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盟临沂市委进行民间文艺调研
新年伊始,民盟临沂市委开展了一次民间文艺调研活动。元月1日上午,刘继双主委带领杨玲委员、文艺支部主委闫光星、委员沈艺,兰山支部盟员、兰山区副区长刘庆云,盟员、新波浪动漫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丁慎强等有关单位领导、专家、记者一起到兰山经济开发区,进行了一次民间文艺调研活动。
演出在兰山经济开发区会议室进行,前来演出的是临沂市兰山区有数百年历史的前洞沿村弦子戏“庄户剧团”。在十分动听的鼓乐声中,艺人们身着戏服粉墨登场。两个多小时,他们共上演了《御碑亭》《双龙关》《游西湖》《改金牌》和《混元盒》等传统剧目的折子戏。他们所演唱的弦子戏剧目,都是从祖上传下来的宫廷大戏,是我国至今还基本保持着原腔原调、原汁原味、原始形态、古稀珍贵的剧种之一,有“千年雅乐”之美誉。演员们唱腔圆润高亢委婉缭绕,一招一式都有板有眼的很出彩,给人一种难忘的艺术享受。演员中最年长的78岁,最年轻的40多岁。弦子戏有悠久的历史,应起源于唐朝或者更早。据说,唐玄宗就在宫廷里亲自操弦指挥过演出,经宋元明清历代传唱不衰。这个剧种从宫廷流出以后,主要在鲁南一代流传。从古到今,前东门村的弦子戏就以家族性、村落性口口相教的方式,代代传承。早年,这个村的剧团能演出40多出戏,会唱(奏)300多个曲牌;随着时间的推移,演艺人员的不断病老,这种非物质的文化,正在飞快的消失。现在,剧团的演员年龄越来越老了,还能演出的剧目仅存10多个,会唱(奏)的曲牌也仅保留下了百余个,弦子戏的剧目正在日益减少。
盟市委曾在2009年4月对沂南县北沿汶村的弦子戏剧团进行了调研,这次调研活动是和民革临沂市委联合开展的,老艺人们的演出,让大家看到弦子戏正在消亡的绝境中挣扎。此行,我们还了解到,在农村类似这样的剧团已是所剩无几。另外,诸如民间的手工艺品、说书唱戏等许多传统的文化艺术,也如我们所看到的弦子戏一样,处境尴尬,生存困难,现代人们的物质需求对传统文化产生了极大的冲击。弦子戏的境地,使我们产生了一种亟待拯救传统文化的历史责任感。我们协商要联手呼吁,抢救千年雅乐——弦子戏!
民盟临沂市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