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盟山东省农科院总支盟员立足岗位争创佳绩
为了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省农科院时“为农业扎上科技的翅膀”的号召,更好的做好“三农”工作,构建适应高产、优质、高效、安全的生态农业技术体系。在民盟省委的领导下,农科院总支全体盟员顽强拼搏、埋头苦干,在各自的岗位上谱写出一曲曲绚丽的战歌,取得了一系列丰硕的成果。
2013年,山东省农科院总支的杨庆利盟员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这是我国目前花生科技界的最高技术发明奖;同时,他还获得山东省“十大科技发明家”称号。杨庆利博士和他的团队拥有发明专利50余项。大众日报对此有专门报道。
科研成果喜获丰收。盟员张冬梅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王长发获得“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门兴元、秦卓明、张伟、杨庆利、于丽娜、孙杰、范伟兴、李广存等分别获得“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多项。张伟、秦卓明、徐怀英等获得“山东省专利二等奖”;门兴元等获得“山东省农牧渔业丰收奖农业技术推广果奖二等奖”;
团队建设方面。刘霞获得“中华农业科技奖优秀创新团队”;杨庆利、于丽娜、孙杰等获得“中华农业科技奖优秀创新团队”和“中华农业科技奖科研成果二等奖”。
品种培育方面。泰山学者刘庆忠研究员培育的“早甘阳”甜樱桃获得山东省品种审定,是发展都市农业自采果园的优选品种。
标准制定方面。刘庆忠、刘霞、门兴元、许金芳等制定了近20项“农业行业标准”和“山东省地方标准”。
专利方面。杨庆利、张伟、秦卓明、刘霞、门兴元、于丽娜、孙杰等盟员2013年获得发明专利30多项。
科研立项方面。秦卓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基金”两项;刘霞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一项;宋恩亮获得“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一项;楚秀生、李广存分别获得“农业良种工程”各一项。这些项目为盟员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取得更大的科研成果提供了机会和保障。
对外服务方面。盟员在做好科研工作的同时,积极参与科技下乡活动,为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龙头企业等提供科技服务和技术支持,培训技术人员几千人,为农民增收、企业增产提供了技术支撑,同时提高了科研成果的转化进程,农科院盟员在基层的社会影响力和号召力日益状大。
为贯彻民盟山东省委把支部办成学习型、创新型和服务型团队的号召,民盟农科院总支竭诚向兄弟支部学习,勇于创新、不断进取,始终把自己作为农业发展的排头兵,为建设大而强、富而美的新山东做出应有的贡献。
(民盟山东省农科院总支 刘同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