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议案提案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议案提案

关于以“精细化”理念推动山东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20183月国家成立了文化和旅游部,这标志着文旅融合的文化旅游模式已成为国家层面的战略思维。山东是文化大省,文化资源丰博,文化积淀深厚,在发展文化旅游方面得天独厚,优势凸显。实际上,文化旅游也是山东旅游一直以来的突出特色。好客山东这一响遍大江南北的旅游品牌,实质上展示的就是山东大地的文化内涵、文化品格。当然,山东在充分发掘、培育、利用、创新自己的文化资源、文化优势,以推动山东旅游在做大、做强的基础上向做好、做优提档升级方面,仍然是大有潜能可挖,大有文章可做。笔者在这里提出精细化理念,认为山东文化旅游如果要切实做到提档升级,高质发展,目前应该高度重视并认真实行的,就是自觉将“精细化”理念贯穿于文化旅游工作全过程中,将“精细化”作为山东文化旅游发展的基本标准、规则、目标和路径。

一、怎么理解文化旅游“精细化”理念?

精细化本是现代管理学的一个理念,由美国科学管理之父弗雷德里克W泰勒(Frederick W. Taylor)创建,以1911年发表的《科学管理原理》一文为产生标志。经美国学者W.爱德华兹戴明(W.Edwards Deming)发展并引入丰田、松下、三星、飞利浦等公司中得到实际应用,使这些公司的发展如虎添翼,很快成为国际知名大公司,精细化管理理论也在这些应用中发展成熟。精细化的基本涵义就是将产业管理过程精准化和细化,其主要内容包括操作、控制、核算、分析及规划精细化等五个方面。这个精细化理念运用到文化旅游事业中,就是以精准化和细化的行业规范、专业标准来运营整个文化旅游过程,具体说就是将精细化理念贯通于包括从规划、设施、环境、生产(产品)、消费到品牌、营销、服务、管理等文化旅游业的全链条、全流程。它真正标志着旅游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到来。孔子云“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他讲究的是饮食上的精细化,这种精细化,彰显着一种高质量的生命体验,更意味着一种高品质的生活方式。文化旅游的精细化,其实也就是通过旅游产业全过程的“精耕细作”、“精雕细刻”,满足高品位的文化旅游体验,构造高水平的文化旅游模式,以真正实现文化旅游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旅游的精细化,从旅游产品的角度讲,也就是精品化。最近省旅发委和省文化厅将发布《山东省精品旅游发展专项规划》(2018-2022),对发展精品旅游做出了全面系统的战略部署。这意味着山东旅游在实质性推动高质量发展方面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旅游精品化非常关键,是推动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旅游精细化理念的重要内涵,制定这样一个规划非常及时和必要。但对于文化旅游来说,精细化并不限于旅游产品,不限于精品化,而是贯通从规划到设施、从产品到消费、从品牌到营销、从管理到服务等整个文化旅游业全链条、全过程或者说全域”的一种核心理念,一种质量标准,一种品质“契约”、甚至是一种审美境界。

目前,全国的文化旅游都在讲精细化,从省来说是江苏、浙江、上海,在精细化方面做得最好,比如无锡有个拈花湾,要建禅意小镇,让游客感受到无尽的文化韵味。他们就要求员工种菜、种草,青菜青草加上湿润的环境,就有了青苔,青草、青菜、青苔有了,好像就有了禅意。他们还请了日本三个工匠,用136种扎制方法教会当地农民扎竹篱笆,形成一种田园野趣。这就是精细化的体现。旅游特别是文化旅游,真正的差距就在精细二字,不管什么项目,如果做到这两个字,就可以大大提高旅游品质,如果投资项目做到精细二字,这个项目至少成功50%,剩下50%取决于资源和策划,可见精细这两个字对一个旅游项目的重要性。

二、为什么要实施文化旅游“精细化”理念?

理由主要有三:  

其一、“精细化”旅游是实现山东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必备前提、必经步骤、必要条件。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讲,精细化都是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中一个不可忽略更不能跨越的发展环节。如果文化旅游业只是一味在数量、规模、门类、项目等方面做文章,而上升不到全产业、全链条、全过程的“精细化”标准和水平,就不能适应文化旅游业的独特产业属性和客观内在规律,就不但会“糟蹋”(或者说“浪费”)了山东独有的文化资源和优势,更不可能实现其可持续性高质量发展。换句话说,没有“精细化”的保障,就没有文化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这一点毋庸置疑,无需详论。

