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专题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

民盟山东省委“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综述

根据民盟中央2014年总体工作部署和《民盟中央关于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的通知》,民盟山东省委高度重视,分别在省委主委会议和常委会议上进行了研究和部署,并将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列入《民盟山东省委2014年工作要点》,先后下发了有关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和评选先进基层组织的通知,制定了活动实施方案,并在山东民盟网站上开通了“基层组织建设年”专栏,同时,把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实践活动”相结合,开展了调研考察、骨干盟员培训、“盟性教育”专题报告会、评选和表彰先进基层组织、召开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现场会等活动,省、市、基层组织上下联动,走进基层,深入交流,在广大盟员中产生了良好的反响。通过“基层组织建设年”各项活动的开展,密切了与基层组织的交流、互动,摸清了全省民盟基层组织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了解了盟员的需求,总结了基层组织好的经验和做法,为下一步研究探讨如何更好的发挥基层组织作用,推动山东民盟基层组织建设再上新台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的实施

2月至4月,民盟山东省九届十三次主委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的通知》,各市委会和省直基层工委积极部署落实相关活动。民盟山东省九届七次常委会审议通过了《民盟山东省委“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实施方案》,方案制定紧扣“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七个一”主要内容,确定了活动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对各项活动列出了时间进度表,并对重点工作进行了突出说明。4月底,为表彰先进、树立典型、推广经验,带动全省基层组织更好更快发展,盟省委下发了《关于开展先进基层组织评选活动的通知》,在全省民盟基层组织中评选民盟中央和省级先进基层组织。

5月至7月,民盟省委仪平策、董利忠副主委分别带领调研组先后赴莱芜、东营、日照、青岛、枣庄、泰安、烟台等7个市委会深入基层组织调研,召开了近20次座谈会,与300余位盟员进行了座谈交流。通过调研,盟省委加强了与各市委会、基层组织的交流和互动,了解掌握了基层组织建设、发展的第一手资料。在盟省委开展调研的同时,各市委会也相继开展了基层组织调研和座谈走访,认真总结当地民盟基层组织发展的现状、经验与存在的问题,并为民盟中央修改《关于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意见》出谋划策。各市委会和省直基层工委按要求开展先进基层组织评选,积极撰写先进经验介绍。盟省委在网站上开辟了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专栏,介绍活动动态,交流先进经验,供全省基层组织借鉴学习。

8月至9月,盟省委汇总调研成果和各市委会的基层组织建设总体情况,向民盟中央报送了《固本强基增活力锐意创新谋发展—民盟山东省委基层组织建设情况汇报》以及《民盟中央关于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意见》的修改建议。9月上旬,盟省委参加了民盟基层组织工作会议,与其他省市民盟组织进行了交流和沟通,在民盟中央的表彰中,民盟省委荣获“工作创新奖”,15个基层组织荣获“先进基层组织”。

加强对新盟员和骨干盟员的培训工作。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开展以来,盟省委、各市委会、省直基层工委都开展了对新盟员和骨干盟员的培训工作。盟省委积极推荐优秀盟员参加民盟中央、省委统战部、山东行政学院举办的进修班、培训班,组织举办了盟务干部培训班、统计报表培训班等,全年共有110余人参加了省级以上培训。其中,盟省委首次在中央社院举办培训班,60多位基层组织负责人、盟员骨干、机关专职干部参加了培训,培训取得了预期的效果,获得广泛好评。仪平策副主委先后在东营、日照、聊城、烟台、省直、潍坊、淄博等11地市为近千名新盟员、盟员骨干作《强化政党意识,提升盟性修养》专题报告,并应邀到中央社院、省社院授课,《中国特色政党制度与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报告。

10月下旬,在青岛召开了山东民盟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现场会,对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进行了系统总结,研讨了新形势下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新思路和新举措;交流经验,表彰先进,通过汇编先进典型材料、先进基层组织现场观摩等对基层先进经验和做法进行推广,表彰了15个市委会、省直基层工委和103个基层组织。通过基层组织建设年各项活动的开展,全省基层组织的活力和凝聚力进一步增强。

