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山东民盟贤达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山东民盟贤达

 

著名海洋渔业捕捞学家马绍先教授 

 

马绍先教授(1926—2007),山东安丘人,是我国著名的海洋渔业捕捞学家,曾任民盟中央委员、民盟山东省委副主委、民盟青岛市委副主委。 

马绍先先生自幼天资聪慧,勤奋好学,刻苦读书。在安丘只读了一年高中就离开家乡来到青岛,在青岛铁路中学又读了不到半年的高中课程,凭借自己的过人自学能力和成倍的付出,于1946年以同等学力提前考入山东大学农学院水产系。 

 

在进入山东大学后不久的1947年6月2日,山东大学的学生集合起来,走上街头,进行反饥饿、反内战游行示威,遭到国民党当局的镇压,二百多名学生被打被抓。这件事对刚进入大学的马绍先触动很大,使他进一步看清了国民党的反动本质。在山东大学学习期间,他有一个高年级同乡同学叫钟剑秉(后来改名丁华,解放后任国家机关党委宣传部部长),是山东大学学生自治会交际股的股长,对马绍先政治上的影响特别大。丁华对马绍先也十分关心,像兄长一样呵护着他。丁华因在学生运动中表现突出,在反饥饿反内战运动中被学校开除了学籍,他是当时山东大学被开除的六个学生之一。被开除后他就去了河北正定解放区,跟随成仿吾做秘书工作。他走的时候,因没有农村的衣服穿,怕在路上不安全,马绍先先生就把自己从农村来时带的唯一一件大褂子,送给了他。丁华走时一再叮嘱马绍先先生,你现在就是要念好书,不要上坏人的当,做一个正直的知识分子。到了解放区后,他还经常寄信给马绍先先生,介绍解放区的情况,宣传进步思想,鼓励马绍先参加革命。这一切都对马绍先先生后来一直积极向共产党靠拢,以民主党派的身份一心一意为党工作起了重要作用。 

1949年1月,由于在水产系兼职的部分教师随国民党政府驻青机构南撤,导致水产系的多门课程无法开出,学校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决定援例去外地借读。4月1日,包括马绍先在内的80余人,乘中兴轮由青岛启程去上海,并于当月18日在复旦大学生物系正式注册上课,日后又回到山东大学复课,直到毕业。就在1949年6月2日青岛解放的前夕,一些大学的同学劝马绍先随国民党到台湾去,他都一直没有同意。直到6月1日下午还有人来动员他。为了躲避动员,马绍先只好离开学校,躲到老乡家里。他那时已经打定主意,绝不随国民党政府去台湾。马绍先作为一个农村来的学生,能在进步与反动势力激烈争夺的时刻做出正确的选择,与丁华同志长期以来对他在政治上的帮助和影响是分不开的。 

 

1951年马绍先先生山东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一直从事海洋捕捞学渔具理论与设计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四十余年来,他呕心沥血,教书育人,为研究生、本科生、外国留学生、进修教师及工程师,开设渔具力学,捕捞学、高级捕捞学、渔具理论与设计、流体力学、渔业专题等课程,担任教研室主任多年,组建培养了一支海洋捕捞专业师资队伍,指导教师完成了多篇海洋捕捞学论文,在全国海洋捕捞学界产生了一定影响。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他组织领导了山东海洋渔具调查及其调查报告的编写工作,为山东海洋渔具的探索、鉴定和规范化发展做了大量坚实的基础研究工作。为了给国家培养优秀的捕捞专业人才,马绍先先生兢兢业业,任劳任怨,把全部精力投入到教学和科研中去。由于过度劳累,加上严重营养不良,他在给学生上课时昏倒在讲台上,直到被学生送往医院,后被学校送到疗养院疗养了一年多才恢复健康。由于教学上的突出成果,马绍先的教学科研活动曾被拍成纪录片播映,并被撰写成文章刊登在《光明日报》上,还被改编成电影剧本《东海明珠》,由著名电影演员秦怡担任主角。为塑造好角色,秦怡来到水产系一直跟着马绍先上课、参加科研活动,体验生活一个多月,后因文革而搁浅。恢复高考后,马绍先负责建立了全国第一个捕捞专业硕士点,并先后指导了两届硕士研究生,并送走了海洋大学第一批捕捞专业的出国留学生。 

