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专题调研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调研

关于推动山东中医药参与

“一带一路”建设的问题分析及对策建议

 

民盟山东省委

 

 

 

山东是中药材资源和中药材种植大省,野生药用植物分布广泛,是许多道地中药和名中成药品牌的产地,品种丰富,产量平稳,区域化布局渐趋合理,种植面积不断增加,中药材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和产业化水平不断提升,为山东中医药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同时,山东历史上名医辈出,新形势下中医药人才培养教育体系健全,结构合理,层次丰富,为山东中医药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保障。

 从历史到今天,中医药在“一带一路”的发展源远流长,沿线各国对中医药具有强烈需求,中医药全球化取得重要进展,得到欧美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高度认可,受众稳步增加,已经形成良好的接受氛围。 “一带一路”沿线的这种历史及现实需求为我省中医药参与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然而,由于缺乏法律支持与保护,我们依然面临着中医药走出去的共同问题,在中药材产业发展和人才队伍建设方面仍然落后于国内先进省份。此外,山东与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基础薄弱,境外投资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对外合作交流机制严重滞后,没能为中医药走出去铺平道路。重重困难之下,山东中医药要想走出国门、融入“一带一路”并且大有作为,必须开拓视野,放眼长远,立足优势,寻找新的突破口和着力点。

经过实地调研和充分研讨,民盟山东省委认为,推动中医药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必须配合国家总体战略,尽快制定并实施山东省中医药“一带一路”发展规划,积极推动山东中医药大学参与中医孔子学院和中医药国内示范基地建设,打造山东中医药助推“一带一路”战略的新平台。同时,要巩固中草药种植和销售大省地位,加强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力度,引导我省中药材种植产业健康发展,并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山东自然、交通、文化、教育、旅游等方面的优势,重点发展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旅游服务产业,争取更多的项目进入国务院遴选名单。

“中医药振兴发展迎来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时机。”民盟山东将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集中盟内外智力优势,谏诤言、献良策,尽心竭力履行参政党职能,为切实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推动山东中医药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推动山东中医药全面走出山东、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贡献新的力量。

 

 

一、前 

中医,国之瑰宝;中药,绿色、环保、高效;中医药,“伟大的宝库”;中医药文化,更是中华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虽历经坎坷、几遇存废之争,中医药仍存留至今。习近平主席在致中国中医科学院成立60周年的贺信中不仅充分肯定了中医药的历史地位、重要贡献,而且明确指出:“中医药振兴发展迎来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时机。”

2016102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在国家层面提出的健康领域中长期战略规划,其中设立了“发挥中医药独特优势”专门篇章,明确了中医药的重点任务。全篇多处提及中医药,将其融入健康中国建设各方面。尤其提出在健康产业领域,健康服务业总规模将从2015-2020年的8万亿元,增加到2030年的16万亿元。这些论述和数据让我们看到了未来中医药发展的巨大空间。

今年是“十三五”起步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也是中央领导同志对中医药工作重要指示的贯彻落实之年,山东中医药和其它产业、领域一样,要站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高度,抓住机遇,积极参与到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民生保障、健康服务中去,贯彻落实国家“积极推动中医药海外发展”相关要求。

机遇在前,重任在肩。为了强抓机遇,继续推动中医药创新、发展,中共中央、国务院的一系列重要文件,都将中医药的发展明确地摆在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要位置。《“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以及国务院印发的《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国办发〔201532号)、《关于促进医药产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611号)、《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国办发〔201615号)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中医药发展“十三五”规划》(国中医药规财发〔201625号)等有关文件连续发力,充分表明了我国家振兴、发展中医药的决心。

多箭齐发之时,靶心尤为明确。这一系列文件,尤其是《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国办发〔201615号)和《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国办发〔201532号),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22号)和《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40号),在保障人民群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的基础上,全面深化改革,创新服务模式,鼓励多元投资,加快市场培育,充分释放中医药健康服务潜力和活力,充分激发并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中医药健康服务需求,推动构建中国特色健康服务体系,提升中医药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率等方面,为我国中医药健康发展绘就了蓝图、指明了方向。

宏图在前,中医药大省奋勇争先。为了将中共中央、国务院的文件精神落到实处,我省相继出台了鲁政办发〔201638号等一系列文件和相应的实施意见。这一系列文件围绕加快构建现代医药产业体系,着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绿色安全高效发展,不断健全配套政策措施,积极营造医药行业发展良好环境,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普及和宣传中医药文化知识,激发中医药原创优势,促进中医药产业提质增效,尤其是在实施“走出去”战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推动中医药海外创新发展等方面,制定了科学的规划,提出了推动我省中医药由大到强转变的任务目标。

谏诤言、献良策,民盟省委切实履行参政党职能。为全力推进我省中医药振兴发展,我们在全省展开广泛调研,深入了解我省中医药在深化改革、体系建设、产业发展、人才培育以及中药材生产、研发、制造等过程中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并着重围绕如何提升山东融入“一带一路”的质量和水平,推动山东中医药走向海外,尤其是走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集中有关部门、医院、高校和科研院所和企业的盟内外专家学者、领导同志,开展了多次全面细致的研讨、座谈。民盟省委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多次补充调研,提出了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意见和建议。