为了总结工作,巩固成果,宣传推广先进经验,盟省委先后编辑印刷了2期《组织工作通讯》及《先进经验材料汇编》、《交流材料汇编》。12月,民盟省委按照要求向各市委会和省直基层工委转发了《民盟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意见》,继续强化基层组织建设,把基层组织建设活动推向深入。

二、基层组织工作的主要经验

截至2014年底,全省共有盟员10417人,成为全盟第10个盟员人数过万的省级组织。民盟省委下辖17个市委会,4个区县级委员会,350余个基层组织。

近年来,全省广大基层组织积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认真贯彻落实盟中央、盟省委和盟市委的有关精神,紧密围绕基层组织的建设和发展,固本强基,勇于创新,在自身建设、参政履职、服务社会等方面形成了很多好经验、好做法,涌现了一批极具生机活力和影响力的先进基层组织,全省民盟基层组织建设呈现新局面。

(一)重视学习,与时俱进,加强思想建设

1.凝聚共识,坚定信念,增强参政履职意识

在盟省委和盟市委的领导下,在各级党委、统战部门的支持帮助下,广大基层组织和盟员坚持集中学习交流和分散学习相结合、座谈会与专题讨论相结合等多种形式,深入学习贯彻中共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学习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理论,学习国情、时情,学习盟章、盟史、民盟优良传统以及民盟领导、代表性人士的论述文章,加强盟性修养,积极参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实践活动”。广大基层组织和盟员进一步提高了政治思想觉悟和理论水平,增进了政治共识,坚定了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参政履职意识、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断增强。

2.充分利用新媒体,提升思想宣传水

思想宣传是思想建设的重要表达形式,山东民盟在加强基层组织思想建设的同时,不断适应形势要求,充分利用新媒体手段,构建沟通互动的新平台,思想宣传水平不断提升。一方面,以省、市委会网站为主导,发布上级盟组织的盟务工作动态、指导性文件,宣传基层组织的盟务活动、理论研究、参政议政成果,实现上下级之间、基层组织之间的信息交流与沟通;另一方面,有条件的基层组织建立起支部网站(如民盟济宁梁山支部、东营广饶总支、河口支部等),或开通支部微博、微信公众号、QQ群等,对基层组织盟务工作进行宣传,方便了盟员之间的交流,扩大了社会影响,进一步提升了民盟基层组织的形象。

3.深入盟史研究,建立支部档案

2009年盟省委编辑出版了《山东民盟贤达》,挖掘、抢救山东民盟的人文史料。以此为契机,盟省委倡导全省基层组织开展盟史资料的收集与研究。基层组织积极挖掘、整理、编纂支部盟史,建立支部档案,有些支部给支部每位盟员都建立了个人档案,记录盟员个人的成长和支部的发展历程。民盟青岛崂山区工委不仅建立了基层组织制度和组织档案,同时制作了区工委发展历程的宣传片。民盟东营区总支集盟员之力,编辑出版了《根深叶茂花正红》一书,该书既是一部基层组织史志性质的资料汇编,也兼具学习民盟历史、宣传统一战线的作用,是基层组织对盟史留存工作的一种积极的探索和尝试。

