盟员天地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盟员天地
“七君子”与民盟

[2005/2/4 18:58:00]

作者:李永军
  
    2004年3月26日上午,救国会沈钧儒、章乃器、邹韬奋、李公朴、史良、王造时、沙千里“七君子”青铜群像在沪上福寿园文化主题公园落成。此举深得民心,更将人们的思绪拉回到了1936年5月。当年,沈钧儒、邹韬奋等著名人士响应中国共产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号召,在上海发起成立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要求国民党停止内战,释放政治犯,并与中共谈判,建立统一的抗日政权等。而国民党竟以“危害民国”的罪名,于是年11月22日逮捕了沈钧儒、邹韬奋、李公朴、沙千里、史良、章乃器、王造时等七位救国会的领导人,时称“七君子”,将他们押解到江苏高等法院看守所。宋庆龄、何香凝等十余人发起了救国入狱运动,并为此发表宣言,全国各地积极响应,纷纷展开营救活动。在全国人民的强大压力下,国民党政府于次年7月31日将沈钧儒等七人释放。
  看到“七君子”的名字,中国统战史上这些响当当的人物无不令人钦佩不已。但更让世人瞩目的是后来他们之中竟有沈钧儒、章乃器、李公朴、史良、沙千里等4人成为民盟的旗帜性人物,为中国的统战事业做出了辉煌的贡献,百世流芳。
  沈钧儒(1875~1963),字秉甫,号衡山,嘉兴人,周恩来总理赞誉他为“民主人士左派的旗帜”,董必武副主席称他是“一切爱国知识分子的光辉榜样”。1933年,他参加了宋庆龄、蔡元培、鲁迅等组织的中国民权保障同盟。1935年,他率先响应中国共产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号召,先后组织上海文化界救国会和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在国民党统治区开展抗日救亡运动。1941年创议组织中国民主政团同盟(后改为中国民主同盟),1942年任民盟中央常务委员。抗战胜利后,任中国人民救国会主席,积极参加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1947年10月, 国民党政府宣布民盟为非法团体,沈钧儒秘密离开上海到香港,1948年1月在香港主持召开民盟一届三中全会,恢复领导机构,制定坚持斗争,坚持同共产党合作的路线。同年代表中国民主同盟及中国人民救国会,响应中国共产党的“五一”口号,赴解放区参加新政协筹备工作。1949年9月,在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当选为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委员。新中国成立后,他首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并历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等职。1956年当选民盟中央主席。
  李公朴(1902-1946),江苏武进人。中国现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坚定的民主战士,杰出的社会教育家。1936年11月,他与救国会其他6人被国民党当局逮捕入狱后曾正气凛然挥毫题词:“拼七人的自由,争取四万万五千万人的自由”。“入狱入狱,是谁所欲?爱国有罪,入狱何辱!”以明志。他义正词严地指责国民党“颠倒是非,混淆黑白”李公朴1944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被选为民盟云南省支部执行委员。从此,经常和闻一多一起,参加争取民主、反对独裁的群众性大会。1945年在民盟全国代表大会上他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和民主教育委员会副主任。12月,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召开会员大会,改名为中国人民救国会,会上他被选为中央委员和中央常务委员。1946年2月10日,重庆各界在较场口召开大会,庆祝政治协商会议成功。他是大会主席团成员,任大会总指挥。国民党特务为破坏这次大会,当场殴打了主席团成员多人。李公朴也被打伤,他更加坚强地为争取民主和自由继续奋斗。5月伤愈,从重庆回到昆明。7月初,经常有形迹可疑的人到北门书屋附近活动。他预感到自己可能会被暗杀,曾对家里人说:“我跨出了门,就不准备再跨进来。”毫不畏惧,继续为和平、民主奔走。7月11日晚,遭国党特务枪击。12日凌晨,在云南大学医院与世长辞。弥留之际,睁开眼睛大骂国民党反动派:“卑鄙!无耻!……”并说:“完全为了民主,……。”毛泽东、朱德唁电称:“……先生尽瘁救国事业与进步文化事业,威武不屈,富贵不淫,今为和平民主而遭反动毒手,实为全国人民之损失,亦为先生不朽之光荣。”
  1936年年底,在上海爱文义路路口,一位任全国各界救国会中央执行委员的女领袖,为了嘲弄国民党反动派,在一张悬赏5万元通缉她的招贴下,拍照存念。这位勇敢的女性就是史良。在史良前半辈子的律师生涯中,援救过中共地下党,其中最著名的是承办施义(即邓中夏)案。
  史良1942年加入中国民主政团同盟(后改称中国民主同盟),任民盟重庆市支部组织部部长、民盟中央常委。1945年后任中国妇女联谊会常务理事。1947年民盟被国民党政府强迫解散后,她留在上海坚持地下工作,为民盟华东执行部负责人之一。1949年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并被选为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建国后首任中央人民政府司法部部长和政务院政治法律委员会委员,并历任全国人大第一至第六届代表、第二至第四届常委、第五届常委及法制委员会副主任并在五届二次会议上补选为副委员长、第六届副委员长,全国政协第一至第四届常委及第五届副主席,民盟第一届中央政治局委员、第一至第三届中央副主席及第四、五届中央主席,全国妇联第一至第四届副主席。
  沙千里建国后,历任贸易部副部长、商业部副部长、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办公厅副主任、地方工业部长、轻工业部长、粮食部长、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央常委、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兼副秘书长、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在民盟发展史上,“七君子”之中上述4位前贤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的英雄事迹激励着广大盟员积极参政议政、献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人民不会忘记他们。还有两位,虽然没有加入民盟,但也为民盟结下了不解之缘。
  其中一位是邹韬奋, 1938年任国民参政会参政员。1941年各地生活书店被国民党政府查封,辞去参政员职,出走香港,复刊《大众生活》,抨击国民党的内外政策。5月协助成立中国民主政团同盟。宋庆龄赞扬“韬奋先生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者,一位英勇的人民战士。他的斗争历史,提供了革命知识分子所走道路的一个最光辉的榜样。”指出“在我和韬奋先生几年工作接触的中间,他所发挥的革命知识分子的特点,一直受到大家的敬仰。他完全舍己为公,凡是人民革命的利益所在,总是竭尽全力以赴;对于任何反人民、反民主的恶势力,他绝不肯作丝毫的片刻的妥协。”强调“韬奋先生的一支笔,曾经鼓动了中国无数万爱国民众走上争取民族解放与人民民主的道路。”
  另一位就是章乃器先生。他一生曾参与三个党派团体的创建,又因为政见上的原因,先后脱离。一是1935年创立的救国会,后来成为组成民盟的“三党三派”之一,该会于1949年12月宣告结束,完全溶入民盟,并掌握了领导权;二是1945年创立的民主建国会(简称“民建”);三是1955年创立的全国工商业者联合会(简称“工商联”)。1939年10月,国民参政会中的一部分参政员和个别非参政员在重庆发起组织“统一建国同志会”(民盟的前身),其宗旨为“集合各方热心国事之上层人士。共就事实,探讨国事政策,以求意见之一致,促成行动之团结。”章乃器因抗战初期一直在安徽抗敌前线,没有担任国民参政会参政员。但他参加了“统一建国同志会”的发起。章乃器、左舜生等起草了《统一建国同志会信约》和《简章》。统一建国同志会的成立,为各中间党派的进一步联合及后来的中国民主政团同盟(民盟)的成立奠定了基础。而其《信约》中的原则,后来也被应用于民主建国会的政纲等文件。
  
  



文章纠错

邮箱
手机
纠错内容
验 证 码