其二、“精细化”旅游是适应新时代旅游消费需求正在转型升级的一个趋势性走向和必然性要求。旅游业、特别是文化旅游业,是一个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幸福产业。尤其重要的是,当前我国的文化旅游消费需求已经进入一个新阶段、新层级,其主要标志就是,中国已经有了四亿中等收入人群,而且规模在不断增长。这个消费群体的结构性变化是一个标志性的事件。它决定了优质化旅游将成为人们的核心需求,决定了旅游业必将从粗放式生长向精细化运营,从“有没有”向“好不好”的时代性转变,也必将导致文化旅游消费需求的转型升级,带来各类个性化消费的不断提升。正是这一消费群体及消费结构的重要变化,使得文化旅游及其精细化理念的提出顺理成章,恰逢其时。从行业属性上说,文化旅游的突出特点就是消费者不再满足于一般的看看玩玩,图新猎奇,而是更加追求旅游过程的文化体验、心理愉快和精神享受,而这也正是中等收入群体期待精细化旅游的内在原因。他们不再以“物美价廉”为标准,也不再以旅游条件的高档豪华相标榜,而是更追求高品质旅游,其消费行为更加让位于心理价值认同和自我个性体验,更加追求精神性、审美性快感。他们不再关注千篇一律的、模仿移植的旅游产品,而是更强调从产品到管理的差异化、特色化和精致化。旅游消费方式也将会从熙熙攘攘的走马观花式向主题化、定制化、个性化转变。工艺上的精益求精,产品上的精雕细刻,管理上的精耕细作、服务上的精心细致等,必将成为文化旅游的主要指标。这就是中等收入群体对文化旅游消费的内在需求。所以,文化旅游的精细化发展是一个必然趋势。

其三,精细化理念也是针对文化旅游业所存在的现实问题而提出的。山东的文化旅游业一直发展得很好,走在了全国的前列。山东旅游有个口号是“文化齐鲁,好客山东”。如前所述,“好客山东”是山东文化旅游的一块响当当的品牌,但如果满足于此,就还停留在某种程度的质朴、自然的“粗放”水平上,使人想到的是“水浒传”中那些人物类型和情景模式。这固然重要,是山东人的特色,但这种类型或模式还有待向“精细化”标准看齐,所以,我更觉得在“好客山东”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好“文化齐鲁”这个品牌,更能发挥山东的文化资源优势,推动山东旅游实现从“做大”“做强”向“做好”“做优”的高质量转型与发展。怎么做好“文化齐鲁”这块品牌?就是要实现全业态、全链条的“精细化”发展。

应该说,在“精细化”方面,我省有些文化旅游项目做得还是不错的。比如仿古景点的建造,是近些年文化旅游的一大亮点。台儿庄古城,就是个仿古城,但在贯彻“修旧如旧”原则方面就做得很好,虽然是仿古城,但做得像真古城,是真正的“如旧”,不给游人以假古的感觉。为什么?因为它做到了精细化。每个部分,每个细节,甚至每扇门、每块砖、都考虑得很精细,规划很精心,用料很讲究,做工很精致,严格按照“古”的标准、样式来设计和营造,让人游着看着感受着,觉得仿佛真的进入了古城区的生活世界,让人感觉舒服,心情愉快,精神满足。正因为这种“修旧如旧”的精细化建设和经营,使得台儿庄古城在旅游圈的名气越来越大。省人大还因此通过了一个《台儿庄古城保护条例》,对仿古城进行法律保护,这在国内是很少见的。

但毋庸讳言,我省也有一些地方的仿古景点,就没有达到这种精细化标准,离真正的“古”景、“古”味差的太远。从文化旅游的整体来看,我省不同程度地存在如下问题:

一是规划的粗简化,也就是在旅游规划阶段就做得不细致,粗线条,标准设定不规范,配套设施不完整,比如有的景点,依然存在着卫生间、停车场、服务点、安全通道等,或者过于简陋,或者数量太少,或者干脆没有的情况。

二是资源的粗劣化。这里所说的资源,主要是指人造的景观实物,它在文化旅游中占了很大比例。有的地方文化旅游景点的人造景观实物,那真得称得上是粗制滥造。古建筑是水泥钢筋制品,古城墙是砖泥合成制品,人像是木头泥巴(也有的是水泥)的合成物等,看起来像临时搭班子唱戏的布景、道具,可以说很不像样子,让人看了别扭。还有的地方力图把古典小说或现代影视里的某些故事、情节、场景、人物等复制出来,但无论是用的材料,还是做的工艺,都基本可用粗劣不堪来形容。