(二)强根固本,开拓创新,加强组织建设

1.加强制度设计,深入推进基层组织规范化建设

“若网在纲,有条而不紊”。为保证民盟基层组织的正常运转,加强基层组织的制度化、程序化和规范化建设,各级盟组织不断探索,初步建立起自上而下的纵向制度指导体系。盟省委制定了《民盟山东省基层组织细则》、《直属基层组织发展工作规程》、《直属基层组织换届工作规定》、《关于加强直属基层组织自身建设的意见(试行)》、《直属基层组织联络员制度》;创新设立了“省直基层工委常务小组”加强对省直基层组织的领导管理;建立《基层组织工作手册》,加强对基层组织工作的监督和对组织档案的保存。各市委会也相继出台了《基层组织工作细则》、《基层组织换届意见》、《基层组织选举办法》、《主委会和机关联系基层制度》等相关指导性的文件制度。广大基层组织积极制定会议、学习和工作制度,在制定硬性约束制度过程中,还辅助设立维护盟员合法权益、奖励优秀盟员等柔性激励制度措施。这些制度的实施使基层组织建设有章可循,增强了基层组织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激发调动了盟员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东营盟市委的“盟员之家”、烟台盟市委的“五有支部”、德州盟市委的“支部规范化活动室”、临淄区基层委员会的“盟员活动室”等,把基层组织制度化、规范化建设进一步推向深入,极大的增强了基层组织的活力和凝聚力。

机关联络员制度切实发挥作用。盟省委及济南、青岛、烟台等较大市委会建立机关干部联络基层组织制度,专职干部较少的市委会建立了主委会班子成员、常委或委员联系基层组织制度,工作重点向基层下沉,一方面加强了上下级之间的互动沟通,有利于上级盟组织对基层组织工作的了解和进行针对性的工作指导;另一方面也使机关干部、市委委员们在基层组织中接受教育和监督,有利于构筑团结和谐的盟组织关系,促进各项盟务工作的开展。

2.优化基层组织设置,选好配强领导班子

随着盟员队伍的壮大和基层组织的发展,各级盟组织进一步加大对基层组织的调整力度,不断优化基层组织结构。2011、2012年各市委会、盟省委换届以来,全省大多数的基层组织都顺利进行了换届调整,进一步充实了基层组织领导班子;新建基层组织60多个,这其中包含:将一些规模较大的总支、支部升格成基层委员会或总支,对一些盟员所属单位分散的基层组织根据情况进行拆分重建,在达到一定盟员数量但尚未建立组织的单位新建支部,综合经济、文化、科技等行业的盟员成立专业性或行业性的基层组织,拆分或合并一些组织活力差或人员老化的支部。通过换届、结构调整,进一步理顺了基层组织的管理体系,加强了对基层组织和盟员的管理,有利于积极发挥盟员的价值和优势,大大增强了基层组织的活力和凝聚力。

选好配强领导班子,促进基层组织发展。各级盟组织在领导班子建设中,坚持标准,开拓视野,多措并举,积极选拔一批年富力强、德才兼备的盟员进入基层组织委员会,增强领导班子成员的履职能力和服务意识,积极发挥他们的骨干和带头作用。济南盟市委针对换届后基层组织领导班子新任委员多、盟务实践少等问题,主抓“三个一”工作,提高了领导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青岛盟市委自2013年起,在各基层组织换届选举中试行“公推直选”,提高了领导班子成员的整体素质,基层组织的民主建设得到有力推进。

实践证明,加强基层组织调整、优化基层组织设置、选好配强领导班子是激发基层组织活力的重要途径。面对退休盟员日益增多的现状,威海盟市委积极探索,成立了老年特色支部,依托盟员企业提供场地,充分发挥老盟员的余热,开展符合老年人特色的活动,打造了一个盟员贴心、盟组织放心的基层组织,为解决基层组织老龄化、组织凝聚力和活跃性衰退问题提供了一个较好的方法途径。

