盟员天地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盟员天地

东昌老街巷之南北步云阁街

(2011-09-08 09:51:39)

东昌老街巷之南北步云阁街

东昌老街巷之南北步云阁街

自聊城古楼东沿安乐巷北行,跨过马宅街,直达红星街这段长一百一十多米,宽在三四米之间的南北小巷,就是步云阁街,因旧时有“北步云阁”街与其隔路相连,故曾称“南步云阁”街。

据说,旧时南、北步云阁交界处建有一跨街阁楼,阁楼与县文庙毗邻。在科举时代,考中秀才的学子必须到县文庙祭拜孔子,而该街是必由之路,久之,人们便把临街阁楼称“步云阁”,取“平步青云”之意。而这条小巷便称“步云阁街”。

民国至解放初期,南步云阁街居住的多是手工业者和经商人家。其中,路西杨家在古楼东街今新华园门口开办“玉兴隆”干鲜果品店,由杨锡纯、杨洪志父子经营,至1946年解放军围城时终止。解放初期,杨洪志又干起了卖颜料的生意,公私合营时加入五金公司,至六十年代退出。杨家北邻庞家,在东门外驴市口西路北开有门市,主卖篦子。解放初,庞庆春、庞友春赶集,串乡卖梭子等织布工具。杨家南邻是柳家,民国年间,柳凤祥在天津从事百货业,解放初回聊,后来加入百货公司。解放前后,路东有张家馍馍房,有从事理发业的魏玉胜。路东居民苏金祥在家里织袜子,也赶集替人加工。路东金家是该街的回族家庭。主人金庆兰,又名金春庭,初卖油条,后开油坊,还开过杂货店,与人合办过摄西书局,后人中出了几位英雄志士,为新中国的解放和建设事业做出了贡献。

东昌老街巷之南北步云阁街

金方昌

金庆兰四子金方昌,19226月出生。193710月,日寇占领德州,金方昌随其兄瑞昌到济南参加抗日救国运动,是年11月与瑞昌辗转至山西临汾,进入“山西民族革命大学”学习。在“民大”期间加入“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1938年毕业后,被分配到晋察冀边区的代县工作,同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任中共代县赵弯区区委书记。1940年初任中共代县县委委员、宣传部副部长兼一区区委书记。是年 1124,金方昌在代县大西庄进行普选工作时,因被告密,遭敌围攻,在他打死6个敌军后,弹尽被俘。

金方昌被俘后,金方昌遭到日伪军的严刑和利诱,被敌人挖去一只眼睛,打折一只胳膊,他坚贞不屈与敌人拼死对抗,并在狱中墙上用自己的鲜血写下了严刑利诱奈我何,颔首流泪非丈夫!的铿锵诗句。1940123,敌人押解金方昌赴刑场,在囚车上,他昂首挺胸高声宣讲日本侵我国土、欺压人民的罪恶。到达刑场,刽子手强迫他跪下,金方昌奋力抗拒,在高呼革命口号声中惨遭杀害。

1941年,中共晋察冀边区委员会、边区政府授予金方昌烈士模范共产党员民族英雄光荣称号。代县把大西庄改名“方昌村”永远纪念这位来自山东聊城的抗日民族英雄。

东昌老街巷之南北步云阁街

聂荣臻为金方昌题词

东昌老街巷之南北步云阁街

代县方昌村

金方昌是跟他的三哥金瑞昌一起参加革命的,他说三哥是他的革命引路人。金瑞昌亦名金默生,1919年生,1938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八路军一一五师晋西支队副指导员,中共晋西区委《抗战日报》编辑、记者。1945年后历任冀鲁豫第四中学副教导主任兼党支部书记,冀鲁豫文联编委,华北人民政府人事处副处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政务院政法委参事,中央政法干校研究室主任,《政法研究》副主编,科普出版社社长,科学院出版社负责人,最高人民检察院研究室副主任等职,系中国政法学会理事、北京法学会理事,著有《论资本主义国家的议会》、《人民检察工作浅谈》等。

金庆兰长子金永昌,又名金志远,1906年生。19321月毕业于安徽大学法律系。1936年任广东省高等法院茂名分院院长,1940年调任广东省高等法院副院长。1942年任民国最高法院检察署署长。1949年北平解放时,他拒绝随国民党去台湾,欢迎解放军进城。195010月,他在北京加入中国民主同盟。1952年任全国政协秘书处干事,全国工商联干事。1961年调山东冠县农林局工作,1965年退休。1981年受中共聊城市委委派协助聊城县级政协恢复重建工作。1989年民盟聊城市支部成立,他被选为主委。1987年至1993年期间,金永昌领导聊城市民盟盟员积极参政议政,提交了数百条提案和建议。他倡导创办了聊城振兴中学,开创了聊城民办职业教育的先河。这位从旧中国走来的高级知识分子,在他耄耋之年为故乡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令人钦佩的贡献,1994年病逝于聊城。