 

 

 我省中医药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势

自习近平主席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设想以来,中医药作为传统产业就一直在寻找突破口,寻找新的增长点,力争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汇集优势、发力海外。

近年来,中医药海外发展也迎来历史机遇期,国家领导人大力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积极推动与沿线各国在传统医药领域合作。2015328日,国务院授权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中提出,扩大在传统医药领域的合作。近期即将出台的《中医药“一带一路”发展规划》除明确五个方面的重点项目外,还为中医药“走出去”制定了更为详细的方案,提供了坚实的政策保障。未来,中医药海外发展前景广阔,据估算,全球中医药市场产值达500亿美元。

在振兴发展中医药的历史机遇期,面临如此巨大的海外发展空间,山东省中医药凭借优越的自然、历史和现实条件,理应迎头赶上,有所贡献!

一、山东是中药材资源和中药材种植大省

我省位于东部沿海、黄河下游,在北纬34°22.9′—38°24.01′、东经114°47.5′—122°42.3′之间。境内地貌丰富多样,有中山、低山、丘陵、台地、盆地、山前平原、黄河冲积扇、黄河平原、黄河三角洲等9个基本地貌类型,又以平原丘陵为主。气候属暖温带季风气候类型,降水集中,雨热同季,年平均气温11—14℃。光照资源充足,光照时数年均2290—2890小时,热量条件可满足农作物一年两作的需要。年平均降水量一般在550—950毫米之间,无霜期180220天。这种优越独特的南北过渡型气候条件,起伏多变的地形地貌,为我省数十种珍贵道地药材提供了优越的生长环境。(注:下文所列我省中药材数据均出自《山东省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2014-2020年)》)

中药材资源丰富,种植面积不断增加。全省中药资源约1500种,占全国中药资源种类的10%以上,其中植物类中药资源1299种。进入21世纪以来,我省中药材产业发展规模、基地建设水平、区域化布局、生产组织模式、品牌影响力、市场化运营水平等方面取得了明显进展,进入国内先进行列,发展成为中药材资源和中药材种植大省。目前,全省中药材种植品种70余个,其中实现规模化种植的20多个,中药材种植面积已经发展到180万亩以上,约占全国中药材种植总面积的10%,产值近90亿元。全省中药材规划种植面积到2020年预计可达300万亩,产值将至150亿元以上,增长比例达67%。届时,我省中药材种植面积和产值都将处于全国前列。

山东省是许多道地中药和名中成药品牌的产地。山东道地中药分布广、面积大、品类多,有金银花(平邑)、玫瑰花(平阴)、北沙参(莱阳)、桔梗(淄博)、阿胶(东阿)、酸枣仁(历城),丹皮(菏泽),茵陈(惠民),翻白草(牟平),灵芝(泰山),蟾酥(莒南),另有全蝎,黄芩、徐长卿等。另外,丹参、黄芩、黄芪等中药人工种植面积均超过万亩。得益于优质的药材基础,山东还是不少名中成药品牌的产地,如莱阳梨糖浆、至宝三鞭丸、三鞭酒、健脑补肾丸、牛黄益金片等,都是享有盛誉、耳熟能详且在实际诊疗中广泛使用的品牌。

野生药用植物分布广泛,品种丰富。据现有文献记载及调查统计,我省药用植物1400余种,地产药材达350余种。其中,胶东半岛地区的植物种类最丰富,为山东省药用植物资源丰富和药材生产的主要产区之一,重要的野生药用植物1000种以上。鲁中南山地丘陵区为山东省药材主产区,分布着山东道地药材中2/3的品种。鲁北滨海平原区植物种类单纯,重要的药用植物近300种。鲁西鲁西北平原区野生药用植物贫乏,重要的近400种,多为耐盐碱植物。

布局合理,优势集中。相对于沂蒙山区、胶东半岛的文登、鲁西南的菏泽为主的传统产区,文登西洋参、菏泽丹皮、平邑金银花、郯城银杏叶、莒县黄芩等当地种植面积分别占全省同品种种植面积的95%85%75%70%60%

产业基础好,发展模式新。据统计,我省已经成立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200余家,中药材销售专业合作社(公司)300家;现有以中药材种植、提取、销售为主业的规模以上龙头企业20多家。建立万亩以上规模的中药材种植基地10处以上,通过中药材GAP(良好农业规范)现场认证的有6处。金银花、丹参、桔梗、西洋参等中药材年交易量分别占全国同期同品种交易量的60%50%50%30%以上。“公司+基地+农户”和“合作社+基地+农户”正在成为我省中药材产业的主要发展模式。