3.巩固阵地,广纳贤才,为组织建设提供人才保障

近年来,各级盟组织坚持“人才兴盟,人才强盟”战略,严格标准,保证数量,注重质量和层次,发展与巩固相结合,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组织发展工作常抓不懈,重点工作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盟省委和各市委会通过制定组织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增强了组织发展工作的主动性、计划性和目的性。引导广大基层组织依托自身优势,发挥代表性盟员的影响力,调动广大基层盟员的工作热情,积极争取优秀人才入盟,新盟员发展稳步增长,质量、层次不断提高,盟员结构不断优化。莱芜盟市委在坚持组织发展“三为主”基础上,创新方式方法,不拘一格选拔人才,摸索出了“三考查一评议”的组织发展模式,新盟员的专业素质和队伍结构得到大幅提升,参政议政能力和水平大有提高,民盟的社会影响力也因此提升。二是注重高教界的发展,确保民盟的特色和优势。省直、青岛等高校比较丰富的地区,在原有基础上既保持优势,又有所突破;高教界资源较为薄弱的地区,也积极转变工作方法,走出去,请进来,努力加强与中共市委、高校统战部门的沟通,积极促进高校盟员的发展。从省直基层组织来看,一方面现有高校基层组织积极作为,以民盟山东大学委员会为例,在组织发展中坚持“5个依靠”,发展了一批多学科、多领域的高层次人才;另一方面,盟省委领导和省直基层工委也针对一些组织空白的本专科和高职院校,主动开展工作,进行重点突破,先后在山东政法学院、山东女子学院、山东英才学院、山东省医专等院校发展盟员并积极成立基层组织,确保在高教界发展的数量和质量。三是积极发展高层次人才、代表性人士和有潜力的年轻人才,不断改善盟员结构。在积极发展教育、文化、科技等主体界别盟员的同时,稳妥的发展经济、法律、政府等界别的高层次人才入盟,积极发展30岁左右有潜力的年轻人入盟,逐步改善盟员队伍的专业结构和知识结构,形成合理的盟员梯次,不断满足新形势下履行参政党职能的需要,为盟的长远发展提供人才储备。

4.创新方式,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

在注重高素质人才发展的同时,民盟省委在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完善人才选拔、培养和使用机制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尝试。建立了针对不同层面盟员的教育制度,通过举办新盟员培训班、盟员骨干培训班、专题座谈会等形式,选送高层次代表人士、盟务骨干等到民盟中央、各级社会主义学院培训学习,为后备干部创造系统学习统战理论和多党合作优良传统的机会,进一步提高“四种能力”。引导盟员骨干积极参与参政议政和社会服务等盟务工作实践,通过将有一定参政议政能力、综合素质较高、热心盟务活动的同志充实到盟内各种岗位进行培养锻炼,对条件成熟的高层次人才和盟务骨干及时推荐担任政府实职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社会职务,让他们在参政议政的第一线发挥作用,施展才干,从而使一批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为对有潜质的后备干部早发现、早培养、早使用,自2011年起,青岛盟市委创新培养方式,通过建立编外的“新盟员临时支部”,在实践中锻炼培养盟务骨干,许多新盟员通过实践锻炼,积累了盟务工作经验,为其走上各级领导岗位奠定了基础,这也成为盟市委发现、培养和使用后备干部的重要渠道。烟台盟市委在基层组织换届调整中,积极把一批参政议政水平高、盟务实践能力强的骨干盟员充实到领导班子中,目前基层组织领导班子70后委员占1/3强;建立选拔优秀机关专职干部到基层组织挂职锻炼,担任基层组织主委的制度,既锻炼了机关专职干部的实践能力,又带动搞活了支部。德州盟市委在2013年届中调整中,市直一支部、五支部各推选出1名综合素质高、盟员认可度高的80后支部主委,他们的加入不仅优化了基层组织领导班子的年龄结构,也提高了年轻盟员参与基层组织活动的热情,进一步充实了盟组织的后备人才队伍。

5.组织活动形式多样,组织活力不断增强

没有活动就没有活力,广大基层组织在活动形式上积极探索、创新。东营、烟台、淄博、德州、枣庄等市委会克服困难,多方协商,相继建立起部分“盟员之家”、“盟员活动室”,作为增强基层组织活力的重要载体,促进了基层组织的活力建设。在传统的会议学习、走访慰问、节日聚会等活动形式之外,积极组织开展参政议政主题活动,依托自身优势开展“捐资助贫”、“送医下乡”、“科技下乡”、“爱心助学”、“民盟书屋”、“农村帮扶”等社会服务项目,这些活动得到盟员的大力参与,在活动中增加了交流,增强了组织活力、凝聚力和向心力,形成了一批富有特色、具有品牌的基层组织。基层组织活动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元,基层组织之间的横向联系、交流更加密切。烟台盟市委机关支部的“机关开讲”丰富了基层组织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民盟山东省农科院总支与民盟德州市直一支部缔结为友好支部是基层组织加强区域合作和横向联系的重要尝试。

