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山东民盟贤达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山东民盟贤达

 

为祖国的教育事业贡献一生 

——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李奇瑞 

 

 

李奇瑞(1928—1995),山东肥城人。1957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历任民盟济南市委员会第六、七、八届副主任委员,民盟山东省委员会第五届副主任委员,民盟中央第五、六、七届委员,山东省第八届人大常委,济南市第九、十、十一届人大常委。曾任山东省暨济南市督学,山东省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山东省外语教学研究学术委员会主任,山东省中学教材评审委员,中共济南市委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特聘专家。 

 

 

1928年5月,李奇瑞出生于山东泰安。祖父早年经商,曾在天津经营过土产,后因买卖赔累不能维持,返家种田。李奇瑞八岁前随父母住在肥城县城,当时其父在该县教会医院任院长。李奇瑞六岁开始上学,在本县小学读到三年级,全家即跟随父亲工作调动迁居邹县,他以后就在邹县师范附小继续读书。“七七事变”后,邹县县城沦陷,因仇恨日本侵略者,父亲坚决不同意李奇瑞去日本伪政府办的学校读书,所以在家中读私塾近一年。十一岁时,李奇瑞离开家庭独自去泰安考入教会办的萃英小学读六年级,半年后毕业即升入萃英中学。甫及半年,学校为日寇宪兵队封闭,大批青年学生被捕。情势所迫,李奇瑞只好又转至济宁天主教所办的中西中学继续学业,直到初中毕业。接着升入北京耶稣教办的汇文高中,一学期后因经济不支,便随本县十几个青年同学去安徽阜阳投奔舅父钱天佑。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李奇瑞利用空闲时间自修英文,11月间,民治新闻专科夜校招生,他即去投考,并在报业班学习两月。1947年,李奇瑞回到泰安,被仁德小学邀去担任该校教导主任。1948年,李奇瑞来到济南,先后担任济南市立一中、济南第二中学外语教员。 

在旧社会,李奇瑞亲眼目睹了苦难的中国人民在三座大山的压迫之下极端悲惨的生活;解放后,他又亲身体会到中国人民是真正站起来了,中华民族的复兴有望了。新旧生活的对比使李奇瑞认识到,人生的全部价值就在于以自己的劳动来为祖国、为人民服务,使祖国迅速富强,人民生活更加美好。“文革”前十几年,李奇瑞把自己的全部精力用于教学工作,不断总结教学经验,改进教学方法。十年浩劫中,他被打成“执行教育黑线的骨干”,关进“牛棚”,备受折磨,但他始终坚信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相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人生唯一正确的道路。粉碎“四人帮”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他的心情无比激动,在欢庆重获解放的同时,就暗暗下定决心,要更加埋头苦干,以自己的全部力量报效祖国。 

 

从事教学工作多年来,李奇瑞像一头老黄牛,在教育战线上默默地耕耘着,为了学生,他再苦再累也心甘。1980年代,已是年过半百的他,除自习辅导外,每天要上5节课。他除课程表上的节数外,多上课达500节,相当于一个老师一年的工作量。有一次为准备学生的考试,他除坚持上课外,用一天一夜的时间为全校刻了17张蜡板的试题,翌日清晨照常到校辅导自习。有时他的低血糖病犯了,就利用课间10分钟到食堂吞上几口干粮,定一定神,照常上下一节课。他常说,上课能治病,只要登上讲台,看到学生那渴求知识的眼睛,有点病也就顾不上了。有一次,学生见他面色惨白,虚汗淋漓,硬是强行把他架下了讲台,一量体温,已达392度了。为了多做工作、做好工作,李奇瑞在努力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把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都用在了教学工作上。他每天都坚持工作到深夜,他从未休过节假日或星期天,他为自己规定了一年两天假日:正月初一和初二,这是因为他当教研组长,要利用这两天时间去看望本组的十几位老师。家里的孩子从小时候盼着他能在暑假领他们去登泰山,而直到他去世,也未能了却孩子们这一小小心愿。对李奇瑞来说,工作以外的事情哪怕花费一小时,他都是舍不得的。多年来,他从不进理发店,都是请其他老师为他理发,十分钟解决。家人常常为给他买件衣服而感到为难,因为他的日程表上难以安排上去商店试穿这个项目,所以往往一拖再拖,终于不买。学校多次组织外出旅游,可他总是主动留在学校为学生补课。有年暑假,在同志们的一再劝说下,总算破例答应要去参加,可是当他一听说有几个同学在教室里希望辅导,就二话没说,走出车门,又上了课堂。 