二、山东中医药人才基础雄厚,培养教育体系健全,人才辈出

山东是中医大省,名医辈出。中国历史大十名医中,山东有两位:扁鹊、钱乙。位列中国历史十大名医之首的中医鼻祖——扁鹊是今山东长清人,善用“针石”、“服汤”、“熨”等治病,善于运用四诊,尤其是善用脉诊和望诊来诊断疾病。《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记述了他为齐桓侯诊病的故事,广为流传。

北宋医学家钱乙今山东郓城人,以儿科著名,所著《小儿药证直诀》,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儿科专著。它第一次系统地总结了对小儿的辨证施治法,使儿科自此发展成为独立的一门学科。后人视之为儿科的经典著作,把钱乙尊称为“儿科之圣”、“幼科之鼻祖”。

此外,春秋战国时期的淳于意、宋代的成无己、清代的黄元御。新中国成立后,一共评出二届60名国医大师,第一届名列其中的是张灿玾,第二届我省是尚德俊。另外,全国500名老中医名单中,山东有129人名老中医,像浦家祚等名老中医在国内外都享有较高的声誉。

中医药人才培养体系健全,层次丰富。目前,我省医药类院校有10余所,专业设置合理,特色鲜明,主要有: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是3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另有中西医临床医学、眼视光医学、药物制剂、中药资源与开发、食品卫生与营养学 、针灸推拿学、药学、市场营销 、制药工程 、康复治疗学、护理学等专业,全日制在校生2.1万人)、泰山医学院(中药学)、潍坊医学院、滨州医学院(中医学、中西医结合)、济宁医学院(中医学、中西医临床医学)、齐鲁医药学院(原山东万杰医学院)(药学)、山东协和学院、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中医学、中药学、针灸推拿,经方研究所、针灸推拿研究所、中药研究所,全日制在校生1.4万人)、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中药、康复治疗)、山东药品食品职业学院(中药系,全日制在校生8848人)。另外,综合型大学也开设相关专业,如山东大学设有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这些院校每年稳定地为全国、全省输送各类中医药人才。

山东省早在2004年就下发了《山东省高层次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培养计划》,这是该省为培养优秀中医临床人才、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而采取的重要举措。目前,已对三批高层次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培养对象,在读经典、做临床、跟名师方面进行了重点培养。

此外,山东积极参加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在已完成的前三批中,第一批暂未查出具体人数。在第二批中,山东有20人,人数位居全国第二,仅次于江苏省(22人)。20129月启动的第三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在2016年也已经完成。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的总计500人的第三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名单中,我省有30人,数量上与北京市持平,位居全国各省(市、自治区)首位。

三、“一带一路”沿线的历史及现实需求为我省中医药参与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从古至今,中医药在“一带一路”沿线广泛传播,愈来愈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和人民的普遍接受。中医药是古丝绸之路商贸活动的重要内容。两晋南北朝时期,中医药传入朝鲜、日本、韩国,并逐步影响到东南亚诸国。隋唐五代、宋元时期,鉴真东渡日本,玄奘西行取经,加强了中医药与周边国家的交流。随后,乳香、没药、血竭等阿拉伯地区传统药物也随丝绸之路交流传入中国,我国的炼丹术、脉学、本草等陆续传入欧洲国家。

如今,“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对中医药及本国传统医学高度重视,立法及监管日趋完善。例如,日本、韩国、朝鲜、蒙古等东亚国家均对传统医学非常重视,大多数国家把传统医学纳入医疗卫生体系,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享有相同的地位,互为补充,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医药在东南亚地区有悠久的历史和良好的民众基础,大多数国家已对传统医学或中医学进行立法,且当地传统医药资源丰富;在南亚地区,印度、尼泊尔等国大多拥有自己的传统医学,且设立法律法规进行管理;由于饮食结构的原因,高血脂、高血压、心血管、骨质增生等病症在中亚国家居民当中比较普遍,而中医药治疗此类疾病见效快、疗效好且价格低廉,因此倍受中亚居民青睐。

迄今为止,我国与外国政府、地区组织签署了86个专门的中医药合作协议,其中绝大多数分布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开展一带一路中医药合作搭建了交流平台。

中医医疗合作不断加强,中医药出口稳步增长。仅在2011-2014年间,就有俄罗斯、法国、马来西亚、意大利、澳大利亚、巴林、卡塔尔、乌克兰、白俄罗斯、吉尔吉斯斯坦等30多个国家提出与我国一起在海外建设中医医院、开展中医医疗合作。

2015年,中国中药出口37.7亿美元,环顾全球,承认中药药品身份的国家和地区基本分布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这些市场对中药的需求增长较快,存在巨大发展潜力。2014年统计数据显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中药类产品出口最多的为东北亚地区国家,占出口总额的40.50%,其中以日本最多,达到4.4亿美元,出口产品主要为提取物和中药材及饮片。

