特色,这些作品多参加过全国性以及各地的展览,其中6件曾获得金奖,银奖8件,铜件2件。王滨说:“巡展时,很多观众会问这些剪纸反映的故事,我都会一一讲解,让更多的人通过剪纸了解沂蒙。” 

农历2014年年末,已是79岁高龄的王滨被中华文化促进会授予中华剪纸“终身成就奖”。王滨说:“现在,我的7位徒弟中有4位专业从事剪纸,我们努力达到纸上生花的同时,希望将更多的沂蒙元素融入到剪纸中,让更多的人了解沂蒙人文。” 

又到一年贴窗花时,周围的不少邻居、亲朋早早预约,希望老人能多剪一些窗花,“这个春节,我又要忙碌了。”天天剪纸的王滨对此来者不拒,欣然答应。 

(车少远) 

 

 




文章纠错

邮箱
手机
纠错内容
验 证 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