马绍先先生是国内著名的海洋捕捞专业渔具理论与设计专家。在水产学领域,他是治学严谨,学以致用,勇于创新,硕果累累的专家。山东半岛沿海的拖网网具由他设计的至少有20余种。上世纪70年代初,他随水产系迁到烟台,与烟台水产学校合并。在烟台水产学校恢复了他的教师职务,受邀下乡作技术指导时,曾经在山东荣成的一个渔村替渔民设计了一张网,原来当地渔民使用的网工作三天才能捕获一船鱼,而用了马绍先先生设计的网后,不到两天,捕获的鱼就装不下了,产量得到成倍提高,后来被渔民誉为“宝网”。消息传开后,烟台水产学校不断收到渔村的来信、来电,邀请马绍先先生前去做技术指导。在那以后的几年里,马绍先几乎走遍了烟台地区的所有渔村,成了渔民熟悉和尊敬的“扎网师傅”。水产学校收到的表扬马绍先先生的感谢信就塞满了一书柜。 

1978年恢复高考后,马绍先先生随水产系由烟台水产学校迁回了中国海洋大学(原山东海洋学院)。在去山东临朐县看望他下乡的儿子时,偶然发现临朐的老龙湾地下泉水的流量很大,且一年四季流量稳定,水质清澈。出于一个科学家的直觉和对事业的热爱,他马上对老龙湾出水口的流量做了简易的实地测量,并向当地老百姓了解了老龙湾水源的历史。最后得出了可以利用这一天然水力资源进行网具的模型试验的结论。回到学校后,立即向上级科研主管部门申请科研经费,并着手老龙湾天然动力水槽科研项目的设计规划。在马绍先的积极争取下,项目经费很快就批下来了,他又立即开始了水槽的筹建工作。他多次出差亲自与当地政府和村民洽谈试验基地的选址,协调征地、水源使用权等具体事宜,保证了水槽的顺利建成。水槽建成后马绍先先生立即主持了国内尚无先例的天然流水动力水槽的网具模型试验,并取得圆满成功。该水槽也为国内其他网具设计单位和海洋捕捞专业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科研、实习基地。对当时我国网具的设计和改进起到了不可取代的作用。 

在对老龙湾水源进行实地考察时,马绍先先生还发现老龙湾的水温常年保持在摄氏16-18度。虽然他的专业不是养殖,但职业的敏感和雄厚的水产学基础,使他马上联想到,这里水资源的条件,可能为虹鳟鱼的养殖提供理想的场所。在进行老龙湾天然动力水槽设计论证的同时,他又向养殖专业的同事建议对老龙湾的水资源进行虹鳟养殖可行性的考察,并最终实现了老龙湾天然动力试验水槽和虹鳟鱼养殖、育种试验基地的建成。并将成果成功地推广到水源地附近的村民,为当地虹鳟鱼养殖业的开创起了决定性的作用。现在虹鳟养殖已经成为当地得天独厚的产业。 

在“文化大革命”中,马老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当然也无例外的遭遇过挫折和不公正待遇,前后达数年之久。在烟台水产学校的前几年,更是一直在校办工厂的打铁车间烧烘炉,成了熟练的打铁师傅。这期间被停止了教学、科研以及一切社会活动。文革前,马绍先先生与另外两个同事一起利用三年多的晚上和星期天时间,完成了对苏联功勋教授巴拉诺夫的经典著作《渔具理论和计算》的翻译手稿,共55万字,出版社也已经排版印出了清样,后因“文化大革命”而停止印刷。手稿后来被红卫兵抄家时拿走,然后扔到办公室的一个角落里,当作废纸生炉子用了。尽管如此,马绍先仍始终相信中国共产党,相信毛主席不会允许长期放弃国家建设,剥夺知识分子的工作权力的。文革后当出版社来信询问手稿下落,打算重新出版时,他只好无奈的回复手稿已丢失,已经无法找回。拨乱反正后,随着党的各项政策的落实,各级被打倒的干部也陆续解放和恢复工作,知识分子也恢复了教学和科研工作。马绍先又重新回到了教学和科研的第一线,校党委给他安排了比“文革”前更加繁重的工作。在教学方面设置了全国第一个捕捞专业硕士生培养点,出国博士研究生预备培养点,恢复了他的教研室主任职务。马绍先先生为了弥补十年动乱给教学科研造成的损失,工作加倍努力,不辞劳苦,呕心沥血,从未把自己的高血脂、高血压放在心上,直到在去外地讲学时,因劳累过度,导致脑血栓发作,回到青岛后就住进了医院。偏瘫的身体基本恢复后,他又回到工作岗位上,继续为祖国的教育科研事业拼搏,有一分光,发一份热,直到退休。在退休前的几年里,他多次荣获水产界的科研成果、科研论文奖励。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和国家一级保健医疗待遇。1995年被中国水产科学院黄海水产研究所聘请为客座研究员。 

 