中医药全球化进展加速。“十二五”期间,中医药及中医药文化在全世界更多的国家和地区得到宣传、普及、推广,并被更广泛地接受。在第67届世界卫生大会上,以我国联合马来西亚等国提出的传统医学决议顺利通过,以中医药为代表的传统医学首次纳入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疾病分类代码(ICD-11)。中医药相继纳入中美战略经济对话框架、中英经济财经对话框架,《中国对非洲政策文件》明确支持开展中非传统医药交流与合作。中医药已传播到183个国家和地区,我国与外国政府、地区和国际组织已签订86项中医药合作协议,建设了10个海外中医药中心,并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立了10所中医孔子学院。国际标准化组织(ISOTC249正式定名为中医药技术委员会,并发布5项国际标准,ISO/TC215发布4项中医药国际技术规范。

中医药得到欧美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高度认可。中医尤其是针灸在美国认可度很高,目前全美50个州中已有44个州批准颁发针灸执照。每年有100万以上的患者接受针灸治疗,针灸医师达到10000多名,同时从事针灸的西医师约有3000人。针灸治疗也逐步被纳入美国医疗保险系统,其发展进入稳定期。(摘自人民日报-人民网)

澳大利亚政府对针灸发展情况统计结果显示:在澳大利亚,有70%的医生会在治疗以后向患者推荐针灸理疗,一年中连续12个月去接受针灸调理的患者占到澳大利亚总人口数的10%,而且几乎所有的医疗保险机构都对针灸调理治疗给予补贴。目前,澳大利亚约有20所大学提供中医课程,其中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悉尼理工大学、本悉尼大学还提供研究生课程。

据统计,欧洲现有60%以上的人使用传统药品,受过培训的中医药人员约有10万余名。其中在职的约占60%,中医药诊疗机构有1万多所,大部分以针灸为主,有30%-40%的诊所兼用中药及其制品;中医教学机构300多所,每年将向各国输送5000多名中医药人员。中药产品进口批发商500多家,即使在仅有1500万人口的荷兰,中医药人员也达4000多人,且拥有1500多家诊所。

英国中医诊所现有3000多家,其中在伦敦就有1000多家。针灸医师7000多名,大小中药供应商40余家。中医药业在英国拥有的总资产约为11.5亿英镑,已成为在英华人除餐饮业之外最大的产业。而瑞士政府早在19993月就开始将中医、中药、针灸的费用纳入国民医疗保险之中。

意大利不少医院设有中医门诊部,全国草药店均能见到中草药和中成药。比利时已把针灸纳入正规医学,挪威已成立官方的中医药工作小组,加快了对中医药的发展。

目前在欧洲主要的中医药团体有“全欧洲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欧洲中药商会”和“全欧洲中医药高等教育学院联合会”等专业组织,正积极配合欧盟及各成员国政府对中医药立法和管理的工作。

 

  我省中医药参与一带一路建设问题分析

一、缺乏法律支持与保护

由于国家没有出台《中医药法》,山东在中医药发展方面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健全,中医药的发展缺乏立法支持与法律保障。虽然早在2015年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就已经审议过《中医药法(草案)》,但在201637日发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务院2016年立法工作计划的通知》(国办发〔201616号)中,却没有看到《中医药法》。

二、中医药走出去面临的共同问题

国家层面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比如:各国立法程度、经济发展水平、文化信仰各不相同;符合中医药特点的现代中医药研究方法学和国际标准规范尚待建立;中医药面临越来越多的法律障碍和贸易壁垒,进入国际医药主流市场进展缓慢,中医“西医化”严重,对经典名方保护不够等,我们亦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

三、山东中医药参与“一带一路”建设面临的具体问题

在中药材产业发展方面。一是基础设施投入少,生产条件差。国家和省对中药材基础设施建设缺乏专项投入,专业交易市场的仓储、晒场等配套设施简陋。二是种质资源家底不清,良种选育有待加强。中药材育种的专业科研机构仅2家,涉及中药材栽培的只有6家。三是科技研发力量不足,支撑产业能力差。省级中药材工程技术中心只有3家,中药材生产的专业技术人员不足百人。四是技术服务体系不完善,多数科研成果侧重于基础研究或应用基础研究,科技成果转化率低。五是产业链条较短,产业化水平较低。大部分药材以原料和初级产品出售,精深加工程度较低,企业竞争力不强,年销售收入过千万元的企业不足20家。六是市场宏观调控不足,产供销信息不畅。全省尚未建立规范统一的中药材市场供求信息平台,药农的种植、销售等存在很大盲目性。

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面向国际的中医药复合型人才队伍缺乏等。以山东中医药大学为例:作为我省中医药特色名校,山东中医药大学在全国的排名一直不高。另外,在医药类大学排名中,我省各级各类中医药院校排名的情况都不乐观。

学校名称

年份

名次

所在地区

类型

山东中医药大学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6

297

山东

医药

2015

266

山东

医药

2014

264

山东

医药

2013

242

山东

医药

2012

228

山东

医药

2011

217

山东

医药

2010

210

山东

医药

(注:数据来自中国校友会大学排行榜)

2015年中国公办医药类大学排名:

 

名次

学校名称

全国排名

地区

总分

星级

 