李奇瑞同志一向注意加强自己的教学艺术素养,多年来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教学方法。高超的教学艺术、严谨的治学态度、勤奋的工作作风,使他在教学战线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赢得了师生们的高度赞誉和爱戴,真可谓桃李满天下了。他教的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都很大,不少学生原来不想学外语,后来在他的引导下,对英语发生了浓厚的兴趣,报考了外语专业。他们常说听李老师的英语课是一种享受,有的学生考上了大学外语系,还抽空回母校,再听上几堂老师的英语课;下课铃响了,学生们不让下课,要求接着讲下去,是常有的事。他就是这样一个用自己的才华和知识滋润了万千颗心灵,用自己高尚的人格魅力感动着无数莘莘学子,把博大的爱心洒向人间的人,一个让人深深敬仰和爱戴的人民教师。 

 

1988年9月,李奇瑞被调到济南市教育局教研室做外语教学研究工作,肩负着指导全市外语教学的重任。过去几十年主要是和青年学生打交道,而新的工作对象却主要是外语教师。教研室是抓教学业务的,他也像对待学生一样,抓教学业务首先从思想工作入手。当看到有些新毕业分配来的年轻教师对教学工作的艰巨性缺乏足够的思想准备,因畏难而不安心工作,有的甚至要设法跳出教育界时,他更加认识到做好青年教师思想工作的迫切性。于是他注意从加强青年教师的事业心入手来抓教学质量的提高。他常以自己数十年从事教师工作的亲身体验来启发青年人要树立远大目标,鼓励他们通过学习与实践,努力探索外语教学的规律,以便闯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外语教学新路子,好为祖国争光,为中华民族争气。不少青年教师被他诚恳的态度和忘我的精神所打动,表示一定要安心教师工作,克服困难,把工作干好。 

在外语教学研究这个岗位上,李奇瑞不断总结教学经验,改进教学方法,致力于探索中学外语教学规律,冲破传统教法束缚,提出了一系列有理论、有实际指导意义的创见,探索出了一条中国式的外语教学新途径,形成了一套较系统完整的教学理论体系。当时的外语教学基本上是沿用自1902年以来代代相传的传统教法,而且还受到50年代苏联落后的外语教学理论的深刻影响,要想改变那种局面谈何容易。可是一想到祖国四化大业的需要,李奇瑞下定决心要以自己的余生之力实现从根本上改变传统外语教法的目标。工作是从调查研究,摸清教与学两个方面的情况入手的。为了不影响正常的教学行政工作,他就把办公室的工作全部放到晚间去做,白天则深入市区的近百所中学和县郊的部分学校进行调研。半年中他走遍了市区所有中学,和几百位外语教师进行了交谈和个别指导。有些学校地处远郊,他从不乘坐汽车,而是骑自行车往返,以便自由掌握时间。经过调查,李奇瑞发现外语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学生缺乏学习外语的兴趣,导致学习掉队。针对这一问题,李奇瑞又到一些学校对部分学生做了多种形式的专题调查,结合个人几十年的教学经验,他进行了认真分析,发现上述状况并不是像一般流行的说法,是由于学生基础差,不用功,教材太重等原因而造成的,关键在于教师,而不在学生;教师的关键又在于教法,而主要不在教师的外语专业水平;教法的关键又在教学的指导思想,特别是如何正确认识与处理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之间的关系,而不在于具体的方式方法。基于上述认识,李奇瑞提出了如下教法改革的初步设想:1课堂教学突出外语语言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的培养;2改革课堂教学结构,大幅度提高训练密度;3树立教学内容的整体观,整体教、整体学,不以汉语讲授语言知识,实行寓讲于练;4课内为基础,课外促课内;5推行“音写反应”书写训练方法。为了检验上述设想的可行性与有效性,在有关学校领导和教师的大力支持下,李奇瑞采取了点面结合的方法,集中力量进行了一系列教法改革的实验:一方面把有志于改革的教师组织起来,做到人人有课题,大家都来搞科学试验;另一方面,在一部分学校进行长周期的控制性教法改革典型试验。经过一年多的试验,证明只要方向对头,敢于打破落后的不科学的传统教法的束缚,外语教学质量是能够大幅度迅速提高的,学生外语学习的巨大潜力与兴趣是能够发挥出来的。这些试验的效果显著,在全省以至全国影响都较大,各省区和山东省各地、市、大企业的学校前来观摩听课的很多,很多专家对改革的方向都作了肯定的评价。十多年前,他提出的“以创造性实践原则为理论基础的外语教法新体系”,至今仍在国内外语教学界具有重大的实践和理论意义。他的科研成果多次获省级科研成果奖。他曾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并分别被授予省市劳动模范、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全国、省市民主党派为四化服务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除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外,李奇瑞还兼着山东省教研室英语教学员的工作,又是山东省中学外语教学研究会的负责人之一,他都尽心尽力把这些工作做好。有时他还应邀到本市的高校外语系去作外语教法的专题讲座,甚至有的高校高年级学生有关外语教法的毕业论文也请他进行指导,外省的同行们来信要求帮助,他也都一一作答。周围的同志怕他身体吃不消,劝他少做一点,他却诚恳地表示,年纪大了,时间不多了,争取多做一点工作,这样才较为安心。 

