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组织建设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组织建设

 

 

 

“民盟组织工作会议”交流材料

 

解放思想  积极探索

 

努力拓展组织工作新局面

——民盟山东省委关于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和组织发展工作的一点体会和建议

 

仪平策 

 

 

建设一个理论上成熟、政治上坚定、组织上巩固、机制上健全、充满活力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高素质参政党,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和组织发展是一个基础性的关键环节。自2002年以来,民盟山东省委按照民盟中央“人才兴盟,人才强盟”的战略,解放思想,积极探索,既抓好组织发展的入口,又建立了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形成了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为全面提升参政议政能力和自身建设水平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一、山东民盟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和组织发展工作的基本情况

按照《纪要》精神,民盟山东省委坚持“三个为主”的发展方针,自觉做好“三个结合”,即发展与巩固相结合、发展与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相结合、发展与参政议政需要相结合,建立了一支政治坚定、思想活跃、素质优良、结构合理、梯次协调、后备充足的人才队伍,省盟上下呈现出“稳定、团结、活跃”的局面。

目前,全省盟员共有7680人,50岁以下盟员占盟员总数的44%,其中79%的盟员为大学以上学历;35%的盟员为副高级以上职称,中上层人士占到87%。省直属盟员占盟员总数的15 %,其中72%的盟员为大学以上学历,62%的盟员为副高级以上职称,中上层人士占到91%。在2002年以来新发展盟员中,大学以上学历占80%;副高级以上职称占33 %;中上层人士占86 %。总体上讲我省中青年盟员、新发展盟员和省直盟员是后备干部队伍的主要来源。在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工作中的主要成果有:

1、配备了高素质的领导班子。我省第十届民盟中央委员共7人,平均年龄47岁,全部有博士学位,其中5位为博士生导师。民盟省委会委员59人,平均年龄43岁,其中正高级职称占61 %,硕士7人,博士25人。盟省委主委会成员共7人,平均年龄49岁,其中博士5人,博士生导师6人,一位大学校长,一位大学副校长,一位副省级城市副市长。形成如此高层次的主委会成员结构,不是偶然的,他们大多是早在90年代,特别是吴富恒先生担任主委的时期,就开始着手发现、培养、使用而成长起来的。各市级领导班子整体素质也非常高,年龄、知识结构等都形成了合理的梯队。

2、一大批盟员担任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目前,全省担任区县级以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盟员共835人,占盟员总数的11%。其中,全国人大常委1人,代表6人(位居全盟第2 位);全国政协委员5人;省人大副主任1人,常委3人,代表5人;省政协常委9人,委员41人。

3、在政府部门和大学担任领导职务多人。全省担任政府县处级实职的盟员47人,大学正副校长7人,大学的正副院长32人,比前几年有了明显增加。

4、盟员在本职岗位上成绩斐然,社会影响大。我省有4位盟员先后荣获第134届全国高校教学名师奖,是山东获该奖项人员中唯一的民主党派成员。5人次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师德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4人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百千万人才工程、“长江学者”、“泰山学者”,2人次获国家精品课程奖。

二、做法与体会

在实践中我们认识到,组织发展与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是组织建设中的基础性、根本性环节,二者相辅相成。一方面组织发展要“找准人”,一方面后备干部队伍建设要“用好人”。我们的主要体会是:

1、着眼于长远发展,注重组织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根据山东民盟的实际情况,我们研究制定了组织工作三年长远规划和每年工作计划,制定了“民盟山东省基层组织工作细则”、“后备干部教育培训制度”、“后备干部培养锻炼计划”等,使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和组织发展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对后备干部,一方面通过参加各类培训班,提高政治理论水平;一方面通过专委会活动、课题调研、提案信息撰写、社会服务等实践活动,培养锻炼广大盟员的盟务工作能力。通过几年的努力,逐步形成了一套贮备、培养后备干部的有序工作机制,为山东民盟组织实现又好又快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人才资源基础。

2、积极发展高素质人才,有效缩短人才培养教育期,建立后备干部的基础梯队。在这方面,我们重点抓了三项工作,一是以发展的眼光看待盟员的成长,把高学历、具有发展潜力的年轻知识分子作为重点发展对象,有意识地进行选拔培养,2002年以来,我们发展硕士226人,博士93人,占新发展盟员的17%二是依托基层组织广泛发现、培养人才,重点关注、吸收在专业领域做出突出成绩、群众基础好的代表人士入盟;三是对担任政府实职和政协委员的党外人士,积极争取,发展入盟。近年来,发展了一位副厅长、一位地市级副市长、五位省政协委员的党外人士入盟。