1

北京协和医学院

38

北京

66.8

5星级

 

2

第三军医大学

57

重庆

65.32

5星级

 

3

第二军医大学

60

上海

65.15

5星级

 

4

第四军医大学

64

陕西

64.85

5星级

 

5

首都医科大学

97

北京

63.42

4星级

 

6

南方医科大学

99

广东

63.39

4星级

 

7

北京中医药大学

117

北京

63.03

4星级

 

8

天津医科大学

123

天津

62.82

3星级

 

9

中国药科大学

125

江苏

62.74

4星级

 

10

哈尔滨医科大学

139

黑龙江

62.47

3星级

 

11

中国医科大学

141

辽宁

62.44

3星级

 

12

广州中医药大学

151

广东

62.24

3星级

 

13

上海中医药大学

157

上海

62.2

4星级

 

14

重庆医科大学

162

重庆

62.16

3星级

 

15

南京医科大学

164

江苏

62.12

3星级

 

16

南京中医药大学

168

江苏

62.03

3星级

 

17

天津中医药大学

184

天津

61.78

4星级

 

18

温州医科大学

191

浙江

61.7

3星级

 

19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7

四川

61.54

3星级

 

20

大连医科大学

216

辽宁

61.48

2星级

 

21

安徽医科大学

223

安徽

61.43

3星级

 

22

河北医科大学

227

河北

61.4

3星级

 

22

新疆医科大学

227

新疆

61.4

2星级

 

24

广西医科大学

235

广西

61.38

2星级

 

24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35

黑龙江

61.38

3星级

 

26

沈阳药科大学

246

辽宁

61.35

4星级

 

27

山东中医药大学

266

山东

61.22

2星级

 

49

泰山医学院

396

山东

60.69

1星级

59

潍坊医学院

466

山东

60.54

1星级

 

 

63

济宁医学院

506

山东

60.48

1星级

 

63

滨州医学院

506

山东

60.48

1星级

2015年中国民办医药大学排名:

学校名称

全国排名

地区

总分

星级

山东协和学院

7

山东

98.67

5星级

齐鲁医药学院(山东万杰医学院)

100

山东

80.38

1星级

(注:数据来源于艾瑞深评价报告。其中,星级评定以大学的人才与科研产出的质量为基准,强调的是大学的师资水平、毕业生质量和科研成果水平等。星级评价结果分为6个星级,最高为六星,最低为一星。)

政策、规划落实过程中问题颇多。为落实中央文件、政策要求,我省推出了一系列的激励、奖励和优惠政策。但是,在贯彻落实的过程中,由于专家队伍、专业人才的缺失,许多地方在建或者已经建成的诸如“国医堂”、中药材交易市场之类的工程,根本不具备送医治病、药材交易的功能,问题颇多:一是病房闲置。因为没有专业的中医药人才,建成的病房无法接诊病人;二医疗器械闲置。针灸、按摩等相关科室的器材因无人操作,长期闲置;三是市场冷清。由于规划缺位,兴建的市场经营状况不佳,有的中药材交易市场甚至沦落为了古玩市场;四是名不符实。名为中医、国医,实际上绝大部分都是西医在诊治,中医的作用根本得不到发挥、利用。这些闲置、摆设或名不符实的情况,套取了大量的财政资金和财政补贴,却根本起不到任何振兴中医的作用,甚至在一定程度上给中医药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严重降低了中医药在群众中的信誉和声望。

四、山东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存在诸多困难和问题,中医药参与“一带一路”的家底薄、整体难度大

山东与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基础薄弱。从区域位置上来看,山东地处“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交汇区域,这表面上看是山东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但深入分析,我们就能看出:相对于与东盟、澳大利亚、韩国、日本等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区域的合作水平而言,山东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的中亚、中东欧、俄罗斯等区域和国家之间经贸合作尚处于起步阶段,基础比较薄弱。这也就是众多专家学者所谓的“东向”开放与“西向”开放存在的不平衡现象,而这种不平衡现象极不利于山东发挥“一带一路”交汇枢纽作用。

山东境外投资存在诸多不足之处。2002年,《关于进一步加快实施“走出去”开放战略大力发展国外经济合作的实施意见》出台。2005年,《关于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的意见》出台,并明确制定了在财政、金融、审批、服务、促进等方面的22条扶持政策,成立了由分管副省长任组长的省实施“走出去”战略协调领导小组,建立了“走出去”工作目标责任制,将“走出去”各项指标纳入各级外经贸指标考核体系,有力推动了对外经济合作的发展。

但是,限于自身发挥的产业布局、领域分布和经济结构调整现状,山东的投资结构依然不够合理、多数项目规模偏小且投资方式比较单一。由于山东企业对外投资起步较晚,大多数企业对境外投资环境缺乏足够了解、对国际投资规则及运作方式不够熟悉,再加上缺乏跨国经营的专业人才,没有足够的管理经验,导致风险管控能力不足,在驾驭国际化经营方面能力明显欠缺。

