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盟长清区支部“借力”开展“烛光行动”
民盟长清区支部 王志勇
“农村教育烛光行动”是由民盟中央发起的,以提高农村教师整体素质、缩小城乡教育差别为宗旨的一项活动。民盟济南市长清区支部立足支部实际,发挥支部自身的资源优势,依托和借助外部平台的力量,将“烛光行动”与支部盟员的本职工作相结合,找到了支部开展“烛光行动”的切入点和着力点,探索出一条民盟基层组织开展“烛光行动”的有效途径,积累了一些有益的经验。
民盟济南市长清区支部是2007年开始筹建,2008年正式成立的新支部,盟务工作热情很高。支部成立之初,“烛光行动”正如火如荼地全面铺开。考虑到本支部多数盟员在教育一线工作,而且有盟员的工作对象正是农村教师,工作性质就是培训农村教师,与“烛光行动”的宗旨一脉相承的实际,认为支部开展“烛光行动”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为了把这一资源优势转化为实际行动,并取得实效,支部按照民盟中央和济南市委“全面开展、分步推进、上下联手、坚持数年,力争取得实际效果”的要求,摸索出了一条“依托外部平台‘借力’开展‘烛光行动’”之路。
一、依托教师进修学校开展“烛光行动”
教师进修学校作为县(区)级教师培训机构,职能就是对全县(区)的中小学教师进行培训,促进其专业发展,与“烛光行动”的宗旨同曲同工。依托教师进修学校开展“烛光行动”无疑是民盟基层组织的最佳选择。支部恰好有骨干盟员在长清区教师进修学校工作,是学校的业务骨干,有多年从事农村教师培训的经历和经验,并且负责学校的教科研和工会工作。以该盟员为引擎和纽带,依托教师进修学校开展“烛光行动”成为民盟长清区支部的最佳切入点和着力点。
支部就“烛光行动”的宗旨,以及想依托学校开展这项活动的打算与学校进行了沟通。学校大加赞赏,并表示全力支持和配合。学校为此还派业务副校长专程出席了民盟济南市委的“烛光行动”启动仪式。之后,支部与学校的合作全面展开,学校每次开展教师培训活动都主动征求支部的意见和建议,支部也尽心竭力地为学校的教师培训工作献计献策。学校开展的新教师培训、骨干教师培训、班主任培训、实验教师培训、学科教师培训、信息技术全员培训、教科室主任培训等都烙上了支部的印记,浸透了支部的心血,闪烁着“烛光行动”的光芒。如,支部积极寻求其他民盟基层组织的支持,先后通过原民盟济南教育学院支部、济南大学支部、山师大总支等,邀请专家教授到学校举办的各类培训班上做报告,有效地支持了学校的工作,提高了培训效果,受到学校和广大参训教师的好评。
二、依托教育局教科室开展“烛光行动”
“烛光行动”的宗旨是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发展,而教师专业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就是开展教育科研。据此,支部认为指导农村教师的教科研工作也是开展“烛光行动”的重要途径。支部有一位盟员是济南市教育科研骨干教师和先进工作者,多人在教科研方面有较深的造诣和丰富的经验,经常协助教育局教科室指导全区教师开展教科研工作。依托教育局教科室作为支部开展“烛光行动”的又一切入点的思路跃然纸上,并很快付诸实施。支部借助教科室的行政职能,发挥支部的智力优势,利用暑假到农村小学指导教师开展教科研。根据教科室的推荐,支部把张夏中心小学和归德小屯小学作为指导教科研工作的试点学校,并从这两所学校教科研相对薄弱的实际出发,以“小课题研究”作为突破口,全程予以指导和帮助。2010年仅张夏中心小学就有5项小课题被立项为区级课题,并全部顺利结题,其中3项课题的研究成果被评为全区优秀成果。小课题的研究推动了两所学校及教师的专业发展。有4名教师荣获区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称号,8位教师在全区优质课评选中获一、二等奖。两所学校均被评为长清区“教书育人先进单位”和“教育科研先进单位”。
依托教科室,通过指导农村教师教科研工作来实施“烛光行动”,不但易于操作、事半功倍,而且深受农村教师的欢迎,不失是民盟基层组织开展“烛光行动”的又一着力点。
三、依托区教育工会开展“烛光行动”
教师素质,师德最关键。师德与师能都是教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两条腿”。支部认为,开展师德教育、加强师德建设同样是“烛光行动”的重要内容。针对调研中发现的师德师风问题,支部通过政协委员提出了关于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提案,并落实为区教育局2010年的重点工作之一。区教育局党委热情邀请支部支持和监督由区教育工会牵头开展的“师德师风建设促进年”活动。为此,支部定位为“依托教育工会,协助搞好师德建设,扎实开展‘烛光行动’。”支部协助区教育工会完善计划、落实方案,评选全区“十大师德标兵”,并举办了3场师德师风巡回演讲报告会,举办了“优秀师德案例评选”和主题为“品读好书 共铸师魂”的师德征文活动、开展“教师励言励行、禁言禁行”学习讨论活动,还推荐了师德教育文本和视频素材。通过开展这些具体的活动,协助区教育工会把师德建设这件看起来有点‘虚’的事做‘实’了,把这件有点‘软’的事做‘硬’了,有效促进了全区教师师德师风水平的提升,也开辟了“烛光行动”的新途径。
四、依托“联系点”开展“烛光行动”
建立支部联系点,依托联系点开展“烛光行动”,尽支部所能帮助联系点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是长清区支部开展“烛光行动”较为成功的做法之一。支部成立不久,就把一所山村小学——双泉乡爱心慈善小学作为支部活动的联系点,经常与学校师生开展联谊活动,为学校募集诸如会议桌、实验仪器、药品等办公或教学设施。2009年,由支部牵线搭桥,促使该校与长清区的名校石麟小学结为友好学校,成为石麟小学的帮扶对象。每学期都敦促石麟小学派优秀教师到该校“送教下乡”和“连片教研”,接收该校的教师挂职锻炼学习2周。2010年还协调石麟小学为该校更换了价值2万余元的不锈钢电动大门,安装了价值近万元的不锈钢宣传栏,为每间教室配备了“图书角”……所有这一切促进了学校办学条件的改善,提升了办学水平。
回首3年来支部发挥自身优势,依托和借助外部平台的力量开展“烛光行动”的历程和收获,可以用两句话来概括——思路对、受欢迎,途径捷、效果好。在开展“烛光行动”的过程中,支部的智慧与所依托平台的职能形成合力,充分彰显了“烛光行动”的意义,取得事半功倍和双赢的效果,使“烛光”照亮了农村教师专业发展之路。尽管在整个过程中支部始终处于配角的位置,但很好地践行了费老“出主意、想办法、做实事、做好事”的教诲,有效促进了全区农村教师素质的提升,在长清区较好地实现了民盟中央和民盟济南市委号召开展“烛光行动”的目的,以实际行动树立和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