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专题调研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调研

 

 

 

切实保障生物安全,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林育真

 

 

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人与自然和谐并不是简单地回归自然,它涉及到人类在自然界的重新定位和思维方式的转变。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而人均资源占有量低的大国,生物安全及其多样性保护关系到国家的生存与发展。近年来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加剧了人口对环境及生物生存的压力,使人与自然矛盾加剧,必须立即采取有效措施遏制这种恶化的态势,可持续发展才可能实现。因此,切实保障生物安全是摆在政府和全民面前的紧迫任务。

一、生物安全的概念

生物安全有狭义和广义概念之分。狭义生物安全是指防范由现代生物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主要指转基因技术)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即对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及人体健康可能构成的危险或潜在风险。广义的生物安全不仅涵盖狭义安全的概念,而且包括农业生物和野生动植物的安全,以及对外来入侵物种管理等更广泛的内容。

目前,国际上对生物安全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一些发达国家在实际管理中已经应用了生物安全的广义内涵,并且将检疫作为保障国家生物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内民众对生物安全的认识尚待普及和加强。

二、生物不安全的严重状况

生物不安全的事例随处可见。例如:肆意开发、过度利用资源生物,掠夺性狩猎、捕捞、采集和残害野生动植物;随意突破生物资源持续生产的极限砍伐森林、开垦草地等,致使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大气和水域及土壤污染,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自然生态系统和农林生态系统毁坏,大批生物种群消失,生物圈生产力下降等。这些情况人们已经屡见不鲜。

近年来,外来有害生物入侵成为生物不安全的另一重要因素。有害生物随人类活动被有意或无意的引进,在当地生存、发展并形成了强大的自我繁殖能力,改变、破坏当地的生态系统和景观据不完全统计,迄今成功入侵我国的外来有害植物达107种、有害动物40种、有害微生物23种。最为臭名昭著的危险“外来客”有松材线虫、松粉蚧、美国白蛾、松干蚧等森林害虫,稻象甲、美洲斑潜蝇、马铃薯甲虫等农业害虫,还有克氏原螯虾、水葫芦、互花米草等。我国由外来有害种为害的森林面积每年达150万公顷;每年造成的农林经济损失达574亿元,仅防治美洲斑潜蝇一项的费用每年就需4~5亿元, 打捞水葫芦的费用需5~10亿元。在全球一体化进程中,我国正面临越来越严重的外来生物入侵的局面。

还应指出,属于现代生物技术新成就的转基因技术,由于转基因作物能更好地防治病虫害、抵御干旱、提高产量、营养成分高,从而获得了迅速的应用,大量转基因植物食品如转基因大豆、转基因玉米、转基因西红柿等,已来到人们身边,转基因动物食品也正向我们走来。但是,转基因生物可能对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产生多方面的负面影响,国际社会业已关注到:转基因生物对环境中许多有益生物将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和危害;可能提高有害生物的抗性,从而对农田和生态环境造成更大的危害;杂草一旦获得转基因生物的抗逆性状,将会变成更难以对付的“超级杂草”;转基因技术可使动植物、微生物甚至人类的基因相互转移,改变物种间的竞争关系,破坏原有的生态平衡,导致生物多样性的丧失。此外,转基因活生物体及其产品作为食品进入人体,可能产生某些毒理作用和过敏反应,影响人体健康。

生物不安全的严重状况,必须及早引起我们的重视。

三、保障生物安全的几点建议

尽管生物安全问题已经引起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的重视,国家环保总局牵头编制了《中国国家生物安全框架》,制定了中国生物安全管理体制建设方案,但总的来讲,我国的生物安全保护事业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还面临着许多问题和困难。为此建议如下:

1、保障生物安全的法规和法制必需健全、完善并加以严格执行 

我国已颁布的保护法规如《海洋环境保护法》、《森林法》、《草原法》、《渔业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环境保护法》、《野生动物抢救管理规定》、《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等,及各级地方政府颁布的一些有关的地方法规,对保障生物安全起了重要作用。然而,为了切实保障生物安全,有必要制定更有针对性行之有效的规定,比如未经管理部门许可,不准任何人随意将野生动植物带回家。这种强制性措施在今天已很有必要。

2、加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  

我国现有自然保护区建立速度较快,在保护管理、科研和开发方面不配套,保护系统亟待健全,管理工作有待加强,管理人员急需培训和提高,必须在宏观上对保护区进行科学规划,在管理方面引入新的机制,才能使自然保护区对生物安全的保障起到应有的积极的作用。

3、各级政府和保护机构间的协调和合作需进一步加强    

广义生物安全涉及到多个学科和领域,包括生态科学、保护生物学、环境保护学、资源生物学、农林科学、植物保护及预防医学等,管理工作分属不同的行政部门,因此,进一步加强参与保障生物安全的各级政府和保护机构之间的协调和合作十分重要。

4、应用现代高新科学技术保障生物安全 

生物不安全及受威胁主要源于人为的管理不当、受错误经济政策的引导和不完善制度的激励。为改变此种恶劣状况,必须提高科学决策水平,尽可能将现代高新科技应用到生物资源的管理规划中,加强对环境和生物资源的保护管理;还应进行有关的基础理论和技术研究,推广保护技术,发展形成新学科“保护生物学”、“濒危物种生殖生物学”、“濒危物种群体遗传学”等等,这都和最新科学技术的应用分不开。

5、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民认识 

生物安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已成为世界的共识,联合国大会将“生物多样性与外来入侵物种管理” 确定为新世纪第一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的主题。而我们调查得知,相当多的人(包括知识群体)错误地认为,与发展经济相比,生物安全暂时还提不到议事日程。殊不知,生物安全乃经济发展的根基,现在抓这个问题,为时已经过晚;如还不真抓实保,任凭生物继续濒危灭绝,生态系统的崩溃将难以避免。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应经常进行多方位宣传,提高民众对此的认知水平。

保全丰富多样的生物种类,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人类的未来与生物的安全密切相关。

 

 




文章纠错

邮箱
手机
纠错内容
验 证 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