李奇瑞同志热爱党,热爱民盟组织,深为自己是一名盟员而骄傲。他常表示,自己是盟员,应该以实际行动为盟组织增光。1993年10月,他受民盟省委、市委委派参加了十三省市天津教育考察团的活动,通过广泛的接触和交流,宣传了山东和济南的民主党派在党的领导下所作的工作。回来后认真整理材料,向本市教育界进行了几次传达,效果很好,扩大了盟的影响,教育界不少同志通过参加上述活动,对民盟有了进一步了解。作为民主党派的负责人,在担任省、市民盟副主委和省、市人大常委期间,他努力学习和贯彻执行党的统一战线方针、政策,衷心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真诚地与中国共产党合作共事,积极参政议政,为省、市民盟组织的建设和发展,为济南市多党合作事业的发展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做出了积极的贡献。长期以来,李奇瑞同志身兼数职。在繁忙的工作中,他十分注意把教育教学研究与参政议政、党派工作紧密结合,这是他解决工作头绪多、任务重与时间、精力之间矛盾的成功经验。除了必要的会议活动和处理书面材料外,他从不坐办公室,人们常见他的办公桌上放着一张上写“我去学校,来客请留言”的条子。为了亲自取得第一手资料或验证自己的设想与初步研究成果,他每年绝大多数时间都深入到基层和群众中,特别是到教师群众和边远的乡镇村办学校中去。了解群众的心声,是人大代表和党派参政议政工作的基础,他尽力做到使三者有机地结合,在教学研究的同时为参政议政进行广泛的社会调查。多年来,他提出了许多颇有见地、可行性强的建议与议案,得到了有关部门的高度评价。1990年,他对济南市属5个县及历城区部分乡镇作了数月调查,进行了大量分析、论证,撰写了《大力发展我市农村初级职业教育》的提案,民盟济南市委将该提案在市政协八届四次全会上以党派名义提出并作了大会发言,该提案被市政协评为优秀提案,提案主办单位济南市教委认为“该提案切中农村教育改革的要害问题,具有较强的可行性”。1994年3月,虽然他已是体弱多病,但他广泛调查,充分论证,在市人大十一届二次会议上,连续提出《请按照省有关文件规定,调整有特殊贡献者退休费数额》、《请按有关规定对30年教龄的教师的退休费予以调整》、《请市、区两级政府采取措施,加快明湖中学校舍改造的进度》等3个议案,得到好评。市劳动局、人事局、天桥区政府等有关部门对这些问题均予以落实解决。 

李奇瑞常说,群众是真正的英雄,到群众中去是参政议政的基本功。10多年间,他跑遍了市区及市属各县的几百所中学,了解教学情况,为参政议政提供第一手资料。他下基层,一不要车,二不要人陪,三自带吃食,绝对不给下边添任何麻烦,经常是每天骑车往返50余公里路,远郊的县则是自搭班车。有一次,他到济钢中学去的路上犯了低血糖病,眼前一黑从车上摔了下来,蹲在路旁,吞下几口自带的食物,又继续赶路了。 

“做园丁育得桃李满庭芳,为盟员甘当春蚕吐丝尽”,李奇瑞同志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像蜡烛一样,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把全部的光和热奉献给了他所热爱的教育事业;作为一名民盟负责人,他鞠躬尽瘁,用满腔心血浇灌着民主政治之花,他真正实践了自己的诺言“为群众办实事好事,是人生一世真正价值之所在”。 

(撰稿人:尹荣慧) 

 




文章纠错

邮箱
手机
纠错内容
验 证 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