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帮教工作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帮教工作

 

 

 

 

发挥优势 多头并进

 

 

 

积极服务三农,推动科学发展

 

 

 

民盟临淄区基层委员会

 

 

临淄区位于淄博市东部,总面积668平方公里,人口60.8万,其中耕地面积50万亩,农业人口38万,全区农作物种植面积常年保持在100万亩左右,种植模式以小麦玉米轮作、大棚蔬菜单作为主。2009年,全区生产总值完成58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达21.2亿元,实现农业总产值35.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8978元。近年来,临淄区按照“稳粮保供给、增收惠民生、改革促统筹、强基增后劲” 的基本思路,坚持把推广先进实用技术作为实现粮食优质高产的主要手段,突出资源优化利用,不断加大投入,完善体制机制,强化推进措施,实现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产业化生产水平的全面提高。民盟临淄区基层委员会在民盟淄博市委、中共临淄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区委统战部的支持帮助下,发挥科技人才优势,在农业技术推广、生态循环农业、粮食高产创建等方面积极开展工作,取得了明显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有力促进了全区现代农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一、创新模式,多措并举,加快发展生态循环农业

近年来,民盟临淄区基层委员会将发展生态循环农业作为建设生态文明、全面提升农业发展质量的重要举措来抓,与有关部门积极探索研究,不断创新循环农业建设模式,形成了绿色农产品互为资源型、沼气资源利用型、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型等多种生态循环农业模式,极大地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和农业产出效益。省农业厅、市政府先后在我区召开了生态循环农业现场会议,对我区生态循环农业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一)绿色农产品互为资源型循环农业模式

积极整合生产绿色食品农业龙头企业资源,使企业之间形成资源共享、产品互补的产业共生组合,用绿色原料生产绿色产品,形成了“粮食加工-调味品/养殖-食用菌-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一条完整的绿色循环产业链,为食品安全提供了保障,实现了企业共赢,同时生产出了一系列优质绿色食品,为临淄农业迈向高端产业化奠定了基础。例如:绿色食品小麦基地生产优质绿色小麦—用于山东康浪河面业有限公司加工面粉生产绿色食品面条,副产品麸皮—用于山东淄博巧媳妇食品有限公司酿造酱油、醋、豆瓣酱、甜面酱等绿色产品,副产品酱油醋渣—用于淄博亿百合食用菌发展有限公司制作菌包生产木耳等有机食用菌,副产品菌渣—用于临淄诺香伦公司加工有机肥生产绿色优质蔬菜—绿色优质蔬菜返销山东康浪河面业有限公司生产绿色蔬菜面条。淄博亿百合食用菌发展有限公司生产的有机木耳、临淄宏丰养殖场生产的绿色鸡蛋分别部分返销山东康浪河面业有限公司生产木耳面条和鸡蛋面条。(详见图1:绿色农产品互为资源型循环农业模式图)

1绿色农产品互为资源型循环农业模式图

 

(二)沼气资源利用型循环农业模式

通过大力实施农村沼气项目,着力抓好农业废弃物转化利用,坚持把发展农村沼气作为合理利用农业资源,促进农业废弃物能源化、清洁化、肥料化等综合利用作为加快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来抓,形成了“玉米生产—秸秆青贮—畜禽养殖—粪便—沼气发酵—有机肥—绿色农产品生产”的生态循环产业链(详见图2:沼气资源利用型循环农业模式图),生态能源建设成果显著。全区累计建成户用沼气1.04万户,规模养殖场大中型沼气工程6处,年产沼气716万立方米,年产沼液沼渣18.7万吨,可替代相当于5728吨标准煤的能源消耗,减少CO2排放1.43万吨,解决了发展与资源、生产与环境的矛盾,为农户提供了清洁的生活用能,有效改善了农村居民生产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沼液沼渣有机肥料的使用,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含量,减少了化肥农药使用量,带动了绿色无公害种植业生产,增强了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2:沼气资源利用型循环农业模式图

