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盟员建言城市文化新格局
10月25日上午,中共烟台芝罘区委统战部与北部滨海开发建设指挥部,协调组织了12位来自民主党派的专家、学者,对朝阳、所城历史文化街区项目进行了现场考察调研,并在指挥部召开了朝阳、所城街区改造项目考察座谈会,共同研究讨论街区历史文化挖掘和改造过程中对建筑的修缮保护等问题。盟员蒲晓风、陈元胜作为专家应邀参加考察并从各自专业角度提出意见和建议。
与会的专家学者分别从各自的研究领域,发表了对建筑修缮、恢复等工作的看法和意见建议。
昆旸文化养生世纪园总设计师、盟员陈元胜在座谈时提出对所城朝阳改造的观点。他认为所城、朝阳改造是烟台的大事,也是烟台的幸事,应该珍惜这次改造机会多方论证不留遗憾:首先应该结合烟台市的文化格局,对这两个片区做详细的梳理,提取代表性的文化元素,大胆取舍,进行解构重组,整合出能够代表烟台文化,完善城市功能的设计定位,完善提升烟台市的文化格局。确定其改造后的城市功能、社会功能、人文功能得以完美体现,发挥积极长效的作用。其次,要站在中国的高度,国际的视野对所城,朝阳重新定位,深度挖掘,避免“似曾相识”“千篇一律”“做壳子”“做面子”“做摆设”的现象。真正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责任心与智慧,建成“到了烟台就要来‘所城’就要来‘朝阳’,这里是烟台的根,是烟台经济的基元。它可以诠释烟台的发展纹脉,可以在这里解读烟台人文,感受体验烟台经济腾飞的必然”。这就要对其功能进行合理布局,走差异化,注重整体布局,多种业态并存,审美一定要与国际对比,有烟台的特色,体现出烟台独有的历史人文,更要提供未来发展无限空间。再就是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在完善功能打造名片的同时,一定要始终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深度挖掘烟台人文,经济的潜力,大框架,大格局布局功能业态的结构,“建起来难,养起来更难,要活起来更是难上加难”,所以一定要“智慧”的确定本区的经济增益点,一点成线,以线带面。切实做到“精品工程,惠民工程,传世精品”。为城市的文化建设写出精彩的一笔,成就烟台市的文化自信。
指挥部表示将在今后的修缮改造过程中,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烟台特色”的总体要求,坚持高标定位,科学合理统筹规划,把朝阳、所城历史文化街区打造成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惠民工程,打造成百年精品工程,打造成“本地人常来、外地人必到”的城市文化名片。
(陈元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