对外合作交流机制严重滞后。“一带一路”的战略决策提出之后,沿海的广西、广东、上海、福建等省份和陕西、甘肃、宁夏、新疆等内陆省份,已分别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建立起一些有效的合作机制,搭建了一系列产业合作和投资贸易的重要平台。这些合作机制和平台,提升了相关省份的影响力和知名度,有效促进了他们与东盟各国之间的合作。然而,山东与沿线国家之间既缺少国家级合作平台,与沿线国家地方层面之间的合作交流机制也明显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山东与沿线国家之间合作的开展。

此外,“一带一路”贯穿几十个国家,每个国家市场成熟度不同,不同国家在文化、经济、法律、政治和监管体系上存在明显差异,一些国家还存在政治不稳定或是政府管治低效的情况。山东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中医药生产、制造企业“走出去”有可能面临政治风险、商业环境风险、法律风险、财产安全风险、文化冲突风险等一系列风险考验。另外,开放型经济体制不完善、与国内沿线省份的合作有待加强、需要面对来自其他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企业的竞争以及国内其他省份的竞争等一系列问题,都是山东面临的重要挑战。

重重困难之下,山东中医药要想走出国门、融入“一带一路”并且大有作为,必须开拓视野,放眼长远,立足优势,寻找新的突破口和着力点。

 

  山东特色中医药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配合国家总体战略,尽快制定并实施山东省中医药“一带一路”发展规划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以及《中医药发展“十三五”规划》都提出要“积极推动中医药海外发展”,“积极参与国家‘一带一路’建设”。规划还明确指出:将支持各省市根据自身特色优势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中医药合作,提升能力,促进转型,发挥香港、澳门的优势,积极参与和助力中医药“一带一路”建设。

国家战略在前,方向已经明确。建议我省立足全省中医药发展实际情况,充分发挥山东中医药在资源、人才等方面的优势,在平安山东、好客山东、食安山东等品牌建设的基础上,融合我省文化、旅游、教育资源,制定山东省中医药“一带一路”发展规划。

同时,建议我省的发展规划积极靠拢国家确立的中医药国际专项,做好区域布局,推动省内各类优秀中医药机构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合作成立中医药中心,并在援外工作中增加中医药服务内容,主动面向当地民众提供中医医疗和养生保健服务。

二、抓住科研院所改革良机,以山东中医药大学为主体,打造山东中医药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新平台

紧抓科研院所改革良机,整合我省中医药科研力量,争取将山东中医药大学列入国家中医药中心国内示范基地。目前,“一带一路” 中医药中心国际合作专项已在多国建立或筹建中。与此同时,我国还建设了广东省中医院、天津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国际服务贸易促进中心、海南省三亚市中医院、河北省医疗气功医院等5个国内示范基地。

在我省科研院所改革的关键期,建议中共山东省委、省政府以山东中医药大学为主体,高效整合省内中医药科研院所,打造一流的中医药科研平台,积极争取将山东中医药大学列入国家中医药中心国内示范基地建设名录,尽快立项并力争在“十三五”期间开工建设、正式运作。

三、强抓中医孔子学院建设良机,切实保障以山东中医药大学为代表的山东中医药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大有作为

“一带一路”沿线建立中医孔子学院基础好、潜力大。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主要包括65 国,我国已在其中的51 国建立174 所孔子学院。自2008年开始在全球兴建的中医孔子学院目前已经建成并投入动作的有6所,分布在英国、澳大利亚、日本、美国、匈牙利和圣马利诺共和国。其中,只有匈牙利是在“一带一路”的65国之列。因此,在已经建立174所孔子学院的51个国家中,中医孔子学院发展潜力、空间巨大,助推一带一路战略,大有可为。

山东中医药大学具备参建中医孔子学院的实力。已经建成的6所中医孔子学院中,参与建设的既有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等专业院校,也有综合性的华北理工大学,还有民办的北京城市学院。作为传统的中医药专业院校,山东中医药大学有实力、有条件参与其中。

目前,山东中医药大学先后与亚洲、欧洲、非洲、美洲、澳洲、台港澳等国家和地区的30余所大学、医疗机构建立了长期的友好合作关系,合作办学、合作办医,国际教育学院负责招收和培养外国留学生、台港澳及华侨学生,开展本科、硕士和博士层次的学历教育及各类短期培训项目,能够用英语、日语、韩语等多种语言授课。

山东应推动山东中医药大学参与建设中医孔子学院。多年来,山东与越南、乌克兰、土耳其、以色列、罗马尼亚、亚美尼亚等国家部分城市结成友好城市,在文化、教育、科技、经贸等方面有着深入的交流。同时,在融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过程中,山东亟需一个宣传齐鲁文化、提升山东形象的平台、载体。

在《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国办发〔201611号文件  促进医药产业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鲁政办发〔201638号)中,明确提出“积极发展现代中医”,并特别强调要“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积极融入和贯彻实施一带一路战略”。