3建立后备干部人才库,加强动态管理。我们以“盟员信息管理系统”为基础,根据年龄、学历、职称、任职、专业、参政议政能力等方面的情况分类分层次地建立后备干部人才库,并不断充实和调整后备干部信息,全面掌握后备干部的情况,对经常不参加活动或参政议政热情不高的,取消其后备干部资格,实现后备干部队伍的优胜劣汰,建立健全了后备干部队伍动态管理和考察监督机制。

每年从人才库中,选拔、推荐一批骨干充实参政议政人才队伍、基层组织领导班子。目前,我们正着眼于未来,总结工作中的成功经验,加强对骨干盟员的培养,进一步打造适应新形势需要的后备干部队伍。

4、在参政议政实践中培养人才,锻炼人才。2003年开始,我们从人才库中选拔一批各个学科中具有较高参政议政能力的专家学者成立了省、市级参政议政专家组及建立全省范围的参政议政信息员网络。省、市参政议政专家相互沟通、协作,资源共享,极大地促进了参政议政工作,使我省的提案、信息的数量和质量都有了大幅攀升。2005年“全省民主党派优秀提案表彰大会”上,我省15个盟组织、3位盟员和18件提案受到表彰;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在全盟的排名由四年前的20多位上升到3-7位。专家组成员不是固定的,每年都根据专家的实际能力进行调整,不断补充新的人员。通过参政议政专家组的实践活动,发现、培养、锻炼人才,并纳入后备干部队伍。

5、做好后备干部的推荐工作。后备干部的推荐工作非常重要,它是衡量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是否取得成效的一个重要标准。多年来,我们在后备干部的推荐工作上下大力气,想方设法,多渠道、多方面推荐干部,为优秀人才创造条件,搭台铺路。主要通过三条途径,一是通过盟内的新老交替、政治交接,选拔、推荐中青年后备干部进入各级领导班子,如:济南、青岛、东营等市委会,大胆选拔优秀的中青年盟员担任基层组织的主委;二是利用各级人大、政协换届或届中增补的机会,采用“提前谋划、主动推荐、积极争取”的方式,与统战部门沟通、协商,争取更多的盟员担任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如莱芜、日照、临沂、枣庄、济宁、东营等市委会,在这次人大、政协换届中得到政治安排的盟员占盟员总数的比例达到17%以上,取得历史最好水平;三是鼓励支持优秀后备干部参加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走上政府部门的领导岗位,自2001年以来,在两次全省公开选拔厅局级领导干部考试中,我省盟员均取得良好成绩。

6、创新发展思路,用足用好30%的发展比例。组织发展要创新思路,适应形势,一方面要保持以民盟的传统界别为重点;一方面要处理好重点与非重点界别的关系,注意优化组织结构,为参政议政服务。近几年来,我们加强了在非重点界别的发展,发展人数每年递增,2002年至2007年,非重点界别人数占新发展盟员总数的比例由17.5%增加到30.7%,其中新社会阶层人士占新发展盟员总数的比例,由4.1%增加到12.1%。我们从中选拔一批政治素质好、专业水平高、社会影响大的盟员作为后备干部人选,在参政议政、基层组织建设等方面发挥作用。2008年盟省委成立了以新社会阶层盟员为主的省直基层组织,命名为创业支部,寓意在“创新立业,发展进步”,现在分别成立了创业一支部、二支部,成为我们基层组织建设的新生事物,产生了较好社会反响。

三、问题与建议

在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和组织发展工作中,我们取得一定的成绩,也面临许多困难与问题。主要有:盟员老龄化问题依然存在,退休盟员与新发展盟员比例不平衡;组织发展5%净增率执行不统一,发展盟员受到名额限制;高校的发展优势受到竞争和挑战,发展空间在缩小;新社会阶层人士的发展存在一定困难;民主党派在后备干部的政治安排尤其是实职安排上缺乏直接的参与权、发言权;基层组织没有专项活动经费,仅仅依靠盟费支撑,造成活动形式单一,工作开展困难。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认为有必要做好以下工作:

1、组织发展要保持适当的增长率,加快盟员的年轻化进程,保证足够的人才储备。

2、对新社会阶层的发展,在政策上应适当调整放宽发展空间。

3、建议政府财政部门按照盟员人数给民盟各级地方组织增设基层组织活动经费,保证基层组织正常开展工作。

4、建议民盟中央制定政策,规范各级盟组织对后备干部的培养、选拔、推荐工作。

5敦请中共各级党委和统战部门加强民主党派干部安排使用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减少随意性。

6、重视对民盟机关干部的培养和使用,给他们更多的机会,激发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以上,汇报了民盟山东省委近几年来在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和组织发展方面的一点体会和建议,在此与大家一起交流、探讨。让我们共同努力,积极探索,把盟的各项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为社会做出新的应有的贡献。

 

 

 




文章纠错

邮箱
手机
纠错内容
验 证 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