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专题调研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调研

 

 

 

 

关于加强“软科学”研究、开发和利用的建议

 

 

德州  窦宝益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日本和中国的经济状况处于同一水平线上,当时中国甚至超过日本,尤其是在物产资源上更是优于日本。但是,由于在二战后日本非常重视“软科学”的研究、开发和利用,比如对国民教育问题的重视,经过几十年的紧抓不懈,大大提高了国民的整体素质;又比如鼓励和奖励国民提合理化建议,所采取的措施实实在在,既得力又扎实;再比如所有各行各业均以“TQC”(全员、全过程、全面质量管理)实施严格的科学管理……等等。由于重视“软科学”的科学管理,使“硬科学”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都产生了极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日本的经济迅速腾飞,成为亚洲的四小龙之一。

无数的事例充分说明,“软科学”非常重要,而且切实可行。往往不需要投资,或者只需要非常少的投资,也一样会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甚至几倍、几十倍超过“硬科学”的发明创造!笔者在铁路作具体业务和技术工作四十余年,在这方面有着极其深刻的体会和认知。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铁道部采纳了全国人大代表的提案建议,执行了取消货物列车编挂守车和配备运转车长的技术措施,一次性节约铁路运输成本1.3亿元人民币,并且每年节约运输成本1000多万元;上个世纪末期,国务院听取各方面的建议和论证,统筹规划,融合铁道部和其他有关部门,合理而具体的把在铁道上运营的十万辆“企业自备车”跟铁路车辆一样,统归铁路统一调度、统一指挥,每年为国家减少了190多亿人民币的浪费,而且极大地提高了铁路的运输能力。

“软科学”在发展中国家的应用,更彰显其不可替代的优越性!改革开放这些年,中国的设备“硬件”有了长足的提高,高科技有了长足的发展,“硬件”发明创造更加丰硕,大放光彩!这很令人欣慰!但是,在“软科学”方面,尤其是在管理方面,缺乏对“软科学”进行扎扎实实的科学管理,不少地方、不少部门,使“软科学”流于形式主义,把“软科学”变成了花架子,将“软科学”做成了表面文章。轰轰烈烈有余,扎扎实实不足。比如我们的大宾馆、大饭店学习国外,门口亭亭玉立站着戴佩带的俊男靓女,笔者不止一次地问他们酒店的最基本情况,结果是一问三不知;又比如一些企事业单位接到了上级来视察或检查工作的通知,于是全员倾巢出动大搞卫生、大搞环境美化,把搞好卫生、做好环境美化的文明行为,变成了单位负责人应付上级领导的个人政绩;再比如企业的“全面质量管理”(即前面提到的“TQC”)是一个非常科学的管理方法,而且定期召开“QC”(质量管理)小组成果发布会。但是,不少企业却使这个科学的管理方法变了味,成了“全面纸上管理”;还比如前些年大兴吸引人才、招聘人才之风时,有的单位领导不惜花重金把“文革”前大本毕业生从外单位挖来,却只让其做了几年一般性工作,又在开展“减员增效”活动时,把他“减”了下来,让其提前退休了!重视人才、爱护人才成了某些领导作总结时的噱头素材。

但是,从另一方面看,“软科学”更有正面的更充实的内容。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我们国家开过一次大型的“软科学”大会,当时的国家领导人万里同志作了非常重要的讲话;民盟中央主办的《群言》杂志举办过一次关于“软科学”的研究、开发和利用的专题座谈会;中共中央“十六大”开过不久,新任的、非常务实的总书记胡锦涛同志到革命老根据地西柏坡视察后,重新发出了“两个务必”的号召;……这些都说明了我们国家对“软科学”是很重视的。为了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为了给“软科学”的研究、开发和利用创造良好的氛围,为了加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群言》非常有必要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今天,再次尽早尽快地举办“软科学”的研究、开发和利用的专题座谈会。并须作出“纪要”,呈报国家领导人,为管理国家的决策提供充分而有力的论据,以便扎扎实实地开展“软科学”的普及工作。我想,肯定会收到良好的意想不到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二零零八年八月

 




文章纠错

邮箱
手机
纠错内容
验 证 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