因此,建议中共山东省委、省政府积极与国家汉办、教育部等孔子学院、中医孔子学院的国家主管部门加强联系,推动山东中医药大学参与建设中医孔子学院,加快海外医疗中心的培育和建设。同时,尽快将参建方案列入国家遴选项目名单,确保“多层次的中医药国际教育交流合作”(引自《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中有山东元素,有齐鲁文化和具有山东特色的中医药文化,提升山东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

彰显山东中药特色,专项扶持中医药文化和中医药基础知识的“慕课”平台开发和中医孔子学院教材编写工作。课程、课时安排以及教材问题是固本强基中医孔子学院发展的主要问题,而大型的开放式网络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MOOCs,简称“慕课”)可以更加灵活、新颖、生动、活泼地向中医孔子学院的受众讲解中医药文化和中医药基础知识。此外,山东中医药大学1990年以来,编著出版医药、社科等各类教材和专著1200余部,在国家中医管理局组织的“新世纪高等中医药教材”编写工作中,担任了32部教材的主编和副主编任务,具有雄厚的专业教师队伍和丰富的教材编写经验。

为此,建议山东省拨付专项经费,由山东中医药大学牵头,开展中医药文化和中医药基础知识的“慕课”平台开发和中医孔子学院教材编写工作,支持青年教师赴国外访问访学,鼓励聘请高水平外国专家来校开展学术交流,在为我国中医孔子学院建设贡献力量的同时,加大力度推介山东,推介齐鲁文化和特色中医药文化。

四、加强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力度,引导我省中药材种植加工产业健康发展

我国是世界中药种植和原料供应大国,我省又是国内中药材种植大省。经过多年稳健发展,我省中药材种植面积由本世纪初的30万亩左右,已经发展到现在的180万亩以上,约占全国中药材种植总面积的10%,产值近90亿元。金银花、丹参、桔梗、西洋参等中药材年交易量分别占全国同期同品种交易量的60%50%50%30%以上。《山东省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2014-2020年)》确定的发展目标是:到2020年,全省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300万亩,比2012年增加120万亩;产值150亿元以上,增长67%,面积和产值处于全国前列。

要想实现既定的发展目标,推动我省中药材的海外发展,积极参与国家一带一路中医药产业发展,我省应着重做好以下几点:

首先,要加大GAP基地建设。目前日本、韩国在世界中药市场所占份额高达80%-90%,日本中药制剂的生产原料75%从我国进口。他们低价从中国收购中草药,经过他们加工,制成符合国际标准的片剂、胶囊等销往世界各地。而我国世界市场占有率低、开拓海外市场难度大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标准化和规范化问题,符合中医药特点的现代中医药研究方法学和国际标准规范迟迟没建立。

不仅如此,《关于取消13项国务院部门行政许可事项的决定》(国发〔201610号)中还明确规定取消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认证。要知道,日本著名的津村药业,其汉方药中的草药大约80%需从我国进口,津村药业已先后在我国建立了70多个GAP药材种植基地。而我国GAP基地最多的是同仁堂,却也只有区区8个。中药材是中医疗效的保证,没有规范的基地,很难保证中药材的质量。

因此,建议我省在《山东省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2014-2020年)》明确的重点发展的21个中药材GAP认证生产基地的基础上,选择有代表性的道地药材种植区域,通过政府扶持、引进社会资本、科研院所提供技术支持等方式,加快GAP基地建设。

其次,要推动传统道地药材种植基地的科学、稳健发展。近年来,由于体制不健全、市场波动大以及盲目跟风种植带来的价跌滞销等因素,我省道地药材的种植面积萎缩严重。道地药材是我省不可多得的优势资源,是山东中药材生产发展的重要方向,只有道地药材种植基地科学、稳健发展,山东的中医药品牌才会屹立不倒。

为此,建议加大政府规划和引导力度,建立实时、完善的供需信息平台和政府保护价收购方案,确保在全国药材市场久负盛名的道地药材种植面积稳定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保护种植户的积极性和合理收益,巩固好山东中医药发展的根基。

第三,要在大力发展我省优势、特色药材的同时,适时发展小、散、冷、背药材。文登西洋参、菏泽丹皮、平邑金银花、郯城银杏叶、莒县黄芩等是我省竞争力较强、优势突出的药材,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在提高质量的基础上,巩固种植面积,提高药材产量。与此同时,那些小、散、冷、背药材价格波动大,市场供需情况变化较快,相关部门要及时做好引导,科学总结其波动规律,灵活发展这些药材,扩大山东中药材在海内外的市场占有率。

