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各级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各级动态

 

垃圾都去哪儿了? 

——民盟青岛市委“观察团”考察垃圾处理厂 

老百姓过日子,家家户户每天都要产生一定数量的垃圾。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垃圾的产量也在不断增加,有数字显示,青岛现辖六区四市,常住人口872万,日产生活垃圾就达5200吨。数量庞大的垃圾如果处理不当就会污染周围生态环境,危害人类健康,甚至危及子孙后代。那么,这些数量可观的垃圾都去哪儿了?是被掩埋了?还是被用作其他途径了呢?是通过怎样的环节进行处理的?带着这些疑问,3月21日一大早,“美丽青岛•市民观察团”第十二期走进了位于青岛娄山河和城阳小涧西的垃圾处理场进行参观考察。民盟市北经济支部的祁志强、王超、高淑华、孙刚等盟员代表参加了活动。民盟市委常委、海大基层委员会主委、山东省政协委员李春虎作为专家代表应邀出席活动。 

据本次活动负责人,青岛市公用事业局环保处处长陈世伟介绍,现在的青岛市垃圾处理场是由位于李沧区娄山河的生活垃圾中转站和位于城阳小涧西的固体废弃物处置有限公司、生化处理场共同组成。每天,来自全市各地的生活垃圾先被集中运抵娄山河垃圾中转站,经过简单的分类、脱水、按压后再由娄山河运往小涧西,在小涧西进行垃圾发酵、焚烧。焚烧后的垃圾不仅可以填埋堆肥,绿化环境,还可将垃圾灰做成青砖等建筑材料,实现资源再利用。 

考察中,盟员代表们参观了垃圾处置场厂区,通过监控实况观看了垃圾从进库到卸车再到分拣、脱水、按压、发酵、焚烧的全过程。民盟专家、山东省政协委员李春虎对比国内外现状,现场为大家进行了垃圾回收、分类、再利用等方面的知识普及,他说:“青岛的垃圾处置已走在了全国前列,尤其新建成的娄山河生活垃圾中转站,其规模、设施、功能均为全国之最,这是非常好、非常值得肯定的一面。”同时,他又指出,相较发达国家,我们在垃圾分类和回收再利用方面还有待提高,每个人都应从自身做起,在日常生活中树立起垃圾分类意识,培养成垃圾分类习惯,并将这种意识传达给身边人,将这种好习惯延续下去。盟员代表祁志强也表示,通过考察受益匪浅,今后一定要坚持将垃圾分类装捡,为保护环境做一份自己的贡献。 

2014年,民盟青岛市委将大力开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实践活动,而作为学习实践活动的重要平台之一,“美丽青岛•市民观察团”将以更务实的态度,更丰富的内容,更贴近民生的导向,面向基层组织和广大盟员,继续开展各种形式多样的参观考察活动。 

 

 

(民盟青岛市委) 

 




文章纠错

邮箱
手机
纠错内容
验 证 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