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专家学者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专家学者

 

    静心教书  潜心育人

----记山东省政协常委、全国高校名师奖获得者牟志美

 

人物档案

牟志美,女, 1950 1 月生于山东省栖霞县。 1976 年毕业于山东农学院蚕学专业,同年留校工作至今。历任山东农业大学林学院系主任、副院长、院长。现为山东农业大学林学院院长,蚕学系教授,森林培育博士生导师,四川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兼职博士生导师;入选校“ 1512 工程”第一层次;国务院政府特贴专家;教育部农林院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农业部兽药审评委员会委员;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山东省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山东省人民政府参事;山东省第八、九届政协委员、第九届政协常委;民盟山东省委副主委;中国蚕丝学会常务理事,山东省蚕丝学会副理事长。曾先后获得全国先进农业科技工作者、山东省优秀科技工作者、山东省“五一”劳动奖章、齐鲁巾帼十杰、山东省农业系统优秀教师、教育部第三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等荣誉称号。

走进山东农大林学院院长办公室,我们见到了熟悉的牟志美教授,“牟老师,祝贺您获“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她淡然一笑,让人感到了她那种一如既往的平和,一如既往的谦虚。

“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对一名高校教师来说,是最高荣誉。对从事教育工作31年的牟志美来说,是自己立身三尺讲台,培育万千桃李的回报。925,民盟中央主席蒋树生和常务副主席张梅颖发来贺信说:“荣获该奖,是党和国家对您默默耕耘、无私奉献所取得的成绩和心系教育、诲人不倦的精神,给予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赞誉。希望您在以后的日子里,继续发扬爱岗敬业、刻苦钻研、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的精神,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教师的教学影响学生的一生,把课上好,这是我的天职。”

年过半百的牟志美身上有很多光环: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政府特贴专家,九届山东省政协常委,山东省专业技术拔尖人才,民盟山东省委副主委等。但是作为教师,把淡泊致远的情怀、腊炬成灰的赤诚,化作生命的火焰,照亮学生心中的那片天空,是她永远地情结和不悔的追求。在她看来,教师是她最引以为自豪的。“教师的教学影响学生的一生,把课上好,这是我的天职。”牟志美常常这么说。

1976年山东农业大学毕业后,牟志美留校任教了。她从带实验开始,认真钻研,虚心向老教师们请教,练好教学基本功。四年后,她走上了讲台。咫尺讲台,是一方培养人才的广阔天地,讲台咫尺,却有着无穷的学问和不尽的追求。牟志美自为师之日起,就把它当成了终身职业来经营,真心去讲,热心去教,在讲台上坚定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崇高信念。为了上好一堂课,她要求自己努力做到“最好”。现在,她虽然已经是一名老教师,具备了丰富的教学经验,教案也可以说倒背如流,但她的课前准备还是细致全面,一丝不苟。一方面查阅相关新资料,广采纳新信息,另一方面字斟句酌,反复推敲,力求精炼,表达准确,努力做到形象生动,内容丰富,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拳拳敬业心,开拓了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凭着这种认真的态度,牟志美的教学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并且受到了学生们的赞扬。林学院蚕学系的高绘菊老师说:“牟老师虽然是老教师,对教学内容非常熟悉了,但她每次上课都当作是上新课,认真备课,充实新的内容。”

院里的冀宪领老师对一件事至今记忆犹新。他说,在桑园里养鸡、养鸭是刚刚兴起的一种生态型经营模式。今年6月,牟老师听说夏张镇有个生态桑园,一定要去看看。到了桑园,她一边向蚕农了解详细情况,一边拿着相机钻进桑园里不停的拍照片。从桑园里出来时已经满头大汗,她高兴得说:“这些照片上课时给学生们看看,比光讲效果要好得多。”牟老师的敬业精神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位老师。

“当好一名教师,必须敬重自己的职业,要不断下功夫钻研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才能对得起学生。”谈起教学,牟志美总是认真地说。

“作为一名专业课教师, 我们必须到生产实践中去,把生产中的难题作为我们攻关的课题进行研究”                   

 牟志美工作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作风泼辣,雷厉风行。 只要进入相关的学术领域,我们就能感受到牟志美教授平和、匆忙与谦虚的背后,蕴含着那么大的学术影响。在很多人眼中,她从来不在困难面前低头,是有名的“女强人”。“作为一名专业课教师,要把课讲活,眼睛不能仅仅盯在书本上,要想在讲台上站得住,脚跟就不能总在课堂上。我们必须到生产实践中去,把生产中的难题作为我们攻关的课题进行研究,没有新的指示,没有自己的见解和主张,教学效果是不会好的。”在教学实践中,牟志美对如何做一名合格的专业课教师,有着自己的理解和体会。

牟志美所在的蚕桑系在学校里是个小学科,但她追求的却是如何把小课题做大,把小学科做强,用出色的工作和开阔的视野提高学科地位。

上世纪80年代中期,蚕桑业在北方迅速发展,山东成为北方最大的蚕茧生产基地。然而由于蚕病的危害,每年经济损失达一亿元以上。一位蚕农流着眼泪问她:“难道没有办法治吗?”蚕农的话深深刺痛了牟志美的心,她下决心攻克蚕病防治的难关。