第四,提高加工过程的规范化、标准化程度。与我国中药注重原料种植相比,韩国对原料的加工操作规范,标准严格,且包装宣传到位,相同等级的参类产品单价是我国的25倍。

因此,建议集约发展我省中药材加工产业,珍惜我省中药资源,在深加工以及加工的规范化、标准化方面多下功夫,提高中药材的市场竞争力,在稳定出口量的同时提升产值。

第五,加快我省中药材交易市场的现代化建设水平。当前,我省重点建设的是以平邑为主的金银花交易市场、以临朐为主的丹参交易市场、以文登为主的西洋参交易市场,着力提升的是鄄城舜王城国家级中药材市场的集散能力。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包括鄄城舜王城中药材市场的建设都严重滞后,基础设施、信息平台建设,尤其是物流网络的建设都还停留在较低层次上,跟不上国家战略发展的需要,更难以实现我省中药材“走出去”的宏伟目标。

为此,建议重点扶持舜王城国家级中药材市场的建设,集中财政力量并积极吸引社会资本进入,或以时下最受欢迎的PPP模式,尽快提升舜王城的建设水准。同时,积极培育区域性中药材交易市场,立足我省道地药材多、种植面积大的优势,高标准、规范化设计,多渠道筹措资金,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尽快建成现代化的交易市场,在提升集散能力的同时,增强我们对优势药材的市场议价能力,推动我省由中药材种植大省向强省的转变。

五、发挥山东优势,重点发展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旅游服务产业

好客山东、养生福地,绵长的海岸线、悠久的历史、多样的文化……山东对海内外的吸引体现在方方面面。在全球集中迈向老龄化的形势下,健康、养老、养生以及旅游作为市场潜力巨大的新兴产业,在多个国家规划中都成为重头戏。在经济结构调整,一二三产业继续优化提升的过程中,健康与养老服务产业、旅游产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拉动经济发展的巨大潜力,将会成为我国又一个新兴的战略性支柱产业。

为此,建议我省中医药在海内外振兴发展,尤其是在参与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过程中,着重发展中医药健康与养老服务产业(简称“康养产业”)和旅游服务产业。

首先,要密切结合我省中医药发展现状和未来的发展目标,做好产业规划。目前,中药材、医药产业、医药服务健康等方面的国家级、省级规划有的是到2020年,有的是到2030年,长短不一,内容有别,目标差距较大。

建议省政府协调相关部门研究出台我省贯彻落实国家相关规划的实施意见,切实建立以“治未病”为基础,融健康文化、健康管理、健康保障为一体的中医药健康服务模式,成为我省健康服务业重要组成部分和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规划要立足实际、着眼长远,突出中医药的重要作用,综合考虑道地药材种植、中药材GAP认证生产基地以及中药材科技示范园区建设等分布情况,借助发达、便利的交通网,统筹协调、科学布局,做好产业规划。

其次,紧跟产业发展形势,多渠道筹措资金,尽快将规划落地。新兴产业一旦在全国推广,广东、江苏、浙江等财力雄厚的省份以及安徽、云南、贵州等中医药特色鲜明的省份必将加速推进。因此,我省要紧跟产兴发展形势,尽快通过规划,多渠道筹措资金,将规划落地,让产业真正为推进中医药强省建设和经济转型发展注入新动力。

建议紧跟国家战略和发展规划纲要,通过财政注力、政策扶持和PPP模式共同推进。同时,鼓励和支持全省各地的中医医院通过特许经营等方式,以品牌、技术、人才、管理等优势资源与社会资本开展合作,新建、托管协作举办中医药特色医养结合机构。在集中建设一批医养结合示范基地的基础上,大力开发中医药与健康、养老以及特色旅游相结合的系列服务产品。

再次,由易到难、由近及远地加强海外推广,重点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集中宣讲推介。我省建设的中医药与健康、养老、养生和旅游相结合的新兴产业,有日本、韩国等稳固的客户群体,还有华人华侨聚集的东南亚和美欧等部分国家潜在的市场需求,便利条件多、发展潜力大。

为此,建议在“好客山东”的基础上,通过政府之间和民间的交流基础上,按照日本、韩国——鲁籍华人华侨聚集区——华人华侨、留学生较多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其它“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顺序,由易到难、由近及远,逐步推广。尤其是对中医药认可度较高、接受齐鲁文化的国家和地区,要加紧宣传和推介。

同时,要紧紧依靠沿线51个国家已经建成的174所孔子学院,让齐鲁文化、山东美景和山东特色的中医药以及中医药文化走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

六、建立中医药健康产业园,争取更多的项目进入国务院遴选名单

在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中明确提到:国务院将遴选可持续发展项目,与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开展中医药交流与合作,提升中医药健康的服务国际影响力。

为此,建议我省重点扶持东阿阿胶、福字阿胶以及鲁南制药、山东步长、烟台绿叶等骨干企业,积极培育新兴中医药企业,构建中医药产业企业集群,推动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省中医药研究院等教育机构、科研院所与企业联合攻关,提升中药科研、生产加工质量和水平,争取在“十三五”期间能有更多的项目进入国务院的遴选名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深入发掘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推进中医药现代化,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

山东坚持以“走在前列”为目标定位,提升发展标杆,提升工作标准,就要抓住经济社会发展大势,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积极推动山东中医药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推动山东中医药全面走出山东,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文章纠错

邮箱
手机
纠错内容
验 证 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