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守护生命,我们守护你们的心灵”
青岛民盟开展心理专家、医护人员结对帮扶
“上午好,柳大夫,注意保护好自己。空闲时间,可以找我聊天。”2月16日,青岛援鄂医疗队队员柳国强接到了这样一条微信,发信者是青岛大学心理学系讲师、青岛民盟志愿者陈兴华。在柳国强抗击疫情期间,为其心理健康“保驾护航”,是陈兴华从民盟组织接到的一项“特殊”任务。
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青岛民盟有十余名医护工作者投身抗疫一线,或在疾控中心开展监测、流调,或坚守社区、基层医院进行门诊筛查,或请缨驰援湖北,奋战于抗击疫情的最前线,在守护群众生命健康的同时,他们的心理也承受了不容忽视的压力。为此,民盟青岛市委充分发挥人才资源优势,遴选一批盟内资深心理专家,根据其年龄、专长和性格特质,安排他们与援鄂医疗队队员、一线医护人员进行“1v1”结对帮扶,在疫情期间通过微信、电话、视频连线等方式,全程跟踪开展心理疏导和危机干预服务。
“心理咨询注重‘匹配度’和‘关系’,对这些医护人员来说,短期、随机的心理疏导也有效果,但结对帮扶的方式,能够更好地触及他们的深层感受,觉察、缓解压力,预后效果也会比较好。”民盟山东省委常委、青岛市委专职副主委陈立波说。在民盟市委牵线协调下,已有8名心理工作者与10名援鄂医疗队队员、一线医护人员“结对”,并投身相应的心理援助工作,这些心理学专家一直活跃于各类心理援助平台,为疫区群众、一线医护人员及家属、不同年龄和群体的青岛市民开展在线心理评估,做好心理健康宣传教育、心理危机干预和应激疏导工作,积累了大量经验。
在与结对志愿者姚敏的电话里,隔离区机动队员、社区医生庄永娟一口气说了很多,关于自己“强迫症式”的量体温、近来的腹泻,同在一线的老公,即将高考的女儿,手术后坚持做八段锦的母亲。她在“战疫日记”里写道,姚敏教给她一个心理疗法,疲惫时重复说“对不起,请原谅,谢谢你,我爱你”,她试着做了,“这简单的语言,好像也凝聚了我们所有医生的心声和力量。”
“医务工作者在承担自己的社会角色、作为‘白衣战士’时很坚强,这是理性的、意志上的坚强。当他们作为普通人面对死亡,作为父母、配偶、儿女,却随时可能为家人带来危险,情绪上的压抑不可避免。”青岛市心理咨询师协会秘书长、民盟志愿者姜倩莉表示,她与帮扶对象平日就很熟悉,在电话进行心理疏导时,对方谈起自己面对爱人、孩子时的焦虑,语气里流露出前所未有的脆弱,让她在尽力而为提供心理疏导的同时,也感受到这份工作的重要意义,更为这些徘徊在坚强和脆弱间的盟员深深动容。“中途接进工作电话,她就像变了一个人,转眼就恢复了风风火火、毫无疲态的语气,就好像只要穿着制服,就从来不会累、不会怕。”
“他们不惜一切来守护生命,我们无以为报,只有拿出心理工作者的‘看家本事’,去守护他们的心灵。”姜倩莉说。
(民盟青岛市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