三是服务的粗疏化。服务是旅游业的核心要素之一,更是文化旅游的关键环节。它直接关乎旅游者的消费体验和感受。但文化旅游服务业中,粗疏化是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它主要表现为,除了厕所数量少、如厕环境差、商店杂多无序、商品种类单一、销售方式混乱,各种商品、纪念品的千篇一律和难以绝迹的假冒伪劣、景区信息服务匮乏、以及小摊点、小作坊的食品缺乏安全保障等常见问题外,最突出的还是景区服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大都不高。文化旅游服务人员关键是要有“文化”素质,特别是景区讲解员(导游),需要具备较高的文化知识素养。但当前的主要问题是讲解员存着数量和质量的不足。正式身份的讲解员一般数量较少,且有些正式讲解员对景区根本就是一知半解,甚至是不知不解,在讲解过程中回答不了游客的提问。临时招聘的讲解员虽经过短期培训,但仍难以让游客满意。上述种种旅游服务的粗疏化现象,极大地制约了文化旅游业的提档升级高质量发展。

四是管理的粗放化。前面所涉及的问题中,大部分也都属于由旅游管理的粗放化所导致的。除此之外,管理方面的粗放化还主要表现在,管理制度体系不健全。政府部门职能不协调,多头管理现象普遍。旅游企业的管理体制僵化粗陋。相关法律法规建设有待完善,等等。

三、关于实施文化旅游精细化的一点建议

立足问题导向,纲要性地提出以下三点建议:

第一、有关政府部门和旅游行业要充分认识到“精细化”理念的实施对于推动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性和必然性。也就是说,要想实现山东文化旅游的高质量发展,“精细化”理念的大力实施是不能绕过也绕不过去的一个关键条件和必然环节。

第二、精细化理念具体体现在文化旅游中,就是要实施科学化、标准化和量化。

科学化是一种基本原则和态度,即要通过认真学习和研究,来逐渐掌握并严格遵守文化旅游事业的客观特性和内在规律。上述旅游实践中所出现的种种粗简、粗劣、粗疏、粗放、粗糙、粗鄙等问题,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严格按照文化旅游的独特属性和内在规律办事。这种种“粗”,与“精细化”理念是根本对立的,而“精细化”理念的基本依据就是文化旅游业的自身特性和规律。

标准化,就是将科学化原则转化为文化旅游业的具体的行业标准。行业标准的制定本身就是一种科学实践。我们知道,文化旅游业务与一般旅游一样,大致包括三大部分和六大环节,三大部分即旅游业、交通客运业和以饭店为代表的住宿业,六大环节包括交通、游览、住宿、餐饮、购物、文娱等,也叫旅游的六大要素。还有人概括了十大要素即吃、住、行、游、娱、购、体、疗、学、悟。其实细分起来,也还不止这些支柱和要素。那么,文化旅游具体的行业标准的制定,自然要体现在这三大部分和十大要素上。每个部分和要素又可以再细分下去。总之,精细化就是要在文化旅游的所有部分、环节、要素上制定相应的行业标准,实现真正的标准化旅游。当然,这是一项艰巨浩繁的工作,但一旦做好了,就可以保证高质量旅游的真正实现。

量化。这里所说的量化,是指文化旅游科学化、标准化过程中的量化,也是科学化、标准化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它标志着目标任务的具体而明确,可以清晰度量。根据不同情况,表现为精确的数量,具体的统计数字,范围衡量,时间长度等等规定。例如,一个景区的布局,应准确掌握可以容纳游客的极限值及其所需服务人员、旅馆、饭店、商店、道路、卫生间、停车场等的具体数量或比重。实现文化旅游的标准量化,还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这些现代科学手段来更好的实施。只有实施了量化标准,才算是达到了精细化,也才会真正保证文化旅游的高质量、高品质。

第三,文化旅游精细化的最高境界是真正体现人性化。现在都在提倡优质旅游,其实精细旅游的层级应该说比优质旅游还要高一些,因为它以人性化为最高追求。换句话说,文化旅游最终追求的不是经济利益的最大化,而是人性释放的充分化。文化旅游的基本内涵就是“精耕山海,细作人文”。这个“细作人文”就是通过文化旅游精细化的设计、规划、生产、消费、服务、管理等,来追求人性化的充分体验和完满实现,也就是通过文化旅游,给游客以审美性的自由个性体悟和超越性的精神心理享受,通俗讲,就是让游客在文化旅游中充分感受了自我个性,体会了生命意义,享受了身心快乐,提升了精神境界。这一种来自文化旅游的个性化体验和精神性享受,就是由精细化所导向的人性化目标,也是文化旅游所达到的最高境界。

 

(本文由山东省政府参事、民盟省委原巡视员仪平策撰写,被呈送省委省政府有关领导。201811月,获中共山东省委书记刘家义批示,并转有关部门办理)




文章纠错

邮箱
手机
纠错内容
验 证 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