 (三)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型循环农业模式

根据本区实际情况,按照“机收还田—旋耕—深耕—再旋耕”的技术路线,把还田深耕作为玉米秸秆禁烧和转化利用主要手段,采取畜牧养殖青贮、秸秆反应堆、秸秆固化制炭等多种行之有效的措施,实现了玉米秸秆全面禁烧和有效转化利用,玉米秸秆转化利用率达到100%,形成了“粮食种植—农作物秸秆—秸秆综合利用”循环农业模式。2009年,全区深耕还田39万亩,可增加粮食产量5400万公斤,增加收入9750万元;建成秸秆制炭生产线4条,年处理鲜秸秆6.4万吨,生产秸秆固化压块煤2.4万吨,实现增效960万元;在5100个大棚推广应用了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消化玉米秸秆5万亩,实现增效1500万元。

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不仅实现了秸秆转化利用,而且有效促进了绿色食品蔬菜生产。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是利用特定微生物菌群将作物秸秆发酵,产生二氧化碳、热量、抗病孢子和有机肥,有效解决大棚蔬菜栽培中存在的二氧化碳亏缺、地温过低、病害严重、土壤生态恶化等四大难题,实现蔬菜高产、优质和高效的一项全新技术。主要表现在:一是提高棚内二氧化碳浓度。由于冬季大棚内空气流动性差,蔬菜合成有机物质所用的二氧化碳浓度不足,影响了蔬菜的光合作用,秸秆通过菌种发酵释放二氧化碳满足了蔬菜光合原料的需求,使光合作用得以正常进行,产量大幅提高。二是提高棚内温度。秸秆生物反应堆在产生二氧化碳的同时,释放出大量热量,随二氧化碳一起输送到棚内,可提高棚内温度,有效防止蔬菜冻害现象的发生,在冬季持续低温天气时效果最为明显。三是减少病害发生。湿度过大是棚内病害发生的最主要原因。生物反应堆释放的二氧化碳气体在棚内的输送,促进了空气在棚内的流动,有效降低蔬菜叶面和棚内空气的湿度,从而减少蔬菜病害的发生。四是提供高效优质有机肥源。秸秆生物反应堆反应产生的液渣,含有丰富养分,是优质有机肥料,可定期取出做根部追肥或叶面施肥,增产效果明显。由于以上几种作用的综合效应,蔬菜大棚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的应用,可使大棚内二氧化碳浓度增加46倍,平均20cm处地温提高46,气温提高23,有机质含量提高45%,土壤孔隙度和生态系显著改善,减少农药、化肥用量30%以上,光合效率提高30%以上,上市期提前1015天,收获期延长30天,提高产量20%左右,而且提升了蔬菜质量档次,果实外观、口感等品质得到明显改善。利用玉米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已成为本区绿色蔬菜生产的重要技术措施。

二、依托项目,示范推广,全面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商品,是关系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自立的基础,民盟临淄区基层委员会积极发挥自身优势,配合农业部门从小麦玉米良种补贴、新技术新品种推广、粮食高产创建等方面入手,全面提升粮食生产能力,保持了粮食生产技术水平的领先地位,广大农民种粮积极性普遍高涨。

(一)加强良种推广工作力度,提高粮食生产规模化产业化水平

在全区范围内实施优质专用小麦、玉米良种推广补贴项目工作。小麦按每亩10元的标准,对推广种植优质专用小麦良种的农户,通过良种补贴形式给予补助。玉米按照每亩10元的标准,通过“惠农一卡通”形式将补贴资金直接发放到种植户手中。项目实施过程中组织农业科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对农户进行科学指导,印制技术规程42万余份,及时解决农户提出的各项技术问题。通过良种补贴项目实施彻底解决了本区品种“多、乱、杂”的问题,实现了区域化生产、规模化种植,促进了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发展,粮食产业化经营水平不断提高,本区小麦规模化产业化生产方式基本形成。协助山东康浪河面业有限公司在梧台镇、敬仲镇、皇城镇建立10万亩绿色食品小麦生产基地,实行统一供种、统一测土配方施肥、统一病虫害防治,年产绿色小麦4万吨,带动农户2万余户,并与各基地村鉴定收购协议,基地生产的优质小麦由公司统一收购,收购价格高出当地同行业60/吨,极大的调动了农户种植优质专用小麦的积极性,促进了企业长远发展,公司主打产品 “康浪河”牌系列面粉、挂面、面琪产品具有粉粒细、粉色正、粉质好、面筋质高、稳定时间长、麦香味浓等特点,产品销往济南、青岛、烟台、威海、东营、大连、深圳、天津等地,在胶东地区占有极高的市场占有率,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