金方昌的胞弟林耕,原名金耀昌,19301月生。19477月参加革命工作,1949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筑先县城关、九区教育干事,民政助理员,聊城县教育科视导员,五区、二区区长,中共聊城县(市)委政策研究室、办公室副主任、主任。系中共聊城县委第二、三届候补委员。1972年后,历任聊城地区汽车运输公司革委副主任、党的核心领导小组副组长,高唐县革委会副主任、党组书记。19844月后,历任山东省出版总社聊城办事处、山东省出版总社聊城分社、聊城地区新闻出版局顾问,系山东省出版协会理事。1991年离休。

金永昌之女林彬,曾用名金百鸿,是聊城解放后屈指可数的少数民族领导干部。193110月生,1946年进入晋冀鲁豫建国学院学习。1949年至1960年在省重点聊城师范附属小学(后改名为实验小学)先后任教师、教导主任、校长。1960年至1980年任聊城二中教师、教务员、教导副主任。1980年至1998年任聊城市(县级)第八至十二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1994年兼任聊城市关心下一代协会会长,1996年兼任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任。20055月任东昌府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副主任。199812月离休,200512月病逝。

林彬在教育战线上辛勤耕耘三十余年,孜孜以求诲人不倦,培养了不少人才,为人称颂。在担任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领导职务时,她更是春蚕吐丝般地创新教育模式,披肝沥胆呕心沥血为下一代全面健康的成长作出了出色的成绩,令人敬仰。她活到老工作到老,堪称领导干部的榜样。先后被评为山东省和全国“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被授予“山东省模范老人”和“山东省离退休干部老有所为先进个人”等光荣称号。

金方昌烈士的大嫂、林彬之母金大娘在花甲之年仍热心青少年的思想教育工作,每逢清明节等纪念日,常被当地的中、小学校请去作革命传统教育报告。她都是不辞辛苦的前往,热情洋溢、有声有色地结合实际勉励青少年学子要爱国、爱中国共产党,学习革命先烈勇敢拼搏不怕牺牲的精神。说到动情处,金大娘还主动地说:你大娘给你们唱个歌吧,接着便唱了起来。这种真挚的豪情赢得了师生们热烈而经久不息的掌声,这种生动的场景为聊城的青少年一代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解放前,北步云阁街北端有一座关帝庙,街由庙前东折,至东城墙根。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后期,因聊城县委机关和聊城二中校园扩建,北步云阁街的大部分被拆迁。其中段扩进县委院内,其北段划入二中学校的操场中,目前,南段还有长不足百米、宽不过4左右的小胡同,住着三四户人家。但是这条胡同已经不再单独成街,门牌为红星街,北步云阁街现仅留在人们的记忆中。

从民国到解放初期,北步云阁街住着宋、张、肖、杨、吴、刘、温、傅等姓人家。傅姓人家是明代御史傅光宅的后人,主人傅文山,但是他没有从傅氏固定的辈分取名,究其原因,这里还有一个故事。

1884年,傅文山出生在火神庙街一个传统的封建家庭里。因母亲在家中受尽了屈辱,年少的傅文山于是勤奋自励。他先后在聊城、莒县等地学徒。经济上独立后,尚未成家的傅文山就在北步云阁街置宅将母亲接出独自赡养。据说,他曾在莒县任警察局长,后辞职返乡。他笃信佛教,在聊城主持道院和“卍”字会工作,赈济百姓,尽心尽力。1938年日军陷聊后,范筑先将军壮烈殉国,傅文山以佛教协会的名义与日本军政人员接洽,出资购置棺木,将范将军暂厝于万寿观东北隅。

傅文山毕生从事慈善事业,是聊城各界公认的“好人”,育有三子一女,多在教育上有所成就,成为聊城有名的教育世家。长子傅懋勣19111988)字兹嘉。1939年北大毕业后留校在文科研究所工作,后任华中大学中文系教授兼系主任。1948年赴英国剑桥大学研究语言学,获博士学位,1950年回国,历任中科院语言研究所研究员、少数民族语言研究所副所长、民族语言研究所所长。他毕生从事少数民族语言研究,著述甚多,并不遗余力发现和培养少数民族语言研究人才,促进了民族语言学科的发展。

次子傅懋勉(1914—1974),1934年考入济南齐鲁大学,“七七”事变后,随校到云南昆明,入西南联合大学学习。毕业后历任保山甸阳中学教师、云南大学讲师、副教授,长期从事古典文学教学和研究工作。“文革”中受迫害,逝世于昆明。

东昌老街巷之南北步云阁街
傅懋勣的长女傅均

傅懋勣的长女傅均,1948年毕业于济南中学,先后任聊城东关小学、聊城师范附小教师、聊城实验小学教导主任。1978年任实验小学副校长,1984年任校长。她从教40余年,热爱教育事业,勤于钻研业务,严于律己,率先垂范,曾叁次被评选为全国“三八红旗手”。1987年被授予“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1989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1995年离休。

选自《东昌老街巷》东昌府区政协文史和学习宣传委员会编




文章纠错

邮箱
手机
纠错内容
验 证 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