(三)践行职责,议政建言,为经济社会发展献计出力

参政议政是参政党履职尽责的第一要务,是参政党存在价值的突出体现。新的形势下,参政议政不仅要发挥盟领导、盟内专家、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直接参政议政、议政建言的作用,更要充分调动广大盟员参政议政的热情。盟省委审时度势,建立参政议政工作激励机制,设立特邀信息员,开展“如何撰写社情民意信息”等相关培训,鼓励盟员专家、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将参政议政经验与盟员分享,建立“社情民意信息联系点”,开展“一人一信息”、“一人一提案“我为‘转、调、创’献一策”、“议政沙龙”等活动,多措并举,不断增强盟员的参政履职意识,在全省形成“全盟参政”的态势。

(四)凝心聚力,整合资源,打造社会服务品牌

社会服务是参政议政工作的延伸和拓展,是我们直接为经济社会服务的有效方式,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长期以来,山东民盟秉承费老“做好事、做实事”的社会服务宗旨,凝心聚力,突出重点,在积极开展“农村教育烛光行动”传统品牌活动的同时,紧跟社会发展需要,整合资源,锐意创新,打造了“黄丝带帮教”、“同心社区服务站”、“新农村建设”、“乡村少年科学营”、“大学生创业园”等一些新的社会服务品牌。

广大基层组织和盟员围绕这些品牌,依托自身优势,积极开展了送医下乡、科技下乡、捐资助学、关注弱势群体、农村帮扶等各式各样的活动,扩大了民盟基层组织影响力,在社会上引起了良好的反响。

济南、青岛、莱芜等市委会发挥基层组织的优势,在“农村教育烛光行动”中为提升农村教育水平和质量做出了应有贡献。临沂、日照、潍坊等市委会积极推进“民盟书屋”建设,仅2014年新增建“民盟书屋”近10处,添设图书近5000册。由民盟中央和盟省委共同发起的ESS“乡村少年科学营”已举办三期,民盟山东师范大学委员会积极选派盟员教师、志愿者并开展具体活动。民盟泰安新泰支部、山东农业大学总支、济宁市高新区支部等很多基层组织与一些贫困农村签订帮扶协议,促进新农村建设。民盟临沂市委创建的“民盟大学生创业园”累计培育大学生创业企业50多家,吸纳大学生创业、就业人数1500多人。民盟山东大学委员会建立了“科技盟光”社会服务实践基地,助力高新技术创新发展和成果转化。

(五)同心同行,党盟共建,开辟基层组织活动新思路

和谐融洽的党盟关系,是基层组织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山东民盟通过密切与各级党委、统战部以及盟员所在单位党委的沟通与联系,积极争取党委统战部门在经费、场地、人才推荐安排等方面的支持;广大基层组织发挥优势,在参政议政、社会服务方面积极作为,增强履职能力建设,提高社会影响,积极探索党盟共建、资源共享、和谐共进的新型基层组织建设道路。

在东营盟市委的积极争取和市、区党委、统战部门的支持下,目前东营市大部分基层组织如东营区总支、广饶总支、河口支部等都建起了“盟员之家”,并有相应的经费支持。中共泰安肥城市委、政府积极支持民盟肥城支部建设,为支部活动提供办公场所、设备和专项活动经费,不仅积极向盟组织输送优秀党外人士,还积极安排代表性盟员进入政协履职,目前民盟界别的市级政协常委已增加至5人,并专门成立民盟组,极大提升了支部的履职水平,党盟关系更加融洽和谐。