(二)技术措施到位,小麦玉米高产攻关创新高

在朱台镇、凤凰镇建立高产示范区2万亩,涉及14个行政村,4497户。为保证小麦玉米良种良法得到一体化推广,在关键农时突出加强了技术培训工作,秋种前组织农业技术人员对示范区内农户就小麦玉米高产创建核心技术和生产要点进行了综合培训,印发《小麦超高产栽培技术手册》、《夏玉米“一增四改”高产栽培技术》等材料8000余份,同时,利用广播电视等手段在关键农时进行宣传指导,有效促进了高产技术的落实,提高了示范区农民的科技素质,取得了显著成效。示范区内小麦平均亩产达到606公斤,玉米平均亩产达到697公斤。十亩高产攻关田经有关专家实打验收,小麦亩产达到702.52公斤,玉米亩产达到1017.2公斤,小麦玉米单产均创本地最高记录。

(三)建立农业技术集成试验示范基地,引导农民积极应用粮食生产新技术

结合我区实际情况,建立4处区乡联合农业技术集成试验示范基地,示范基地建设在土壤肥力高、排灌条件好、交通便利、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完善的梧台镇西刘村、朱台镇大夫村、凤凰镇西申村、皇城镇南卧石村,面积各60亩。每处试验示范基地,20亩用于10个新品种展示,10亩用于高产攻关田,30亩用于小麦播期播量品种试验、小麦宽幅精播高产攻关田、小麦免耕播种试验田、小麦垄作不同宽幅对比试验、小麦起垄不同品种对比试验、小麦起垄不同浇水次数试验、小麦起垄不同追肥量试验、小麦测土配方施肥3414试验示范田。还建立了还田深耕播种、旋耕播种、免耕播种、小麦垄作2行、小麦垄作3行、小麦平畦6行、小麦平畦4行等对比观察试验示范。小麦宽幅精播试验采用2种种植规格,一是采用1.8宽畦(其中畦面宽1.4,畦埂0.4),畦面匀垄播种6行小麦,翌年每畦面等行距播种3行玉米。二是采用2.4宽畦(其中畦面宽2.0,畦埂0.4),畦面匀垄播种8-10行小麦,翌年每畦面等行距播种4行玉米。市委、市政府领导对我区农业技术集成试验示范基地区取得的成效给予了高度评价,多次组织全市农业现场会对基地进行观摩学习,大力推行技术集成试验示范基地中先进种植技术,《大众日报》、《淄博日报》等各级媒体对此做了专题报道。通过不断创新运行模式,放大示范效应,将基地建成了农技人员、示范户和广大农民的学习基地、科技成果转化基地,不断推动现代农业战略升级。

三、集聚智力,科技先行,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入户工程

民盟临淄区基层委员会充分发挥盟员中科技人才的作用,利用新闻媒体、开辟专题节目、举办培训班、现场指导等多种方式,不断加大种子包衣、小麦宽幅精播、玉米“一增四改”、良种良法等综合配套技术推广力度,着力打造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直接服务通道,促进农业科技的普及与推广,以科技的力量提升农业发展层次。按照优质专用小麦玉米生育特点,组织技术人员编制技术资料,以明白纸的形式及时发放到农民手中,帮助农民迅速掌握小麦玉米新品种的种植技术。特别是在小麦玉米生长关键时期,专门组织农业技术人员深入农户和田间地头,加强技术指导和服务,并根据苗情动态和气候变化等特点,及时制定小麦玉米管理技术意见,年举办农业科技培训班300余场次,培训区乡技术指导员2000余人次,培训科技示范户、农民辅导员及带动农户50000余人次,发放技术资料和科技明白纸30余万份,进一步提高了农户科学种植意识和科学管理水平,有效解决了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技术转化“最后一道坎”的问题,为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和加快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撑。

                                                  20106

 




文章纠错

邮箱
手机
纠错内容
验 证 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