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各级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各级动态

战国盟书学术鉴定理论研讨会召开



 

2019810日,战国盟书学术鉴定理论研讨会在中国科学院大学召开。来自中国文物学会、国家博物馆、首都博物馆、中国社科院、中国书法家协会等专家学者参加会议。中国文物学会鉴定专家委员、新浪动漫学院院长、民盟山东省委文史委员会副主任赫安峰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书法高研班导师、民盟中央美术院常务院长、古文字专家容铁共同主持了研讨会。

研讨会上,首先由中国科学院大学艺术中心副主任兼办公室主任徐铭教授浅谈了收藏经过和捐赠感受。他说,这批盟书是我2007年在全国一个文交会上发现的,墨玉或者青石的长方形薄板,用毛笔和朱砂书写,字体特别细小,极为难识。他当时认为这东西有字就肯定意义非凡,为防止流失,当即花尽了所带的现金全部买下。经过多次考证,一致认为是春秋晚期战国早期的真品——战国盟书。国科大在搞艺术学科建设,徐铭同时也是这方面的负责人,这批珍贵古文字文物的入藏,可以奠定国科大考古艺术与科学学科建设的基础。有专家提出要将这批春秋晚期战国早期的独特珍贵文物命名为“国科大盟书”,和清华大学2007年从香港代购回国的二千多片战国竹简相映成趣。国科大盟书和清华竹简将成为国内重点大学研究古文字的重要基地,意义重大。

赫安峰主持了各位文物考古鉴定专家对战国盟书提出鉴定意见和历史价值的评价,以及捐赠后的学术研究方向。他介绍了从20188月开始邀请中国文物学会鉴定委员会、国家博物馆、故宫博物院等专家学者,对徐铭教授收藏的这批盟书进行了多次考察鉴定,认为这是非常难得的国宝级文物,对研究先秦政治、文化、文字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经济价值。他认为,盟书是春秋战国时代各诸侯国或卿大夫之间订立盟誓时所记录的盟辞。仅《左传》所记,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举行的盟誓就达200次之多。与简牍不同,盟书用毛笔书写在玉片或石片上,有的呈朱红色,可能用血写成,少数为墨色。考古发掘的盟书仅见于北方,重要者有三批:其一为春秋盟书,1965年在山西省侯马市春秋晚期晋国遗址发现;其二三为战国盟书,先后于1942年出土于河南省沁县,1980年发掘于河南省温县。徐铭教授发现收藏的1000余片春秋盟书实属罕见,对我国国家级文物收藏保护作出巨大贡献。这批春秋盟书,尺寸大小不一,部分为青石质地,大部分为碧玉质地,加工精良,系毛笔蘸朱砂写成,文字为当时晋、韩,魏官方流行的大篆字体,笔画遒劲诡秘,小如蝇头细如蚊脚,非常罕见,弥足珍贵,有非常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赫安峰)




文章纠错

邮箱
手机
纠错内容
验 证 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