青岛盟市委牵头与市北区延安路街道办事处联合创建全国首个“同心社区服务站”,民盟青岛市第二综合总支、市南联合二总支、市南联合三总支、青岛科技大学基层委员会等基层组织和盟员积极参与开展社区管理咨询、化解矛盾纠纷、反映社情民意,提供常态化公益服务等工作,这一举措是“党盟合作”的新形式,是民主党派植根社区、面向群众、多方位服务社区建设的新模式。民盟济南铁路局支部围绕高铁安全运输,谋划参与高铁司机心理健康辅导,建立济南机务段“倾疏驿站”,累计心理疏导和培训约2000人次,该项活动得到了铁路局党委的高度重视和支持,既服务了企业职工,又密切了党盟关系,为基层组织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密切党盟关系、开展组织活动做了很好的示范。

三、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在基层组织建设取得大量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的认识到,基层组织建设中还有一些长期存在的问题困难和伴随形势发展应运而生的新问题,主要问题与建议如下:

(一)组织发展竞争激烈,高层次人才发展难度加大

近年来,各党派都把发展目光投向高校、科研院所、政府机关的高学历、高职称人士,尤其在高校人才竞争激烈,民盟的高教界比例呈下降趋势,高层次人才发展工作难度加大。

(二)领导班子建设和后备干部队伍建设需进一步加强

目前,仍有少数基层组织领导班子存在一定问题,如:班子成员政治理论水平、组织管理能力离盟务工作要求还有差距;基层组织负责人忙于自身业务,盟务工作投入精力不足;后备干部队伍储备不足;民主集中制贯彻的不够好;班子成员之间分工不明确,工作中存在推诿现象等等,影响了基层组织各项工作的开展。今后要不断优化基层组织的设置,加强规范化、制度化建设,不断完善基层组织领导班子选拔、培养、使用机制,建立健全基层领导班子的量化考核机制,增强后备干部评价和推荐体系的科学性与可操作性。

(三)组织活动形式和内容亟待丰富

在大多数基层组织积极开展活动提升组织活力的同时,一部分基层组织仍存在活动开展不正常、活动出勤率不高等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有些基层组织负责人或因自身业务繁忙,或因认识不到位导致组织活动难以开展;二是活动内容乏味、形式单一,活动缺少吸引力,盟员参与率不高;三是活动经费、活动场所缺乏等方面的困难;四是一些盟员所在单位支持不够,盟员在活动时间上没有保证。

(四)参政议政的参与度和水平需进一步提升

基层组织在参政议政方面存在的问题有:一是参政议政意识淡薄,投入精力不足,不少盟员对如何参政议政不清楚、不掌握;二是参政议政实力弱,受制于专业水平和个人能力,对一些重大、宏观问题难以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三是调研渠道不畅,信息不对称,导致建议高度不够、可行性不强。这要求我们一方面要加强对盟员参政议政知识、能力方面的培训,加强调查研究的力度和深度;另一方面也要建立起与相关职能部门的长效联系机制,拓宽信息沟通渠道,增强信息建议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五)基层组织经费没有制度保障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在基层组织活动经费方面,各地的财政支持力度不一,同一地市的各区之间又存在差异,多数基层组织还处于无经费、无活动场所的状态,限制和约束了基层组织更好地开展盟务工作。

(六)获得的盟内表彰和奖励得不到广泛地认同

基层组织和盟员获得的盟内表彰和奖励,在盟员晋升、职称评定等方面极少发挥作用,盟务干部从事盟务工作不能记入单位工作量核算,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盟员参与盟务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

  以上这些问题,需要通过制度上的顶层设计,加以规范,形成长效机制,同时各级民盟组织要充分认识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性,不断培养和增强基层组织领导干部的能力水平和工作热情,为基层组织的发展创造良好和谐的环境氛围,推动山东民盟基层组织建设取得更大成就。




文章纠错

邮箱
手机
纠错内容
验 证 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