牟志美把蚕病防治研究作为了自己的科研主攻方向。无数个日日夜夜,牟志美和其他老师在一起,在蚕病发病机理、流行规律、防治措施、消毒药品和消毒技术等方面开展了全面深入地研究,并及时将科研成果在生产中加以推广。经过十几年的潜心攻关,牟志美和她的课题组建立了一套完善的蚕桑主要传染病防治技术体系,并结合北方蚕区特点制定了技术规范和地方标准。十几年来蚕桑主要传染病防治技术在山东、河南、河北、辽宁、陕西等北方蚕区推广累计超过1200万张,增产蚕茧1亿公斤,增加经济效益约15亿元。在2003年度的国家科技奖评选中,牟志美主持的“蚕桑主要传染病发生规律与防治技术研究”课题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牟志美获奖归来,在学校举行的庆祝课题获奖座谈会上,一位学校领导深有感触地说,这个课题国家下拨的科研经费只有4.7万元,但效益却如此巨大,小项目夺得了国家奖、小学科作出了大成果,这个经验值得总结和推广。“天意怜幽草”,牟志美是个感激生活的人,她总认为自己是幸运的,每一次努力都能获得肯定。然而这一切又岂能用天意来概括,与“天行健”同样重要的是,她有一颗自强不息的心。。由于牟志美在科研工作中的突出成绩,2004年4月,她被评为被评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对于自己的成就,牟志美看得很淡。她认为,养蚕和搞原子弹一样,只不过领域不同,但道理是一样的,那就是干一行、爱一行,力戒浮躁,踏踏实实。谈及未来,牟志美信心满满地希望自己未来几年内,再获得一个大奖。

“你给学生一点爱,学生给你一生的爱。”

与多数女教师一样,牟志美身兼多重身份。走进校园,她是教授、学者;踏进家门她是母亲、妻子。在这多重角色的转换中,她奔波打拼,尽职尽责。她的丈夫教授因工作需要调动到济南,在山东省中医药大学任党委书记。牟志美支持丈夫的工作,深深得体谅丈夫,关心丈夫。每个周末孙书记从济南回到泰安家中,她不顾一周教学的辛苦,为了丈夫能够吃上可口的家常饭,蒸包子、烙油饼,并装满大小饭盒让孙书记带回济南。让孙书记充分感受到一个妻子的对自己工作的理解和支持。牟志美一家人分别在三个城市工作,团聚的时间很少,但讲到家庭的每一个成员她一脸幸福和满足。作为女性,牟志美把社会分配给自己的每一个角色都扮演的有声有色。她热爱生活,有很多爱好,在游泳馆里、在乒乓球室里都有她的身影。现在的牟老师,大部分时间都是和自己的学生在一起。她爱学生,跟学生可以像朋友那样无话不谈,从不厉于声色,但在学习上一点一滴严格要求。对学生的每一篇论文她都逐字逐句推敲、斟酌,给出具体意见。每一个试验她都亲临实验室带领学生观察指导。身为林学院院长和蚕桑学科的带头人,她带着多名博士生、研究生,每周定期给学生上课。她说自己首先是教师,必须与学生沟通交流。在她执教生涯中,对学生既有热心,又有耐心,帮助过的学生无数个,她不仅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教育,而且在课后常常与学生促膝谈心,启发诱导学生刻苦学习,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牟老师家里做了什么好吃的就带给我们,她不只是老师,更像一位慈祥的母亲。”她的研究生们这样说道。对学生的热情和真诚得到了学生的爱戴和尊敬。桃李满天下的牟志美感到无比欣慰,她深有感触地说:“你给学生一点爱,学生给你一生的爱。”

后记

每个人都有梦想,而梦想的实现则需要飞翔的翅膀,一个人的努力只能是一半的翅膀,而另一半是众人的支持,这样,梦想才能够实现。牟志美深深懂得这一点,她认为前进的每一部都离不开团队的支持,她获得的各种荣誉都是团队的荣誉,所以在她的言谈中不时透露出她内心对于集体的珍惜与感激。在林学院院长的岗位上,她尽职尽责,展现出了女性所独有的亲和力和细腻的观察力,得到大家的一致拥护和支持。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牟志美所带领的蚕桑学科的10名教师中有6名教授、2名副教授,其中3名博士生导师、7名硕士生导师。这是一支富有创新精神、年龄结构合理的高水平的教学和科研力量,目前他们正积极申报教育部教学创新团队。

牟志美1989年加入民盟,她热爱党派工作,积极参政议政,在政协会上她对于经济建设中生态保护和生态建设问题、环境治理问题、高效改革等国家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多次提交提案,并获得表彰。在2003年民盟中央第十四次高教研讨会上,她撰写的“深化高等教育改革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注入活力”获得优秀论文。20075月牟志美当选为民盟山东省委副主委,她表示一定认真履行参政党职责,积极建言献策,以做好参政议政工作为自己的光荣使命。

牟志美虽然在教学、科研工作中的取得了许多成绩,但她始终认为,这些成绩并不完全属于自己。 在采访过程中我们多次听到牟志美谦虚地说:“成绩是在大家努力下取得的,我能有这样的发展,得益于有一个团结奋斗的集体。作为这个集体中的一员,我将继续努力,为学科发展、为科教兴国作出新的贡献。”

 

 

                      吴晓明   张文敬

 

 




文章纠错

邮箱
手机
纠错内容
验 证 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