马绍先先生于1956年4月加入民盟,1957年开始担任基层委员。1958年以来先后担任过民盟青岛市候补委员、副秘书长、副主委,1958年11月,他参加了民盟全国第三次代表大会,从民盟的三大开始,以后几乎每年都参加。由民盟候补中央委员到中央委员,是六、七、八届正式中央委员,前后三届15年;还担任了一届民盟山东省委副主委、省政协委员、青岛市政协第八届委员会常务委员。在北京开会期间,多次受到周总理和陈毅副总理的接见。他深切地体会到,中国的民主党派要取得进步和发展,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民主革命时期,就是依靠共产党的领导指路,才走上了正确的道路;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各民主党派得到迅速发展壮大,也是靠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帮助。 

马绍先先生从他的一生经历中,逐步认识到只有共产党,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道理,并在长期的多党合作中与中共的领导干部交往密切,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并保持始终。如在刘镇同志任中共青岛市委副书记分管统战工作期间,由于经常出席统战工作会议,和马老接触甚多,从相识到相知,最后成为挚友。马绍先认为刘镇同志是一个很有思想的人,他的政治思想水平很高,作风民主,平等待人,尊重党外人士,善于倾听不同意见,真正把民主党派当作荣辱与共、肝胆相照的挚友。听他讲统一战线工作,可以眼界开阔,使停留在理论上的零散的知识自然结合在一起,让人豁然开朗。 

在改革开放初期,一位打算回国定居的美籍华人找到马绍先,表示要与我市合资成立西北太平洋渔业公司,购买一艘远洋捕捞加工船,让中国的工人和技术人员到阿拉斯加海域进行远洋捕捞生产。当时中国的渔业公司都是在近海捕捞,到阿拉斯加捕鱼还从未有过先例。中外合资在中国还是新生事物。对此项目马绍先先生一直拿不定主意。刘镇同志知道这件事后,认为可以让马绍先先生积极促成这一项目,为本市的经济发展开辟一个新的领域,并且答应:“我请组织给你派一个靠得住的好政委,管人事权,青岛开发出去的项目一定要在青岛扎根。”在马绍先与有关方面多次洽谈后,终于组成了由马绍先、青岛海洋渔业公司总经理和技术人员组成的商业考察团,对阿拉斯加海域的渔场资源、销售市场、渔业政策及合作伙伴进行了广泛细致地考察。考察回来以后,又主笔写出了商业考察及合资可行性报告,上报上级有关部门。该项目后来虽因种种原因而搁浅,但刘镇同志在这件事上的大力支持给马绍先先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说到刘镇书记对他的关心和支持,马绍先先生很动情地说,在我身体不好住院期间,刘镇同志经常来看我,有时促膝长谈,在政治上、生活上给了我很大的鼓励和关心。在刘镇因工作需要调回北京时,还专门来向我道别,并将一套笔墨纸砚和两本画册送给我,留作纪念。刘镇书记回京后还一直与马绍先先生保持书信、电话往来。马绍先认为,他的一生,见证了民主党派和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荣辱与共的挚友关系,他将一生作为中共的挚友,与党同心同德,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贡献全部力量。他的一生也是这样做的。 

 

马绍先先生的一生,除了在教学工作上成绩卓著,言传身教,深受学生的尊敬。在科研工作中也取得了突出的成果,他先后参加并领导了老龙湾天然网模实验室的建设和虹鳟鱼的引进养殖工作,建成了网模实验站和虹鳟育种养殖基地;参与并领导了“全国海洋渔具调查和区划的研究”、“山东省海洋渔具调查与区划的研究”、“拖网上网理论的研究”、“美国西北太平洋底渔场的调查研究”等课题,获得山东省科技进步奖多项。他还是中国大百科全书农业卷水产篇的编委并执笔撰写了“渔具”“渔具模型试验”条目。马绍先先生从事教学科研工作40余年,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专业技术人才。1982年参与组织建立了我国第一个海洋渔业硕士点,编撰著作多部,其中《海洋捕捞技术》、《中国海洋渔具图集》,获农牧渔业部1986年科技二等奖。为山东渔业设计了20余种高效拖网,其中为烟台设计的大型拖网增产373%,为潍坊市组织引进了虹鳟养殖技术。发现并开发了临朐天然流水网模实验基地,奠定和推动了拖网理论的研究。马绍先先生毕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忠诚党的教育事业,为青岛市的统战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他为人正直,待人诚恳,工作兢兢业业,为国家,为民盟,为学校,为学生奉献了自己的全部爱,培养了一批优秀的人才,可谓桃李满天下。他将永远值得人们爱戴和敬仰。 

(撰稿人:刘立范) 

 




文章纠错

邮箱
手机
纠错内容
验 证 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